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茂椿

来自 名人简历网 的图片

陈茂椿,1911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盐酸厂、精糖厂、啤酒厂和台湾各个糖、酒厂实习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制糖酿酒知识。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著名白酒大师

出生日期----1911年

出生地点----四川省资中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尊为川酒之花的园丁和泰斗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化学系

著名白酒大师

在长达5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历史名酒进行了缜密细致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完善了各种名酒的独特风味,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将生产工艺提升到了新的台阶,从而誉满全国,被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成都全兴、沱牌曲酒等30多家名优酒厂聘为技术顾问,尊为川酒之花的园丁和泰斗[1]

抗战时期,科技救国

抗战时期,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交通,切断了我国汽油的进口渠道,致使我国汽油奇缺,汽车运输陷于瘫痪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采取了用木炭发生的煤气作燃料,还有用植物提炼而代替汽油的。这两种代用品的致使弱点是成本高,效能低,原料来源困难等诸多问题。

陈茂椿与撤退到四川的一群老师和同学们科技救国,利用资中、内江一带盛产甘蔗的自然资源,将糖厂的蒸馏设备加以改制,用土槽房生产的60度白酒为原料,以直接火加热,用胆巴(即盐的副产品氯化钙)脱水蒸馏,造出了浓度达到90度的酒精,用来开汽车,效力远远超过木煤气和植物油精。这一科研成果受到了当时的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的高度重视(郭有守也是资中人),便与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何北衡联系,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建设厅共同投资十万元,邀请中央大学的教授、酒精专家、陈茂椿的老师魏岩寿与陈茂椿一起进一步研究完善,用糖蜜混合物通过发酵蒸馏,把干酒中的水分去掉,研制出了"无水酒精",可以用来开飞机,受到蒋介石的高度重视,指示要大力生产,并由航空委员会专购专用。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无水酒精全供航空委员会的训令》中说:"案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三十一年六月阳侍参字第八O三号手启电开:'前据称资源委员会在四川制造一种无水酒精,可作飞机汽油之用。该项酒精应全由航空委员会承购。希转饬遵照'。等因。奉此,除呈复外,合丞命仰该会遵办并具报为要。此令"等因。奉此,除呈复并函知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及伤知资中酒精厂外,合行令仰知照。此令"(此件训令现存于内江市档案馆)。

这道训令中所说的"资中酒精厂"设在资中县银山镇,可日产酒精4000加仑(300加仑为1吨)。除了资中酒精厂外,还有设在松山坝的"复兴酒精厂",日产3000加仑;设在水南下街的"沱江酒精厂",日产2000加仑;设在西门外的"资中合作社酒精厂",日产1000加仑;设在瓦窑坝的"资中力合酒精厂",日产1000加仑,还有设在银山镇的"内江化工社酒精厂",日产800加仑。这六个酒精厂每天都要生产11800加仑(约41吨)酒精,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对此,陈茂椿功不可没。

钻研白酒酿造,川酒泰斗

陈茂椿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在他担任西南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副主任的1951年,带领一个工作组到贵州遵义酒精厂协助恢复生产,并因地制宜,用玉米作原料,以液体发酵法生产出了优质酒精。次年,他调到银山糖厂协助该厂创建了四川的第一家机械化糖厂,建立了亚硫酸法制作白糖技术的管理和工艺流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再次立功[2]

1955年,陈茂椿带领着重庆工业试验所糖酒组的成员对酒类进行重点研究,成功地研制了以四川野生植物橡子作原料的白酒。在轻工业部兴办的酿酒评比会上,橡子酒获得第八名。

1957年,中央食品工业部组织了四川省工业厅、四川糖酒研究所等十二个单位参加、由陈茂椿领头,对永川的糯高梁小曲酒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查定工作。通过半年多的标定、分析、化验、改进,使糯高梁小曲酒的淀粉出酒率提高了20%,总结了李友澄、冉启才两个小组的生产操作法,使之系统化、规范化,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编写了《四川糯高梁小曲酒操作法》一书,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当时全国各省以高梁为原料的小酒厂提高质量和提高出酒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还勤于著述,编写了《浓香型曲酒生产技术》、《白酒生产分析方法》、《大曲酒生产技术问答》、《白酒和果露酒尝评技术》、《果酒生产技术》、《果酒分析方法》等学术著作,为各个企业厂家与科研单位极其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参考来源

  1. 陈茂椿 ,名人简历网
  2. 川酒泰斗陈茂椿 ,豆丁网,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