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韩常(?-1151),汉族,字元吉,燕京(今北京)人。金朝将领。精骑射,能挽三百石硬弓,射必入铁。父在辽为统军。少随父韩庆和降金,率辽东汉儿军屡立战功,每战必为前锋。兀术渡江,常为先锋。至湖南,与向子𬤇战,子不能敌,攻围八日,城破。兀术自江、黄间南渡,令常径趋衢信以为援兵。兀术攻明州,常以兵从,与张俊战于高桥,俊遁。兀术自江南归,论功,仍升为万户都统,屯河中府。未几,随兀术之陕西,攻仙人关,为宋吴玠所败,常被南军射损左目,众不能支,遂回军。然亦以此受知于兀术。兀术首尾陕西凡数年,常必随从。(《大金国志》卷二十七)
目录
个人简介
从兀术战于富平,不利,目中流矢,竟以土塞创,奋起跃马搏杀,卒破宋军。后从兀术南侵河南,率军战郾城、颍昌、顺昌,俱败。战后遭兀术鞭打,欲以五万众内附,未遂。郑真《荥阳外史集》言其降宋,常朝京师,似不可信。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韩常在完颜宗翰死后处处被排挤,因对夏金乌不服后被宇文虚中策反,约定韩常带五万兵马与岳家军在小商河会合。结果韩常在收拾行李时被杜充发现,慌乱之中打晕杜充,失手未将其杀死。士兵在掩埋杜充时被夏金乌手下发现,杜充告诉夏金乌韩常谋反。金兀术赶到,择日韩常被处斩,宇文虚中与杜充同归于尽。韩常的死也间接害死了杨再兴。
顺昌之败
顺昌之战,常在白龙洲涡下寨,拒城三十里,宋刘锜以千余骑击之,众颇死伤。兀术既败,以常守颍昌府。方兀术未南征之先,常为濬州守。一日,与其判官宫茵论南北兵战之事,茵曰:“此非南之所能敌,盖谀之也。”常曰:“不然,今昔事异,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所幸者,南人未知北间事耳。”至顺昌之败,其言果验。(《大金国志》卷二十七)
韩常事迹考
1122年
宋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
韩常字元吉,燕山人,父庆和,在辽为统军,太祖入燕,常随父降,俱授千户。(《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纪四》:宣和四年冬十月庚寅,改燕京为燕山府,涿,易等八州并赐名(云中府)。
《金史》卷二《太祖纪》:天辅六年,十二月,上伐燕京。宗望率兵七千先之,迪古乃出得胜口,银术哥出居庸关,娄室为左翼,婆卢火为右翼,取居庸关。丁亥,次妫州。戊子,次居庸关。庚寅,辽统军都监高六等来送款。上至燕京,入自南门,使银术哥、娄室阵于城上,乃次于城南。辽知枢密院左企弓、虞仲文,枢密使曹勇义,副使张彦忠,参知政事康公弼,佥书刘彦宗奉表降。辛卯,辽百官诣军门叩头请罪,诏一切释之。
天会中,伐宋,从宗翰下河东、河北诸郡县,后出知庆源府(宋宣和元年升赵州为庆源府,按《金史地理志中》,天会七年改赵州,刺史州,刺史正五品。)。
1129年
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时金下令禁穿汉服,并剃发,不如式者死。庆源有小民不如式,韩常杀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二引张汇《金虏节要》: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后贼将韩常知庆源,耿守忠知解梁,见小民有依旧犊鼻者,亦责以汉服,斩之。生灵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易之,坐困于家,无敢出焉。
参看《大金国志》卷五,天会七年六月。
九月韩常随宗弼南伐宋朝。常善射,以挽强见称,射必入铁。兀术渡江,常为先锋。《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
《金史》卷七十四《宗翰传》:于是,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等分道南伐。宗弼之军渡江取建康,入于杭州。康王入海,阿里、蒲卢浑等自明州行海三百里,追之弗及。宗弼乃还。
《金史》卷三《太宗纪》:五月乙卯,拔离速等袭宋主于扬州。九月庚午,宗弼败宋兵于睢阳。辛未,降其城。是月,曹州降。十月丙子朔,京兆府降。丁丑,巩州降。丁酉,阿里、当海、大旲破敌于寿春。己亥,安抚使马世元以城降。甲辰,庐州降。十一月庚戌,徙曷苏馆都统司治宁州。丙辰,宗弼取和州。壬戌,宗弼渡江,败宋副元帅杜充军于江宁。丁卯,守臣陈邦光以城降。
《金史》卷七十七《宗弼传》:宋主自扬州奔于江南,宗弼等分道伐之。进兵归德,城中有自西门北门出者,当海复败之。乃绝隍筑道,列炮隍上,将攻之。城中人惧,遂降。先遣阿里、蒲卢浑至寿春,宗弼军继之。宋安抚使马世元率官属出降。进降庐州,再降巢县王善军。当海等破郦琼万余众于和州,遂自和州渡江。将至江宁西二十里,宋杜充率步骑六万来拒战,鹘卢补、当海、迪虎、大旲合击破之。宋陈邦光以江宁府降。留长安奴、斡里也守江宁。使阿鲁补、斡里也别将兵徇地,下太平州、濠州及句容、溧阳等县,溯江而西,屡败张永等兵,杜充遂降。宗弼自江宁取广德军路,追袭宋主于越州。至湖州,取之。先使阿里、蒲卢浑趋杭州,具舟于钱塘江。宗弼至杭州,官守巨室皆逃去,遂攻杭州,取之。宋主闻杭州不守,遂自越奔明州。宗弼留杭州,使阿里、蒲卢浑以精兵四千袭之。讹鲁补、术列速降越州。大捚扑沃芡艟⒗铩⑵崖郴肫扑伪В于刹芏鸾Hッ髦荻謇铮笃扑伪分疗涑窍隆3侵谐霰绞Ю沃髯呷胗诤!W阱鲋蟹主庀卤峁ッ髦荩酥0⒗铩⑵崖敕汉V敛兀此蚊髦菔卣圆蹋萄裕骸八沃鞅嘉轮荩晕轮萸鞲V菀印!彼煨泻W啡儆嗬铮患埃⒗铩⑵崖肽嘶埂�
