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理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霸陵》是中国当代作家理洵的散文。
作品欣赏
霸陵
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亦作“灞陵”,因为它处于灞水之侧。它的位置,在长安东南白鹿原上。白鹿原是一片开阔的台塬,东南自终南山而起,莽莽苍苍,西北向逼近长安,塬头至于灞水,面积在二百六十余平方公里左右。白鹿原名称的由来,最早可上溯于西周,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过此地见有白鹿穿行,因而得名,不过,自有汉文帝陵寝置于此地之后,后人又多以霸陵原称呼它。
霸陵位于白鹿原的东北角,基本上也是到了灞水的边缘。沿着毛西公路东南行,至毛窑院村,村后即有一山,山势如凤凰展翅,当地人称之为“凤凰嘴”,霸陵依崖起陵,就卧藏于山中。白鹿原东陡西缓,地势高峻,要高出长安城二百米左右,霸陵大致就处于塬头的位置,西北望,整个城池就是一览无余了。
汉文帝为什么要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陵寝之地?因为渭河以北咸阳塬上的皇家陵区不好安顿。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薄姬。薄姬在秦末时是魏王魏豹的妾,经过楚汉战争,成为俘虏,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收入宫中了,但一直见不上刘邦,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被刘邦临幸了一回,偏就生下了刘恒,据说此后也再没有见过刘邦。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和薄姬一起到了自己的封地晋阳,亦即现在山西太原一带,在当时是比较偏僻的。这倒成了好事,因为刘邦死后,吕后执掌朝政,把刘氏一门稍有威胁的人杀掉了许多,连少帝亦换了两位,刘恒母子因为不在权力中心,就躲过了这场劫难。不久,吕后死去,陈平、周勃等人趁势剿灭了吕氏势力,重新选定接班人时,刘恒因为宽厚仁慈、名声较好倒成了最为合适的人选。这时刘恒已是二十三岁了。
在汉代,事死如事生,一般皇帝即位,就着手建造自己的陵寝了,依祖制,汉文帝应该在咸阳塬上的皇家陵区选址,而且须严格遵守昭穆制度,按照宗庙的排列次序确定位置。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薄姬在刘恒做了皇帝以后才被封为皇太后,而作为皇后,应该与刘邦同茔而不同陵,但这个位置却被吕后早先占有了,对于刘恒来说,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也许心理上对进入皇家陵区是排斥的,母子情深,再加上这个因素,于是就另做安排,把陵寝选在了白鹿原上。事实上,霸陵西南,即有薄太后陵寝,当地人称之为南陵;霸陵东北,有文帝妻窦皇后陵寝,都为夯土筑成,也许可以印证这种说法。
霸陵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创了帝陵依山造陵的先河,在此之前,有个别诸侯王曾经这样做过,但在皇帝,却还是首次,这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做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与汉文帝执政时期崇尚节俭、减轻徭役的思想是相吻合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出于防盗的目的,有史料记载,汉文帝曾与朝臣张释之在已选定的霸陵陵址上探讨过这样的问题,但讨论的最终结果是薄葬,这亦为君臣在薄葬与厚葬问题上进行辩论的较为有名的公案。
公元前一五七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终年四十六岁。他留下遗诏,对自己的丧事做了具体的安排。重新阅读《史记·孝文本纪》中这篇不到五百字的文字,就觉得实在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它一方面提倡节葬,另一方面又对古代葬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亦包含了一位贤明的皇帝对于人生与生命通透的理解。大意是说,天下的臣民们,真的对不起大家了!我做了一辈子皇帝,给大家没有做多少好事,可是今天死了,还要给大家添很多麻烦。我死以后,大家别太把我的死当回事,随便葬了就得了,更不要去抓老百姓跪在宫殿前假模假样地哭了,他们有自己的事情,爱干什么,就让干什么去吧。服丧,哀哭,意思意思就行了,没有必要搞得像要怎么一样那么隆重,大家也别太认真。我能活到今天,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而还能有这么好的地方埋葬,也是谢谢祖先的照顾了。
不过,近年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部分考古学家推测凤凰嘴下霸陵陵址也许不是真正的汉文帝陵寝,因为它与已然确定的窦皇后陵寝相距两千余米,从礼制及建筑结构、规制等方面考虑,是不符合帝陵条件的,现址不过是两千年来文献资料以及民间以讹传讹的虚假陵寝地址罢了,但真正的汉文帝陵寝亦不会距离窦皇后陵寝太远,应在数百米范围之内,那么,这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开明盛世的皇帝究竟沉睡在白鹿原上的哪一片土地中呢?仍然是一个谜。
我寻访霸陵是在初夏的一个晌午,开着导航,走长乐东路自西向东在香王立交却转晕了,沿着祥云路一直到了西柳堤路,上路顺着霸水向南,路不好走,走到头却是一片工地,就往回折,中途导航又提示可以沿着一条偏僻的路径行走,这时可以看到前方福银高速上急速穿行的车辆。到了一个桥下,需要穿行,但因为前些天刚下过雨积水太深,不敢贸然尝试,就又折回,重新回到了祥云路上。过一个路口,见有卖擀面皮的摊贩,便问了问路,他说你往前走,穿过那个村子就上了毛西路,霸陵就在毛西路上。其实后来才知道,沿着毛窑院村的村路就可以到凤凰嘴的,但村口大门上的村名却被残存的春联覆盖了,自己走过毛窑院村又向前行走了好长的路,路边的两个公墓倒是门庭豪华。沿路有售卖樱桃的摊贩,买了些樱桃与杏,问路又往回折,在毛窑院村的路边,一售卖樱桃的老太指着一座山梁说,那就是凤凰嘴,你看,旁边的梁梁都是翅膀,霸陵前边没有啥,就几个石碑子。我远远地望着,突然失去了探访的兴趣,觉得大中午的,野慌慌的庄稼地里一定也是杀气太重了,一个人不敢前往,连多看一眼的心思也没有了,就匆匆驱车赶回了城里。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行程。 [1]
作者简介
理洵,字安父,别署新雨堂,书评人,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