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隐花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隐花植物

隐花植物,为与显花植物 相对应的分类群。根据花的有无将植物分为二大类时,一群无花的植物总称为隐花植物。指无雌蕊和雄蕊分化,不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

隐花植物为旧用词。

瑞典的林奈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将植物分为24纲,其中1~ 23纲为显花植物(如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

  • 中文名隐花植物外文名cryptogamous plants
  • 别 名无花植物
  • 特 征没有花结构
  • 学 科植物学
  •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释义

没有花结构的植物 。为与显花植物相对应的分类群。指不产生种子而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包括藻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地衣、苔藓为无维管植物,蕨类为维管植物;藻类、地衣无胚的形成,被视为低等植物,而苔藓、蕨类有胚,通常被视为高等植物。

早在1753年林奈在其巨著《植物种志》中就将隐花植物列为一纲,即隐花植物纲,他对该纲特征的描述中写道:“隐花植物含有那些将其生殖器官隐蔽过我们的眼睛的植物,而且具有与其他各类植物不同的构造。”通常将隐花植物包括的类群称做孢子植物,以和开花并产生种子的植物相区别。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隐花植物主要靠孢子来传宗接代。孢子是像灰尘一般大小的微小粒子,它们被植物大量地释放出来,借助风力或水传播。当一个孢子萌芽生长时,它需要一个水分充足的环境,所以这些以孢子繁育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代表植物

蕨类植物

为维管束的孢子植物(也称高等孢子植物),陆生、附生、少为水生,直立或少为缠绕攀援的多年生草本,或间为高大树形;孢子体(即通常所谓绿色蕨类植物)照例有根、茎、叶的器官分化[松叶蕨(兰)除外]。

孢子体的形体在近代植物界中最为多种多样。有大如乔木状的,也有小仅达1厘米的,但绝大多数为中形多年生草本。孢子体生有多数孢子囊,内生孢子;最原始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生于枝之顶端,有些生在特化的叶上或叶片上(囊托)成穗状或圆锥状囊序,有的生于孢子叶的边缘,也有的聚生于枝顶成孢子叶(囊)球,而在绝大多数的种类则以各种形式生于孢子叶的下面,形成所谓孢子囊群(堆)、或满布叶之下面。孢子(有n染色体)有同孢和异孢之分:异孢型的,在孢子体(即通常的植物体)上生大小两种孢子叶:大孢子叶生大孢子囊,内生大孢子;小孢子叶生小孢子囊,内生小孢子。近代绝大多数的蕨类植物都属于同孢型。孢子成熟后从孢子囊内以特种巧妙的机制(环带)被散布出来,落地后萌发生长成为原叶体,叫做配子体。配子体的形体甚为简单,为不分化的叶状体、块状体或分叉的丝状体等。在同一配子体上产生颈卵器和雄精器(雌雄同体),但在异孢型的蕨类植物,配子体更为简化而有雌雄性之分(雌雄异体),雄配子体极小,不脱离小孢子壁,雌配子体远较大,也不脱离大孢子壁。精子凭水为媒介,借助于本身的纤毛运动,能和卵子行受精作用,产生配偶子,由此生长发育成为绿色孢子体(有2n染色体),也可叫作成长的蕨类植物,在它的叶体上产生孢子囊,内生孢子,孢子落地萌发又发育成原叶体。这样,孢子世代的孢子体和配子世代的配子体相互交替一次,就完成蕨类植物的生活周期。

现代蕨类植物约有11,5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中国约有2 000种,它们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白森林环境,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可以作为敏感地反映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

我国的蕨类植物是世界最丰富的一区,其中许多种类为药用植物,还有一些作为蔬菜之用,另有一些是淀粉植物。最普遍利用的首推蕨菜的地下根状茎。根据商业部初步统计,仅1958年,由于各地农民利用蕨根内的淀粉(俗称蕨粉)制造各种食品的结果,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蕨类植物的枝叶青翠,姿态奇特,可供美化庭园,有引入入胜之感,而且许多种类为室内点缀的重要盆景。

特别可以指出,不少蕨类在工业生产上有很大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松科的许多种,它们的孢子(俗称石松粉)为冶金工业上的优良脱模剂,可以提高铸件的品质。由于蕨类植物的古老性,它们的化石和孢子为鉴定地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蕨类植物,由于它在整个植物界的独特位置—介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之间——以及它的形态桔构的多样性,常被当作研究生物进化和植物系统发育理论的重要对象之一。

苔藓植物

种类、分布约23000种。通常分为苔纲(Hepati-cae)和藓纲(Musci)两纲。不少学者主张将角苔从苔纲中分出,设角苔纲(Anthocerotae),与苔纲和藓纲并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数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林下土壤表面、树木枝干上,沼泽地带和水溪旁墙角背阴处等,尤以森林地区生长繁茂,常聚集成片。我国约有2800种。习见种类有葫芦藓(Funaria)、地钱(Marchantia)、泥炭藓(Sphagnum)等。

植物体矮小,一般高仅数厘米。生于阴湿环境。虽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其根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假根,茎与叶分化虽明显,但仅有输导细胞的分化、而无维管束及中柱。生活周期中配子体占优势。有性世代的植物体称为配子体,就是我们所见的具有假根、茎、叶的植物体。在配子体上形成藏卵器或藏精器,在藏卵器中产生雌配子(卵)、在藏精器中产生雄配子(精子),精子具有鞭毛,能游动于水中。由于此时期的植物体产生配子,故此植物体称为配子体,这一世代为有性世代。

无性世代的孢子体由受精卵经胚发育而成。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及足三部分组成,足伸入配子体中吸收营养物质,蒴柄连结足与孢蒴部分起支持作用,孢蒴内由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和一次普通分裂形成孢子。由于无性世代的植物体产生孢子,故称为孢子体。孢子落入土壤中萌发成原丝体再长成新的配子体。

这种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具有假根、茎、叶的分化,能营独立生活,生活时期也长,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生活时期短,所以苔癣植物是配子体占优势。这种情况,在适应陆地上生长与繁茂要比孢子体占优势的蕨类和种子植物差得多。

苔藓植物是砂碛、荒漠、冻原和裸露岩石上首先出现的植物类群之一。他们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酸性物质,对岩石的缓慢溶解,以及死亡后残体的不断堆积,年深日久,有助于岩石上土壤的形成,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故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者。苔藓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水湿的特点,特别是泥炭藓、湿原藓、大湿原藓等种类,对湖泊、沼泽演替为森林有所影响。苔藓丛生时覆盖在土壤、岩石、林木及落叶层上,对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意义。[1]

在农业和园艺上,利用泥炭藓等作保鲜或保青花卉、苗木、鲜果和蔬菜的包裹运输材料及种床的覆盖物。由泥炭藓等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和肥料。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确定,有38种藓类植物为五倍子蚜虫的寄主,可作为开发和扩大重要工业原料五倍子生产的资源。由于苔藓对大气污染物比其他高等植物敏感,分布又广泛,且人工培育易于成活,因此可作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有人采用移植法或制成苔藓植物测定器,定时定点监测大气污染。

显花植物

开花和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植物界中进化水平最高的植物。其中又将具有真正花被和产生生果实的被子植物,特称为有花植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