十二月兀术攻明州,(韩)常以兵从,与张俊战于高桥,俊遁。《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十二月,癸卯,浙东制置使张俊,与金人战于明州,败之。先是金遣兵追袭乘舆至城下,俊遣统制官刘宝与战,兵少却,其将党用、邱横死之。统制官杨沂中、田师中,统领官赵密皆殊死战。主管殿前司公事李质率所部以舟师来助,知州事刘洪道率州兵射其傍,遂大破败之,杀数千人。敌自城下呼,请遣人至寨中计事,俊令小校徐姓者往,敌释甲与语,欲如越官吏投拜,俊拒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六:建炎四年,正月,三日丙午,知明州军州事刘洪道弃城走,金人陷明州。张俊虽已败金人于高桥,心犹惧,遂与李直及刘洪道俱弃城而去,州人随之争门而出,洪道已渡浮桥使人断浮桥路,故州人不及渡,而金人已入城,追至西门外,州人多溺死,金人乘势屠明州,存者无几,明州之人,是以怨张俊得小胜而充城遂致大祸。
笔者按:《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记有:至湖南,于向子𬤇战,子𬤇不能敌,攻围八日,城破。按本年金三路攻宋,一路由讹鲁朵统领攻关陕,旨在由陕入川,包抄南宋。一路由拔离速统领攻江西,旨在俘获隆佑太后。一路由宗弼统领攻江浙,旨在俘获宋高宗。
今依据《宋史》卷二十五、二十六《高宗纪》详述西路军日程如下:冬十月,戊戌金人陷寿春府。庚子,陷黄州,守臣赵令宬死之。金人自大冶县趋洪州。十一月戊午,金人陷洪州,权知州李积中以城降。抚、袁二州守臣王仲山、王仲嶷皆降。辛酉,太后至吉州。太后发吉州,次太和县。护卫统制杜彦及后军杨世雄率众叛,犯永丰县,知县事赵训之死之。金人至太和县,太后自万安陆行如虔州。丁卯,金人犯吉州,守臣杨渊弃城走。癸酉:金人犯建昌军,兵马监押蔡延世击却之。十二月辛巳,刘光世引兵趋南康军。乙未,金人屠洪州。建炎四年春正月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虔州问安太后。乙丑,以中书舍人李正民为两浙、湖南、江西抚谕使,诣太后问安。建炎四年,二月乙亥,金人陷潭州,将吏王暕、刘价、赵聿之战死,向子𬤇率兵夺门亡去,金兵大掠,屠其城。四月,金人犯江西者自荆门军北归,留守司同统制牛皋潜军宝丰击败之。
《宋史》卷三七七《向子𬤇传》: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𬤇闻警报,率军民以死守。宗室成忠郎聿之隶东壁,子𬤇巡城,顾谓曰:“君宗室,不可效此曹苟简。”聿之感激流涕。金人围八日,登城纵火,子𬤇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城陷。坐敌至失守落职罢。转运副使贾收言子𬤇督兵巷战,又收溃卒复入治事,帝亦以子𬤇与他守臣望风遁者殊科,诏复职。(按《系年要录》金人8日后退出潭州。)
《金史》卷七十二《彀英传》:彀英,本名挞懒。拔离速袭宋康王于扬州,彀英为先锋。拔离速追宋孟后于江南,彀英前行趋潭州。宋大兵在常武,彀英以选兵薄其城,败千余人。明日,城中出兵来战,彀英以五百骑败之,获马二百匹,遂攻常武。拔离速以诸军为大阵,居其后,彀英以五百骑为小阵,当前行,即麾兵驰宋军,宋军乱,遂大败之。拔离速观其周旋,叹赏之。
1130年
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
正月宋高宗逃往温州,宗弼使韩常径趋衢、信二州,作包抄之计,不果。二月,韩常随宗弼北还,三月,宋将韩世忠邀击宗弼军于镇江,金军大败,四月,韩常随宗弼退往建康府,被韩世忠军围困黄天荡。宗弼使韩常击韩世忠江上舟船,多败没,韩常见宗弼伏地请死,宗弼贷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八:二十五日,丙申,韩世忠与兀术再战于江中,为兀术所败。孙世询、严永吉皆战死。金人在建康,韩世忠以海船挖于江中,乘风使篷,往来如飞。兀术谓韩常曰:“使船如使马何以破之。”韩常曰:“虽然见常,军则自遁矣。”兀术令常以舟师犯之,多没,常见兀术伏地请死,兀术贷之。
宗弼败韩世忠渡江,屯六合,论功,韩常仍升为万户都统。
《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兀术自江、黄间南渡,令(韩)常,径趋衢、信以为援兵。兀术攻明州,常以兵从,与张俊战于高桥,俊遁。兀术自江南归,论功,仍升为万户都统。
