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革命老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革命老區

革命老區,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間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布全國大陸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00多個縣(市、區)。

概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1] 土地革命戰爭前半期,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從大革命失敗到第一批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二)革命根據地在紅軍第三次反"圍剿"鬥爭和黨內反對"立三路線"的鬥爭中鞏固和發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

土地革命戰爭後半期,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從"九一八"事變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二)紅軍長征時期;(三)從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2] 共計17塊革命根據地,分布如下:

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湘贛革命根據地3、中央革命根據地4、閩東、閩南、閩中革命根據地

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6、通海如泰革命根據地7、鄂豫皖革命根據地8、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⒐閩浙贛革命根據地10、川陝革命根據地11、湘鄂贛革命根據地12、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⒔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和滇黔桂邊游擊區14、西北革命根據地15、東江革命根據地

⒗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根據地17、瓊崖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都是在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創建和發展起來的,並經歷了一個曲折複雜的過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據地的初創階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據地的發展階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據地的退縮和堅持階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據地的恢復和擴大階段。

共計18塊抗日根據地,分布如下:

⒈陝甘寧抗日根據地2、淮南抗日根據地 3、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4、皖江抗日根據地5、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⒍浙東抗日根據地 7、晉綏抗日根據地 8、廣東抗日根據地 9、山東抗日根據地10、瓊崖抗日根據地

⒒蘇北抗日根據地12、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13、蘇中抗日根據地14、河南抗日根據地15、蘇南抗日根據地

⒗閩浙贛抗日游擊區17、淮北抗日根據地18、東北抗日游擊區。

劃定標準

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牲畜等運動,主要是建立了工農政權並進行了武裝鬥爭,堅持半年以上時間的。包括⑴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分管過土地的地區;⑵只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尚未分配過土地的地區。

根據地游擊區劃定標準:

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減租、減息運動,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並進行了武裝鬥爭,堅持一年以上時間的。

包括:

⑴蘇維埃政權撤退後,黨和黨所領導的武裝,進行武裝活動的地區;

⑵抗日戰爭時期所開闢的游擊區。這種地區時間長短不一,長達十多年,短則二、三十天,一般都沒有建立過革命政權,但有黨領導的武裝,有農會等群眾組織。

⑶解放戰爭開始至南下大軍渡江(1949年4月)以前開闢的游擊區,達一年以上時間的地區。渡江以後開闢的游擊區不算老游擊區。

井岡山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井岡山的鬥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新路。

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五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岡山鬥爭革命舊址遺蹟達100多處,其中21處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明保護單位。因此,井岡山作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業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課堂。近年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到井岡山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沂蒙山

沂蒙山根據地是中國四大根據地之一,山東省省委前身,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八路軍山東縱隊舊址,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聖母山聖母堂,百年萬畝德國大櫻桃採摘園,沂蒙風情園,沂蒙頒發源地。革命老區夏令營,是國防教育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區。依託光榮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革命遺蹟建設的沂蒙山根據地紅色旅遊景區,7月1日在素有"華東小延安"之稱的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夏蔚鎮正式向遊客開放,向黨的第87個生日獻上一份厚禮。

大別山

大別山為革命老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紅安為中心的大別山區是中國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的搖籃,無數熱血男兒走上了不屈的抗爭道路。長征會師後的8萬紅四方面軍主力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

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1948年,劉鄧總部在天堂寨腳下的九資河召開戰略部署會議。

從鄂豫皖這片大別山里走出了共和國二任國家主席,一位元帥、和三百多位開國將軍。有詩為證: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抗戰結束後,共產黨的主要根據地僅僅是在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而不是長江以北,地形,最終驚異地發現,大別山地理位置獨特,處於武漢和南京的正中間,武漢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南京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如派遣一支部隊控制住大別山,意味着東可取南京,西可取武漢,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唾手可得。這一天才的發現,具有一招定乾坤的軍事價值,蔣介石統治中國的局面也從此進入到土崩瓦解階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