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春兵影(陈响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青春兵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青春兵影》中国当代作家陈响平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青春兵影

一个温柔洒满阳光的午后,我沉浸在整理往昔旧梦的温馨时光中。不经意间,指尖轻触,一本尘封四十多年、承载着青春汗水的训练新兵日志悄然翻开。尽管岁月的风霜已让字迹略显斑驳,每一笔一划间都浸染了时光的痕迹,但那略显笨拙的书写中,依然能嗅到一抹青涩而纯真的气息,仿佛穿越时空,将那段遥远而珍贵的青春兵影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引人深深沉醉。

于是,我索性沉浸在这份意外的发现中,一页页翻阅,每翻过一页,都是对过往的一次深情回望。随着视线的流转,心中的记忆之门轰然洞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耳畔竟不由自主地回响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军营歌谣《永远的兄弟》。那激昂而又深情的旋律,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我与那段并肩作战、共历风雨的日子紧紧相连,心中涌动的情感难以言表,唯有让这份感动与怀念,随着歌声,在心中久久回荡。

曾经的日子闪亮又明媚/你我一起分享了青春的美味/曾经的日子伤感又苦涩/你我一起承受了痴心的疲惫/曾经的浪漫让你我极度沉醉/曾经的沧桑让你我不再纯粹/分手时我不知你的去处/也没有说我和你何时再相会/风去花谢风来花开/曾经的日子只是在沉睡。

回溯至1981年深秋,11月7日这一天,武汉军区防化团迎来了来自河南遂平县的一批朝气蓬勃的1982年度新兵。随着部队缜密地部署,一支由40名精英作训骨干组成的特别队伍,踏上了前往湖北省京山县屈场新兵营的征途。这新兵营,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环抱与广阔平原交界处的璀璨明珠,四周阡陌纵横,自然风光与军事氛围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宋海滨、童前甫,三位怀揣共同理想与乡土情怀的老乡战友,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在新兵二连担任班长,我执掌四班,童前甫引领五班,宋海滨则统帅六班。我们化身为新兵成长的引路人,肩并肩,心连心,共同承担起为期三个月的启蒙训练重任。这段时光,不仅见证了新兵们的蜕变与成长,也镌刻下了我们作为教官的汗水与荣耀。

这一年,正值我青春芳华的19岁,已是一名拥有近三年军旅生涯的资深老兵。在新兵即将踏入军营的前夕,新兵连长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将我们这群即将肩负新训重任的班长们齐聚一堂。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深刻剖析了新兵连工作的本质:“新兵连的每一天,都镌刻着累、苦、艰这三个沉甸甸的字眼。但要想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我们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吃苦在前、奉献在心的思想准备。”我们深知,新兵训练是一个全面重塑个人素质与能力的过程,旨在将新兵锻造成纪律严明、技能精湛、身心强健的战士。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军事技能的传授,更包括意志力、团队精神以及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品质的塑造,实现其对个体由内而外的深刻再造。

连长进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今年新兵群体的独特风貌:“这批新兵,怀揣着对军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渴望,应征热情空前高涨。在众多渴望加入绿色方阵的青年中,仅本次征兵名额虽仅有202席,却吸引了超过700人的踊跃报名,有的甚至因竞争激烈而产生了争执。然而,在这份热烈背后,也隐藏着思想的波澜,约5%的新兵,内心其实对军旅生涯抱有迟疑,是家人的殷切期望与坚持,让他们踏上了这条不平凡的道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新兵中,不乏来自城市、享受商品粮待遇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因此,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既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细致入微地关怀与照顾,又要在训练中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确保他们能在磨砺中茁壮成长。”

最后,连长语重心长地叮嘱:“在狠抓训练质量的同时,切勿忽视新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情温暖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确保每一位新兵都能在军营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光芒。”

夕阳西下,新兵们踏着余晖踏入了营地,为这片静谧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我被分配负责引领的,是一个由九位朝气蓬勃的青年组成的集体:张金民、魏鸿海、杜俊良、詹得芋、王宋运、王贺广、胡国芳、田云锋以及魏键。尤为特别的是,田云锋与魏键两位新兵,肩负着代表武汉军区后勤部接受特殊训练的重任。

在这九位新战友中,知识的光芒熠熠生辉——六人已迈入高中学府的门槛,而其余三人则以初中的学历为基础,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军营未来的憧憬。年龄的跨度则如同初绽的花朵,最大者与我相仿,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而最小的,则才十六岁,稚气未脱却已展现出坚韧不拔之志。

地域的多样性也在这群新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五人来自繁华的城镇,那里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而另外四人,则脚踏着农村那片养育了他们的热土,那里稻香四溢,淳朴的民风滋养了他们的心灵。这样的组合,不仅让这个小集体充满了无限可能,更预示着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军旅篇章。