笔者按:《国志》错乱无章,上已据诸文厘正。按兀术未从江、黄间南渡,从江、黄间渡者,乃拔离速,耶律马五,彀英。衢、信二州未被兵,但亦风声鹤唳,《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七:建炎四年二月,有衢州军事判官钱观复者,以衢当路冲,白郡守,纵民老幼出,户留一丁,不留与留而瘦弱,不堪任,罪如军法,其后军兵欲乘时为变,顾城中金帛子女,无冀获,乃止。而建炎三年十一月,宋将王燮由信州逃往福建。宗弼时在明州,衢、信在明州西南,且为宋属地,何来援军之说。按,此时,宋高宗在温州,金军穷追难及,则可能宗弼使韩常,趋衢、信以包抄宋高宗。
又按,万户都统,金朝无此职名,宋人所称万户,常为金朝之猛安,实为千夫长,从四品官,而都统即统军司,正三品官。见文末考证。
六月韩常随宗弼北上。
《宋史》卷二十六《高宗四》:建炎四年四月,兀术渡江,屯六合。六月,兀术闻张浚在秦州,将举兵北伐,自六合引兵趋陕西。
七月韩常讨河北诸堡寨,破故宋义兵。还屯河中府。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一:建炎四年七月,太行义士石子明与金人汉军万户韩常战于真定,大败常军。石子明与韩常战于山西真定胭脂岭,大破常军。千户刘庆馀为炮,折其颈。金人以万户比都总管之职。千户比节度使。百人长比刺史。今燕云:诸路民兵千户,百人长,乃以家业或丁数定之,在军则权为千户、百人长,散则还为散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二:建炎四年三月,辽东汉军万户韩常,与太行义士石子明战于真定西山胭脂岭,为所败。千户刘庆孙,炮折其胫,由是解军职,换静江军节度使,后除知慈州。初金太祖旻起兵,以万户比都总管,千户比节度使,百人长比剌史,皆亲押札子授之,谓之御画。及罢从军,对此换授。其后燕云诸民兵千户,百人长但以家业或丁数定之,军还则但为庶民,或就军中受代,则复为一散军而巳,非御画之比矣。
笔者按:建炎四年三月,金军尚在江南,韩常不能至真定,时间当从《会编》,又静江军在桂林,时属南宋,韩常不能到宋任职,恐《系年要录》有误,故《会编》不取,又知慈州,九月韩常已到陕西,中间又无空闲,恐《系年要录》有误。
《金史》卷六十八《阿鲁补传》:宗弼趋陕西,道闻大名复叛,遣阿鲁补经略之,独与译者至城下,招之,大名果降。翌日,下令民间兵器,悉上送官,于是吏民按堵如故。为大名开德路都统。
《金史》卷七十二《彀英传》:其后河东郡县多叛,彀英以先锋攻绛州,克之。复攻沁州,飞炮击其石胁,归营中。诸军攻沁州,三日不能下,别将骨赧强起彀英指麾士卒,遂克之。
笔者按:宗弼自江南退兵,一由,宋军切断其后路,一由后方不巩固。上文可见后方动乱之一斑。
九月韩常随宗弼等与宋将张浚战于富平,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与宗弼俱出。遂以此受知于宗弼。
《金史》卷三《太宗纪》:九月癸亥,宗辅等败宋张浚军于富平。
又《金史》卷七十七《宗弼传》:宗弼渡江北还,遂从宗辅定陕西。与张浚战于富平。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与宗弼俱出。既败张浚军于富平,遂与阿卢补招降熙河、泾原两路。
笔者按:《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攻仙人关,为宋吴玠所败,常被南军射损左目,众不能支,遂回军。然亦以此受知于兀术。兀术首尾陕西数年,常必随从。
按:仙人关之战在绍兴四年,《大金国志》误。
十二月韩常从宗辅攻取熙河路,为前军。
《金史》卷三《太宗纪》,天会八年十二月乙酉,宗辅败宋刘维辅军,壬辰,熙州降。
《金史》卷十九《世纪补》,帝(宗辅)进兵降甘泉等三堡,取保川城,破宋熙河路副总管军三万,获马千余,拔安西等二寨,熙州降。分遣左翼都统阿卢补、右翼都统守弼招抚城邑之未下者,遂得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定远、和政、甘峪、宁洮、安陇等城寨及镇堡蕃汉营部四十余,于是泾原、熙河两路皆平。
《金史》卷八十《斜卯阿里传》:睿宗(宗辅)趋熙河,阿里、斜喝、韩常三猛安为前军。
后与宗弼经略陕西,韩常有战必随。
笔者按:此后有,天会九年(绍兴元年)五月和尚原之役,天会十一年(绍兴三年)二月饶风关之役 ,天会十二年(绍兴四年)三月仙人关之役,韩常当皆参与。
1139年
金天眷二年,宋绍兴九年,宗弼还燕京,以韩常守浚州。
《大金国志》卷二十七《韩常传》:方兀术未南征之先,(韩常)常为浚州守。一日,与其判官(正八品)宫茵论南北兵战之事,茵曰:“此非南之所能敌,盖谀之也。”常曰:“不然,今昔事异,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所幸者,南人未知北间事耳。”至顺昌之败,其言果验。
《金史》卷五《熙宗纪》天眷二年,七月辛巳,宋国王宗磐、兖国王宗隽谋反,伏诛。丙戌,以右副元帅宗弼为都元帅,进封越国王。
《金史》卷七十六《宗弼传》:天眷元年,挞懒、宗磐执议以河南之地割赐宋,诏遣张通古等奉使江南。明年,宋主遣端明殿学士韩肖胄奉表谢,遣王伦等乞归父丧及母韦氏兄弟。宗弼自军中入朝,进拜都元帅。宗弼察挞懒与宋人交通赂遗,遂以河南、陕西与宋,奏请诛挞懒,复旧疆。是时,宗磐已诛,挞懒在行台,复与鹘懒谋反。会置行台于燕京,诏宗弼为太保,领行台尚书省,都元帅如故,往燕京诛挞懒。
笔者按:宗弼还燕京,至少在七月以前。浚州治黎阳县,宗弼南伐,以黎阳驱汴梁,足见宗弼对韩常之器重。
