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是汉语常用字 ,字形始见于春秋金文 。音的本义是声音,引申为消息,如信、佳音。又引申音节。又指音乐。一说"音"本义为音乐,后泛指一般的声音。

字源解说

指事字。"音"始见于春秋时期,金文(图1、8、10)和小篆(图3、4)描画的都是一个"言"字,在口中加了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声音就是从口中发出的。这声音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乐音。"口"中或加短横,或加短竖,或加小圆圈,形虽不同,作用一致。"音"与"言"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发"言"为声,声成文谓之"音"。"音"的基本意义古今一贯。楷书是对小篆的楷化,仍然保持了这个形状。也有人认为"音"是个象形字,模拟倒置的木铎及舌。振动木铎可以发音。从这个意思看,"音"的本义也是声音。[1]

详细解释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īn 名词 声响。 sound;voice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淮南子·地形训》:"清水音小,浊水音大。"

876C6D14-3FF5-401E-9BFC-63BA3B4FF3DF.png

乐音;噪音;口音;音调;音色 〈文言〉特指乐音。 music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桓宽《盐铁论·相刺》:"好音生于郑卫,而人皆乐之于耳。"

音律;余音绕梁;弦外之音 〈文言〉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 [2]吕氏春秋·孟春纪》:"其音角,律中太蔟。"

《史记·律书》:"杀气相并,而音尚宫。"

口音,话音。 pronunciation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字音,读音。 把这个字的音读准。

01200000183980136324341514860.png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玙璠,鲁之宝玉,当音'余烦'。"

音节;音标;单音词;复音词 〈文言〉言语;文辞。 《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陆机《文赋》:"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往来的信件和消息。 news;message;

information

诗经·郑风·子矜》:"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苏曼殊《与刘三书》:"前去信一封,相片三幅,何以久无覆音也。"

音信;佳音;福音;杳无音讯 动词 读(某音)。 "区"字作姓时音欧。 yì 名词 〈文言〉通"意"。意思;意义。 《管子·内业》:"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

音04.jpg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以伟大壮丽之笔,宣独立自繇之音。"

yìn 名词 〈文言〉通"荫"。 《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 杜预注:"音,所茠荫之处,古字声同,皆相假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上】【音部】于今切(yīn)

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凡音之属皆从音。

【注释】①声:言之声。②有节于外:受外部口腔舌齿的节制。③宫商角征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阶。此指乐音。④声:潘任《粹言疏证》:"乃指五声之单出而言。""五声之内唯单出无馀声相应杂(配合)曰声也。"⑤"丝竹"句:《汉书·律历志》:"八音:土曰埙(xūn),瓠日笙,(革)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zhù)。"⑥从言含一:林义光《文源》:"一以示音在言中。"

音05.jpg

说文解字注

【卷三上】【音部】

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十一字一句,各本声下衍也字。《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

宫、商、角、征、羽,声也。

宋本无也。

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有节之意也。于今切。七部。

康熙字典

音6.jpg

【戌集中】【音部】 音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于今切,音阴(阴)。《说文》: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书·舜典》:八音克谐。《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疏:方谓文章,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礼·曲礼》:鸡曰翰音。

又姓。见《姓苑》。

又《正韵》于禁切。与䕃通。《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杜预注:音,所茠䕃之处。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声同,皆相假借,且《释文》作于鸣反,并不作去声读,《正韵》非。

考证:"《诗序》:声成文,谓之音。疏:季扎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谨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音7.jpg

【笔顺】

①丶(点)②一(横)③丶(点)④ノ(撇)⑤一(横)⑥丨(竖)⑦㇕(横折)⑧一(横)⑨一(横)

【写法】

"立"宽"日"窄。

"立"居上居中;首笔点在田字格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略向右上斜行。

"日"居下居中。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音 深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影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于金切 ʔjĕm 集韵 音 深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影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于金切 ʔiem 中原音韵 音 阴平 侵寻 影 齐齿呼 全清 iəm 中州音韵 平声 寻侵 衣金切 洪武正韵 音 平声 二十侵 影 乌 全清 于禽切 ʔiəm 荫 去声 二十沁 影 乌 全清 于禁切 ʔiəm 分韵撮要 阴 阴平 第十七金锦禁急 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