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科技人物)原图链接来自 青岛大学 的图片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前身是青岛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86年,1994年隶属青岛大学理工学院,2006年4月独立建院。现设5个系,2个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余人,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泰山学者科研团队5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3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15人、青岛大学年度教学十佳5人,青岛大学教学团队2个,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竞争力强的教师队伍。

学科专业

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是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拥有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物理)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目前设有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理教育4个本科专业方向,基础物理和实验物理2个教学中心。其中应用物理学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所涉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平台建设

建有应用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海洋观测与宽带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中法纳米光电技术国际合作中心、山东省高校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强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

科学研究

近几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其他奖项2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联合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973子课题、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100余项,立项经费6000余万元。在Nat. Mater.、Phys. Rev. lett、Adv. Mater、Nat. Commun.、Phys. Rev. B、Appl. Phys. Lett.、Opt. Lett.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在凝聚态物理、光学、低维物理、理论物理等领域,围绕多铁磁电耦合、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激光晶体、锂电池、光伏材料、低维材料以及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形成了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方向

人才培养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70余人。近五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7篇,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8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Nat. Mater.、Nat. Commun.、Adv. Mater.、Phys. Rev. B、Appl. Phy. Lett.、Opt. Lett.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在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等中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300余项。研究生刘奥、张倩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最佳成果展示奖、优秀报告奖等。大量学生考入德国马普所、香港理工、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科为社会培养累计培养了近4000名物理人才,其中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学校长、市委书记、市长、企业董事长等一批优秀人才。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视频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相关视频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8年校园健美操大赛
2016年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dynamic物理”迎新晚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