又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四年三月,宗弼与宋仙人关之战,九月,伪齐刘豫下诏“混一六合”,与金连兵“七十万”,伐宋,宗弼以右监军从征。《金史》不载,《金佗粹编》卷六在宋人林贵、张斌《探报》云:兀术二部不计其数,三太子与兀术所领兵共十万五千。则宗弼从征当系事实。则宗弼离陕西当在三月以后。本年秋冬间,齐金连兵,取濠州,滁州,庐州等地,又攻扬州,年底因金太宗病重,政局将有变化而退兵。以事理论之,韩常当参与此役,惜史无记载尔。
1140年
金天眷三年,宋绍兴十年。
五月金熙宗下诏伐宋,以宗弼为都元帅由黎阳趋汴梁,完颜杲为右监军,由河中趋陕西。
韩常会宗弼等与汴梁。
《金史》卷六十八《阿鲁补传》:宗弼复河南,阿鲁补先济河,抚定诸郡,再为归德尹、河南路都统。宋兵来取河南地,宗弼召阿鲁补,与许州韩常、颍州大旲、陈州赤盏晖、皆会于汴,阿鲁补以敌在近,独不赴。而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颍三州,旁郡皆响应。其兵犯归德者,阿鲁补连击败之,复取亳、宿等州,河南平,阿鲁补功最。
六月韩常从宗弼等攻宋顺昌,为宋东京副留守刘锜所败。韩常退守颍昌府。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一引杨汝翼《顺昌破贼战胜录》:二十五日金贼游骑数十。已涉颍河。出没城下。遇太尉伏民,生擒银牌干户阿赫杀、阿鲁等。通说:“韩将军先遣来城下,探城中事宜,及有探报,韩将军、翟将军两头领在白沙龙涡一带下寨。”寨去城约三十里。太尉夜遣千馀人击之,至二十六日早,复与贼战,遂杀伤千百人,辰巳间入城,太尉于北门犒劳,即具捷奏以闻。二十七日,金贼驰报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偕自陈州来,增益兵马至。二十九日合韩、翟二将军一带逼城,自北之西,自西之南,自南之东,人马约三万馀骑。太尉西门出军,仍激励在城士卒,内外协应,午巳之间贼,临城施设,而柳知军适在东门,为敌箭中左足。柳倪即拔箭,就以破胡弓射之,应声而倒,继发数十箭,无不中者,翼以神臂弓、硬弩破之,遂稍引去,即以步兵邀击,荒怖四奔,走小河,人马淹溺者不可胜计。抵暮,尚有铁骑数千,摆布河外,复出官军千数连击之,大获捷胜。夺到韩将军大小认旗十面,并铁甲提刀等。至三十日早,战士还屯,犒劳如初,亦以上闻。六月一日,金贼尚留旧寨,有擒到女真及汉儿云:已遗银牌。……十三日、十四日,悉出境上,复会于陈州,四太子反怒三路都统(即阿鲁补)、韩、翟二将,军人以柳条,挞之数十下,如千户毛毛可(即女真语谋克,百夫长也)等皆挞之百十下。寻以三路都统守南京,韩将军守颍昌,翟将军守陈州,四太子、龙虎大王各以所辖人马同之东京。
闰六月宋招讨使岳飞部将统制官张宪攻占颍昌府。韩常退守长葛县。复被岳飞部将统制董先,姚政所败。韩常败回开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绍兴十年六月壬辰(二十日):湖北、京西宣抚使统制官张宪,傅选及金将韩常战于颍昌府,败之,复颍昌。(参看《鄂国金佗粹编》卷十六岳飞《复颍昌府奏》)。
《鄂国金佗粹编》卷十六岳飞《陈州颍昌奏捷》:据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颍昌府驻扎。闰六月二十五日辰时,有番贼取长葛县路前来。先即时同姚政等统率军马,出城迎敌。到城北七里店,逢镇国大王,并韩将军,邪也孛堇贼马六千余骑,摆布成阵。先与姚政等分头项径入贼阵,战斗及一时辰,其贼败走,追杀三十里。除杀死外,擒到人并鞍马等,委获胜捷”。
七月初八日,韩常从宗弼等与岳飞战于郾城,败绩。
《鄂国金佗粹编》卷八《行实编年五》:兀术怒其败,初八日,果合龙虎大王(金将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及伪昭武大将军韩常之兵,逼郾城。先臣遣臣云领背嵬、游奕马军,直贯虏阵,谓之曰:“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得马数百匹。杨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初十日,战于郾城北五里店,十二日,宗弼以大兵十二万至临颍县,十三日,与岳飞将杨再兴等战于小商桥,自认不敌杨再兴,设计诱杀杨再兴于小商河。以武力击杀王兰,高林,罗彦等。十四日,复至颍昌舞阳桥外,与岳飞将岳云,王贵,董先,胡清等战,大败,河南统军司、金吾上将军(正三品)夏某及千户五人阵亡,千户及以下七十八员被俘。韩常随宗弼退回汴梁。
《金佗粹编》卷十六岳飞《王贵颍昌捷奏》:据本司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申,依准指挥,统帅诸军人马,于颍昌府屯驻。今月十四日辰时以来,有番贼四太子,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副统军,正四品)韩常,并番贼万户四人,亲领番兵,马军三万余骑,直抵颍昌府西门外摆列。
