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隘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隘勇隘勇线、或隘勇制度,台湾设隘之原意,初为防范山区台湾原住民攻击,以保护界内开垦者安全,清末转为积极侵入原住民领域开发山区资源,而成为专门围堵台湾山区原住民,向山区扩张的防卫线制度。于台湾开拓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

历史

清代的隘制初为保障土地开垦,至清末开垦中“官隘”与“私隘”并存,刘铭传时代废除私隘并入官隘。沿袭自台湾清治时期1886年刘铭传创立直属台湾巡抚的隘勇制,设隘寮置隘勇驻守的隘勇防卫制度,将原住民居住的山地区域与其附近山腰或平地,做一明显的界线切割。而利用铁丝电网,木墙,哨站所延伸或拓展的防卫线就叫做隘勇线。至于被总督府雇用,用来防守防卫线的人员称为隘勇、民间或受政府补助雇用的防守人员则称隘丁。

明治35年(1902年)南庄事件后裁撤私隘,台湾总督府转向“隘勇线推进”政策,利用国家武力进行了“樟脑战争”,强迫台湾原住民族归顺、搬迁,致使原住民传统领地丧失。[2][3]1910年,在第五任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上任后,进行五年理蕃计画,以军队讨伐、推进隘勇线、架设通电网等等方法,对原住民施行镇压。接著又实施地理调查与测绘地图,调查蕃地的农业状况、国土保全、矿物测量,完成隘勇线内蕃界土地调查五年事业,准备开发山区资源[4]。隘勇线制度在大正5、6年(1916〜1917年)起,因原住民反抗渐弱,各地的隘勇线便逐步裁撤,在理蕃道路修筑完成之后,大正9年(1920年)大部分隘勇线皆已撤除,大正15年(1926年)即尽废除。[5]

隘勇线分布

隘勇线名称 管辖区 隘勇数
景尾隘勇线 台北县景尾办务署 60
三角涌隘勇线 台北县三角涌办务署 220
新竹隘勇线 新竹县新竹办务署 330
苗栗隘勇线 台中县苗栗办务署 350
台中隘勇线 台中县台中办务署 420
南投隘勇线 台中县南投办务署 29
宜兰隘勇线 宜兰厅宜兰办务署 140
罗东隘勇线 宜兰厅罗东办务署 90

外部链结

参考资料

书目
参考文献
  1. 王世庆 〈台湾隘制考〉,《清代台湾社会经济:台湾隘制考》联经出版,1994年。
  2. 伊凡诺干《十九世纪末Tayal[msbtunux]之土地制度与聚落(qalang)共同体》,“社群”研究的省思:跨世纪台湾人类学的展望之一学术研讨会,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0年
  3. 伊凡诺干《日治初期之林野经营与'tayal[msbtunux]qara土地所有的变化》,台湾原住民国际研讨会,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年。
  4.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隘勇线的情况.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5. 郑安睎《日治时期蕃地隘勇线的推进与变迁(1895〜1920)》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论文,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