我带领他们分别领好自己生活用品,确保每位新兵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准备的周详。随后,我以诚挚而坚定的语气,向他们详细阐述了部队的作息时间安排及各项规章制度,强调道:“自此刻起,我们便是同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兄弟。在训练中,我将是你们严格要求的班长,引领你们跨越每一个难关;而在生活里,我更愿意成为你们值得信赖的大哥,分享喜怒哀乐,共度军旅时光。无论是紧张的训练、深入地学习,还是日常的点滴生活,我都希望看到大家能够彼此关怀、相互扶持,共同守护我们部队的纪律与荣誉。”

言语间,我敏锐地察觉到新兵们的专注与好奇交织的眼神,他们对我这位新班长的身份既感敬畏又充满探索欲。这份认真地聆听与好奇的目光,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彼此心灵的角落,预示着我们将携手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军旅旅程。

1981年11月8日,为了在新兵踏入军营之初便深刻烙印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我军的光荣传统,我们积极响应新兵训练营的号召,开展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对每位新兵所携带的钱款进行了细致的统计与统一收存。这一行动不仅是对新兵个人财务的妥善管理,更是对他们心灵深处的一次深刻洗礼。全班共收130元,其中:胡国芳10元,魏鸿海40元,张金民30元,田云锋15元,魏键30元,王贺广10元,詹得芋15元,杜俊良10元。这130元,虽金额不大,却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新兵们对部队精神的理解与践行。我们深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新兵们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种子,为他们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夜,我们三位新兵班长依照惯例进行查铺查哨工作,细心观察着每一位新战士的休息情况。在柔和的月光下,我们注意到一个略显意外的共同点,部分新兵在梦乡中竟选择了最原始的状态,赤身裸体,全然不顾周遭环境。这一行为,显然有悖于我们部队所倡导的文明风尚与纪律要求。

次日清晨,趁着早点名的契机,我特意提及了这一现象,并了解到原来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地域性的生活习惯,部分来自河南的新兵,在家乡时习惯于这样无拘无束的睡眠方式,一时间未能完全适应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误将营地当作了自由散漫的避风港。

面对这一情况,我并未立即采取严厉的批评态度,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再次重申了部队关于个人行为规范的明确规定,强调了在集体生活中相互尊重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我的话语在队伍中引起了一阵议论,有的表示理解,有的则略显惊讶。但无论如何,这一番提醒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自那之后,再也没有新兵敢于挑战这一纪律底线,大家都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部队的各项规定,共同维护着一个和谐有序、文明健康的军营环境。

1981年11月9日,新兵营内洋溢着一种庄重而激昂的氛围,随着新训动员大会的召开,全体新兵及教官的心被紧紧凝聚在一起。营长以铿锵有力的声音主持大会,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团党委赋予的各项艰巨训练任务。营长特别强调了本次训练的特殊性,时间长、内容广泛、任务繁重,是对每位新兵身心素质与意志品质的全面考验。

为激发大家的斗志与潜力,营长宣布在全营范围内开展“四比四看”活动:一比思想,深入剖析入伍动机,看谁的信念最坚定;二比作风,践行“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三讲”精神,看谁的作风最过硬;三比技术,锤炼军事技能,看谁的军事素质最精湛;四比干劲,比拼训练热情与吃苦耐劳精神,看谁在挑战面前最能坚持到底。这一倡议如同一股清流,迅速在队伍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激发了新兵们比学赶超的热情。

动员会结束后,各班级积极响应号召,立即组织召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讨论的主题直击心灵:“你如何书写自己的当兵历史,成为一名卓越的义务兵?”以及“你将以何种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新训的熔炉之中?”新兵们纷纷发言,有的分享了自己对军人荣誉的深刻理解,有的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还有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与个人成长目标。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而深刻,每个人都在思考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动力。

1981年11月13日,连长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敏锐的洞察力,向我们全体班长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筹备并召开一次高质量的班务会议。这不仅是对新兵入伍初期适应情况的一次全面检视,也是我们作为班长职责所在的重要体现。连长特别强调,每位班长需深入剖析新兵头两日的学习进展与讨论氛围,准确把握每位新兵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为后续的针对性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连长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新兵表现的深切关注与期望:“通过这两天的劳动实践,我观察到部分新兵似乎尚未完全融入其中,有的显得漫不经心,有的则只是旁观而未能积极参与。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总结与讲评,引导新兵们认识到,即将到来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将是一场身心的洗礼,是蜕变与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将为此付出汗水与努力,甚至可能‘掉几斤肉’,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班级,我迅速将战士们召集起来,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开放的交流氛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初到部队的真实感受。张金民率先开口,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部队的生活节奏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不够严谨。”詹得芋则满怀感激地说:“虽然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包容让我深受感动,我渴望在这里成长,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王贺广,虽然平时不善言辞,但他也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提到自己因文化水平有限而感到些许自卑,但正是战友们的无私帮助与鼓励,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对此他心中充满了感激。

[1]

作者简介

陈响平,笔名陌上牧笛、松间明月、江南。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煮字生暖,摄影书法,发表文学作品50多万字。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