十八日,岳飞将张宪等,击溃军于临颍东北,岳飞遂乘胜至朱仙镇,距汴梁四十五里,中原大震,河南、北,宋忠义民兵争相归附,金将高勇之、张仔,杨进等,亦受岳飞旗、榜。宗弼弃城北走,时韩常屯长葛县,因颍昌之败,失夏金吾,金吾,宗弼子婿也,畏罪不敢还,密遣使,愿以五万众降于岳飞。飞遣贾兴来报,许之。
《金佗粹编》卷十《行实编年五》:或帅其部伍,或举兵来归。李通之众五百余人,胡清之众一千一百人,李宝之众八千,李兴之众二千,怀,卫州张恩等九人,相继而至。白马山寨首领孙淇等,伪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觐、秉义郎李清及崔虎,刘永寿,孟皋、华旺等,皆全率所部至麾下。以至虏酋之腹心禁卫,如龙虎大王下纥查(及女真语合扎,亲兵也)千户高勇之属及张仔,杨进等亦密受先臣旗、榜,率其众自北方来降。韩常又以颍昌之败,失夏金吾,金吾,兀术子婿也,畏罪不敢进,屯于长葛,密遣使,愿以其众五万降。先臣遣贾兴报,许之。
二十一日,岳飞由朱仙镇退兵,降飞之事遂不果,沦陷郡县陆续收复。
《宋史》卷二十九《高宗纪》:秋七月癸卯,岳飞遣将张应、韩清入西京,会李兴复永安军。己酉,岳飞及兀术战于郾城县,败之。庚戌,曲赦海州。永兴军统领辛镇及金人战于长安城下,败之。癸丑,以杨沂中为淮北宣抚副使,刘锜为判官。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乙卯,金人攻颍昌,岳飞遣将王贵、姚政合兵力战,败之。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颍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
十月宗弼还汴梁,议侵宋。
《金佗粹编》卷十一《令严切措置捍御虏酋省扎》:据探报,兀术十月初八日只将六骑入东京。初十日,有兵马十五队入宋门。十三日,打球,议事侵略唐、邓。
十二月韩常从宗弼渡淮伐宋,为先锋。
《金佗粹编》卷十一《令措置四太子人马分路作过省扎》:十二月六日,(李稳)到东京,探得四太子十二月初一日自燕京起发到东京。
1141年
金皇统元年,宋绍兴十一年。
正月韩常随宗弼陷寿春,又陷庐州府,进逼和州。
《金佗粹编》卷八《行实编年五》:春正月,十五日,兀术、韩常果以重兵陷寿春府,二十日,韩常与伪龙虎大王(《中兴小纪》卷八:龙虎大王者,乃伪封王爵,而兼龙虎军者。即金将突合速)先驱渡淮。二十五日,驻庐州界。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九:十一年,大金兀术、龙虎大王、镇国大将军韩常领兵五十万陷庐、和州。
二月初七日,韩常进至含山县,为宋将王德所败。初十日,宋统制关师古,李横复巢县。十四日,宋刘锜自东关出清溪,王德,张子盖等会兵取含山县,复夺昭关。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二月癸酉(初四日3月13),淮西宣抚司都统制王德,渡江屯和州,初都元帅宗弼,既入合肥,建宁府,谍者回报金人已犯含山县,渐犯历阳,时张俊诸军虽已趣装,犹未起发,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见俊,请速出军,俊犹迟之曰:“更俟探报。”梦得曰:”敌已过含山县,万一和州为金人所得,长江不可保矣。”俊遂令诸军进发,谕诸统制曰:“先得和州者胜。”德曰:“德当身先士卒,为诸军前锋。”俊壮之,将士皆鼓舞,讙噪而行。有报已失和州者,德乃率所部兵渡釆石,约俊明日入城会食,至中流,闻敌势甚众,莫敢前,德驱之进棹,首先登舟,俊宿于江中,德率众径至城下,敌退屯昭关。《淮西随军记》云,张俊遣先锋至含山县,金人游骑在无为军,和州者,皆合。则据和州者非兀术也,俊奏捷状亦止称龙虎大臣韩将军、三路都统等前来侵犯,今从之。丙子(初七日3月16日),淮东宣抚司都统制王德遇金人镇国大将军韩常于含山东败之.
《宋史》卷三六九《张俊传》:十一年二月,兀术入合肥,渐攻历阳,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见俊,请速出军。俊遣兵渡江,谕诸将曰:“先得和州者胜。”王德愿为诸军先,士鼓噪而行。敌已据之,德率众渡采石先登,俊宿中流。德抵城下,金人退屯昭关。后三日,复败金将韩常于含山。
十八日,韩常与宋将杨沂中,刘锜等战于柘皋镇,大败。金军退往紫金山,寻北进。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五:二月六日乙亥,金人到柘皋,驰骑至舍山县一百二十里,半日而至,以五百骑探和州动静,回报无军马,丙子,以六百骑再探之,回报无军马,丁丑,以八百骑,往探回报,南军渡江,金人即渐退去。十八日丁亥,张俊、杨沂中、刘锜及金人战于柘皋镇大破其军。金人退军也。日行三五里,或一二十里,退至柘皋,柘皋皆平地,金人谓骑兵之利也。张俊、杨沂中、会刘锜之军皆到兀术,率铁骑十馀万分,两隅夹道而陈,沂中轻进不利,统制官传逵被箭中目,王德曰:“贼右隅皆劲骑,吾当先破之。”乃麾军济渡,奋勇先登,薄其右隅,贼阵有一酋被铠跃马指画部队,德引弓一发,酋应弦坠马,德乘势大呼驰击,诸队军大呼鼓噪,金人以拐子马两翼而进,德率众鏖战,大败之,金人退还紫金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丁亥,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判官刘锜,淮西宣抚司都统制王德,统制官田师中,张子盖及金人战于柘皋镇,败之。前一日锜行至柘皋,与金人遇,夹河而军,初金人之退兵也,日行甚缓,至尉子桥,天下雨,次石梁河,河流湍暴,敌断桥以自固,列营柘皋。柘皋地平,金人以为骑兵之利,且见骑军少,意甚易之。河通巢湖,阔二丈余,锜命军士曳薪叠桥,须臾而成,遣甲军数队过桥,皆卧枪而坐,会沂中、德、师中、子盖之军俱至。翌日,敌将邢王与镇国大将军韩常等以铁骑十余万分为两隅夹道而陈。(原注:赵甡之《遗史》熊克《小历》皆称兀术以铁骑十余万夹道而陈,案三宣抚所《申》止称邢王(完颜宗敏)、韩将军、王太子大兵及自庐州前来兀术军马。盖兀术自庐州济师,非其亲出也,甡之克小误)沂中自上流涉浅径进。官军不利。统制官辅逵中目骑兵有稍却者,德曰:“贼右隅皆劲骑吾将先破之。”乃与师中麾兵渡桥,薄其右隅,敌阵动,有一帅被甲跃马指画阵队,德引弓一发,帅应弦坠马,德乘势大呼驰击,诸军皆鼓噪,金人以拐子马两翼而进,德率众鏖战,沂中曰:“敌便习在弓矢当有以屈其技。”乃令万兵各持长斧堵而前,奋锐击之,金人大败,退屯紫金山。德等尾击之,捕敌数百人马 数百,而锜以步兵甲重不能奔驰,下令无所取,故无俘获焉。是役也将官拱卫大夫武胜军承宣使姚端已下死敌者百九十人。而敌之死者甚众。锜谓德曰:“昔闻公威略如神,今果见之,请以兄礼事公。”张俊之爱妾章氏,即杭妓张秾也,颇知书,柘皋之役,俊贻书嘱以家事,章答书引霍去病、赵云不问家事为言,令勉报国,俊以其书进上大喜亲。 二十日,宋军乘胜复庐州。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五, 二十日己丑,张俊克庐州。金人退于紫金山,张俊得庐州,与杨沂中、刘锜之军皆驻于庐州。
三月初四日,金军攻濠州,初八日,陷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五,三月四日,癸卯,金人寇濠州。金人自枯皋退兵于紫金山也。濠州官吏皆谓:金人必以锐兵来攻城。请于知州王进,使善备之。进亦以为然,发书告急日至再四,而通判军州事张纲,以边机事,请赴行朝,进许之,纲遂泛舟而去。一日,赵荣以百数骑至城下,进登城望之,荣语进曰:“大金以精兵三十万,旦暮临城,必要濠州,势不可当,公且开门,纵民出城,使之为避地计。且淮岸舟船颇多,若水路、陆路从便倾城而去,三两日可以获安,方今满城生灵寄命在足下,足下宜念之。”进怒曰:赵荣汝不能全节于朝廷,乃为北军游说耶。使劲弩射之,荣大怒,少退,骂进良久,而去。州人以赵荣曾伪知州事,抚恤军民,秋毫不扰,今所以来城下言者,正为怜旧治之民耳,或以从便避地之谋,力请于进,进不从。癸卯,北军自延陵浮梁渡淮。甲辰,以铁骑数万人,列于东门之外,连冈被岭,相属不断,旌旗蔽野,嚣埃翳天,州人望之,犹皆戏笑,以谓寇宏受围时,城中无兵无食尚自能支,况今食有馀,而兵粗足,尚何畏哉!是时,进有兵千馀,又有宣抚司兵数百在城中,北军谓楼橹皆腐烂,攻之必破乃使人至城下招降,而守陴者怒骂之。 八日丁未,濠州兵马铃辖邵宏叛降于金人。金人陷濠州,知军州事王进被执,大肆焚掠。金人犯濠州,乙巳,对城立炮,且治冲车、云梯,而又立铁炉,溶金汁,将为攻击者。王进令以炮击之,而炮竿折者再,既而,炮石直上十数丈,不离炮座而坠,击杀曳炮者数人,识者皆以为不祥。丙午,金人以冲车、云梯之属,俱传城垒数面,力攻如雷霆震发,城土与屋瓦皆动,矢石如雨,东南敌楼为飞炮击损,州人大恐。时城中民兵,进以为不可倚用,乃令于闲慢处屯止,以承行兵及宣抚司兵守城。进兵多福建人,未尝经守御,或谓民兵自数年兵火以来莫非百战之馀也,皆一可当百,请以民兵守御,使官兵为四壁策应,进不从。由是守陴弓弩皆不发,进出入以铁扇为蔽,呵喝如常,人皆寒心悚惧。其日夕驰望者,宣抚司救兵而已。丁未,兵马钤辖邵宏,擦城投拜,具言城内虚实,而北国遂益兵击东南隅,焚其楼,顺风火烈,倏忽而尽。北军遂乘势登城,众皆奔乱,城遂陷。知锺离县事臧师仁者乃前知州杨珪之党也,民皆切齿怨之,至是先为乱民所杀,进奔马入郡宅,朝服坐于厅事,遂就拘。金人纵火于城中,大肆剽掠,凡贵贱老幼悉驱虏出城外,由是数万之众,莫不离散者。官府、廨宅、观寺与居民庐舍片瓦不留,皆被焚爇其所存者。监郡廨后土地堂屋一闲,有全瓦数十枚,木椽十数根,至于城面亦平毁数尺,其所存者唯东壁女墙数十步而已。初张俊、杨沂中、刘锜在庐州也,濠州发流星马告急者日三四,适会俊与沂中、锜军皆退庐州,诸军各人负十日粮米,欲越过定远县,退还江上矣。俊遂越过定远县不得已令诸军趋黄连埠,而城已陷。
初九日,宋军来争濠州,大破之于城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三月戊申(初九日4月17日),张浚、杨沂中、刘锜至黄连埠,去濠州六十里,而闻城陷,俊乃召沂中、锜谋之。锜谓沂中曰:“两府何以处。”沂中曰:“厮杀耳,相公与太尉在后,沂中当居前,有进无退。”锜曰:“有制之兵,无能之将可御,有利害之兵,有能之将不可御也。今我军虽锐,未为有制,且军士被甲,荷粮而趋,今已数日,本救援濠州,濠州既失,进无所投,人怀归心,胜气已索,又粮食将尽,散处迥野,此危道也。敌人虽诡计莫测,不若据险、下寨、堑地、栽木,使根本可恃,然后出兵袭之,若其引去,徐为后图,此全师保胜之道,愿相协图之。”诸将皆曰:“善。”于是鼎足以为营,仍约逐军选募精锐,旦日入濠州,俊遣斥堠数辈,还,俱言濠州无金人,或谓金人破城之后,无所籍,又畏大军之来,寻已去矣。乃再遣骑数百往探,皆无所见,俊遣将官王某谓锜曰:“已不须太尉入去。”锜乃不行,惟沂中与王德领二千余骑而往,以两军所选精锐策应之,四更起黄连,午时,骑兵先至濠州城西岭上列阵未定,有金人伏甲骑万余于城两边,须臾,烟举于城上,伏骑分两翼而出,沂中谓德曰:“如何!”德知其势不可,乃曰:“德,统制官也,安敢预事,太尉为宣抚,利害当处之。”沂中皇遽,以策麾其军曰:“那回。”诸军闻之,以为令,其走尔散乱,南奔无复纪律,其步人见骑军走,谓其已败,皆散。金人追及步人多不得脱,杀伤甚众。
十二日,宋将韩世忠来争濠州,败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辛亥(十二日4月20日)韩世忠与金人战于淮岸,夜遣游奕军统制刘宝,率舟师溯流,欲劫金人于濠州,金人觉之,先遣人于下流赤龙洲伐木,以扼其归。有自岸呼曰,赤龙洲水浅可涉,大金已遣人伐木,欲塞河扼舟船,请宣抚速归我赵荣也。诸军闻之,皆以其言有理,世忠亦命速追,而金人以铁骑追至,沿淮岸且射且行,于是矢着舟如猬毛。至赤龙洲,金人果伐木,渐运至淮岸,未及扼淮,而舟师已去。金人复归黄连埠。(原注:此据赵甡之《遗史》附入,据《日历》载世忠《申状》乃云,十二日三更后,遣刘宝溯流,再往濠州两岸,攻扰贼寨,至十三日终日接战,万户以下,共折万余人,马数千匹。)
是日,杨沂中自宣化渡江,归行在。初张俊以诸军至黄连埠,士皆乏食,乃遣事务官辛永宗还建康督粮。永宗至江皋不肯渡,坐于民舍,呼逻卒采藤花食,建康尽刷老弱及上元、江宁二县民夫运粮,人持六斗米,会俊等班师,军民皆所负之米,于道侧而去。
笔者按:濠州之战为宗弼侵宋最后之役,韩常必与,惜史无记载尔。
十三日,韩常随宗弼等引军还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三月壬子(十三日):金人自涡口渡淮北归。敌之始入也,上以御扎赐三京招抚司都统制李显忠,令将所部与所俊会合,如立奇功,当建节钺,比敌退,显忠尾之至孔城而归。《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李显忠》传: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李显忠本名,显忠为宋高宗赐名)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显忠欲追之与死战,俊以奉旨监护,虑失显忠,遂各以军还。
1148年
金皇统八年,宋绍兴十八年。
十月,宗弼薨。
1151年
金天德三年,宋绍兴二十一年。
韩常为海陵王所杀。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五引李大谅《征蒙记》:自元帅(宗弼)死后,未三载,贵戚争权,果如元帅所料。天德二年诛废萧王、宗本;三年又诛斩韩常、周启等四十馀员,内多有亲立功者。
同书卷二百三十引崔陟孙等《两府扎子》:虏主亮纂位之后,前日良将大臣如:西元帅挞懒、三路都统将军韩常、秉德国师乌陵衍、参政鲁国王宗盘、虏主亲弟太傅兖州知州东平府总管海州知州独姑你、丞相萧裕、枢密使张通古、平章萧玉、皆称雄杰勇果之士,尽已杀戮。当时北人莫不泣涕,咨嗟,言今后,用兵无人可将。
《金史》卷八十《阿离补传》:大定间,大褒功臣,图像衍庆宫。欢都死康宗时,不及与驰骛辽、宋之郊,然而异姓之臣莫先焉。故定衍庆亚次功臣:代国公欢都,金源郡王石土门,徐国公浑黜,郑国公谩都诃,濮国公石古乃,济国公蒲查,韩国公斜卯阿里,元帅左监军拔离速,鲁国公蒲察石家奴,银青光禄大夫蒙适,随国公活女,特进突合速,齐国公婆卢火,开府仪同三司乌延蒲卢浑,仪同三司阿鲁补,镇国上将军乌林答泰欲,太师领三省事勖,太傅大挘笮艘嗾店停鹞嵛郎辖陕砦澹羝镂郎辖2⒗氩瓜讨伞�
生平官职考证
统计上文,韩常的担任的官职有,千户,知府,汉军万户,猛安,昭武大将军,镇国大将军,骠骑卫上将军等。《金史》卷四十四《兵志》云:猛安者,千夫长也。按《金史》卷三十八《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则韩常降金时,可能为猛安,后金又设汉军,《兵志》:(天会)四年,伐宋之役,调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辽东、平州、辽西、长春八路民兵,隶诸万户,其间万户亦有专统汉军者。又云:东京既平,山西继定,内收辽、汉之降卒,外籍部族之健士。尝用辽人讹里野以北部百三十户为一谋克,汉人王六儿以诸州汉人六十五户为一谋克,王伯龙及高从祐等并领所部为一猛安。则可能后来因非女真军过多,而设汉军,渤海军等,以王伯龙等人的情况看,猛安当与所谓汉军万户为同一级别,只是王伯龙等因为投靠女真较早,而为猛安。而最迟至天会七年,韩常已任辽东汉军万户。而此时韩常的直属上司当为刘彦宗,《金史》卷七十八《刘彦宗》传:天会二年,大举伐宋,彦宗画十策,诏彦宗兼领汉军都统。天会六年,刘彦宗死,韩常可能于此时,改属宗弼。
之后韩常曾担任“知浚州”,按《金史》卷二十五《地理志中》,河北西路,浚州,中,防御。则浚州为防御州,证之《百官志三》:诸防御州,防御使一员,从四品,则韩常由辽东汉军万户,调浚州防御使,是平级调动,可能金朝制度,汉军有战事则为军,无战事则为民,有关。
后熙河之役,《金史》记韩常官职为猛安,可能韩常被女真人所接纳,改授猛安,可能为世袭猛安,《金史》卷八十一《王伯龙》传:天辅二年,(王伯龙)率众二万及其辎重来降,授世袭猛安,知银州,兼知双州。《兵志》:熙宗皇统五年,又罢辽东汉人、渤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可知,辽东汉人猛安曾世袭,而此时韩常尚未去世。
后天眷三年宗弼伐宋,宋人记韩常官职为昭武大将军,按《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一》:武散官,正四品上曰昭武大将军,又《百官志三》:统军司,副统军一员,正四品。昭武大将军为衔,副统军为职。后文,有上将军夏金吾,按《百官志一》:正三品,中曰金吾卫上将军。又《百官志三》,统军司(河南,山西,山西,益都):使一员,正三品。则可知,夏某,为河南统军司统军使,金吾卫上将军。韩常为其副尔。
此时,韩常可能由从四品的猛安,升任正四品的副统军。
后皇统元年宗弼伐宋,宋人记韩常官职为镇国大将军,按《百官志一》:从三品,下曰镇国上将军,宋人所记偶误,则此时韩常,由正四品昭武大将军升任镇国上将军。
《金史》所记韩常的最高官职为骠骑上将军,此职据《百官志一》:正三品,下曰骠骑卫上将军,比金吾卫上将军还差一级。
宋人所记韩常的最高官职为三路都统将军,《金史》卷四十四《兵志》::“收国元年十二月,始置威州军帅司,以经略辽地,讨高永昌,置南路都统司,且以讨张党,天辅五年袭辽主,始有内外诸军都统之名。”又云“凡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现今东北发现金代都统印章多枚,与《百官志四》所载正三品印章相近,有实物可以参正证。按宋人记载,金三路都统为阿鲁补,而《金史》卷六十八《阿鲁补》传:宗弼复河南,阿鲁补先济河,抚定诸郡,再为归德尹、河南路都统。皇统五年,为行台参知政事,授世袭猛安,兼合扎谋克。则宋人所称三路都统及金人之河南路都统,可能皇统五年,阿鲁补离职以后,韩常以骠骑上将军,领河南路都统。(又《金史》卷六《世宗纪上》,大定三年五月己亥,罢河南、山东、陕西统军司,置都统,副都统。又五年七月戊申,罢陕西都统府,复置统军司。则统军司和都统是同一机构的不同称呼罢了)
韩常之军
又,韩常似别为一军,以名字作称号,《金史》卷四十四《兵志》:初,天会间,郭药师降,有曰长胜军者,皆辽水侧人也,以乡土归金,皆愁怨思归,宗望及令罢还。正隆间,又尝罢诸路汉军,而所存者犹有威勇、威烈、威捷、顺德及“韩常之军”之号。则正隆间,韩常之军,称号仍在。
韩常之子韩棠
韩棠,为猛安,正隆六年,随海陵南伐,与宋将李显忠战于大人洲,又攻和州云。
《金史》卷五《海陵纪》:正隆六年十月丁未(初八日10月28日),大军渡淮,将至庐州,获白鹿,以为武王白鱼之兆。汉南道刘萼取通化军、蒋州、信阳军。徒单贞败宋将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至段寨,宋戍兵皆遁去,败宋兵于蔚子桥,败宋兵于巢县,斩二百级,至和州。王权夜以兵千余来袭,射却之。翼日,雨。宋人夜焚其积遁去。诘旦追之,宋人逆战,猛安韩棠军却,遂失利。温都奥剌奔北,武捷军副总管阿散率猛安谋克力战,却之。王权退保南岸。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二: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四日癸卯,李显忠及金人相遇于正阳西金人退去。 池州驻扎诸军都统制李显忠提兵在淮西、寿春、安丰之间,欲回军庐州,徐观其变。到谢步,会探者报曰:“金人自正阳渡淮矣。”显忠曰:“到庐州歇泊定。若金人犯境,当收拾些首级而回,甚善。”参议官刘光辅曰:“不然。若欲寻战功而归,岂可倒却,宜占形势之地,扎定寨脚,以待之,见利则进,策之上也。”显忠从之,得此山林,深可以设伏兵于林中,俄报金人已渡正阳者,显忠率诸统制,各带精锐心腹数十人,共百馀骑,前往巡绰,果遇金人三百馀骑,各张阵势相望,良久,金人有百馀骑转山取路,直掩显忠之背,显忠觉之,率诸统制邀截,获数人而还,显忠亦失黄小官人等二三人,金人遂退去,合大军矣。显忠问所获金人主将为谁,曰:“郭副留韩将军也。”郭副留者药师之子(郭安国《金史》有传),韩将军者(韩)常之子也,皆为万户,显忠军中有中侍大夫、斋小使臣空名官告付身仅二十道(系年要录作二千道)。是役也,书填悉尽。中侍大夫告有三,光辅及统制受之。
《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李显忠传》:三十一年(原误二十九年,据张抡《李显忠行状》改正),金渝盟,诏显忠以本部捍御。遣统制官韦永寿等以二百骑至安丰军,与金将小韩将军兵五千人战于大人洲,败之。俄又增兵万余来,显忠率骑军出,自旦至午,气百倍,以大刀斫敌阵,敌不能支,杀获甚众,掩入淮者不可计。(从上文可见,金之猛安,宋人常理解为万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