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良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陈良翰(1108-1172年),字邦彦又字士楚,号塘南。浙江台州临海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历任会稽主簿、慈溪知县、瑞安…”)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陈良翰(1108-1172年),字邦彦又字士楚,号塘南。浙江台州临海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历任会稽主簿、慈溪知县、瑞安知县、衢州教授、检法官、监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谏,建宁知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刑狱、提点浙西刑狱,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讲等。有极介绍其的文献《宋史·陈良翰传》。 [1]
+
<p style="text-indent:2em;">''' 陈良翰'''(1108-1172年),字邦彦又字士楚,号塘南。浙江台州临海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
 
 +
历任会稽主簿、慈溪知县、瑞安知县、衢州教授、检法官、监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谏,建宁知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刑狱、提点浙西刑狱,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讲等。
 +
有极介绍其的文献《宋史·陈良翰传》。<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07444/df460k8Ct6MZB3ligo78GIcZFRnHOt_O6EjvLIQEZEE4-b3lL9-BpvmWH9cG_57nIb6LdDdEaFPEzd8TE3-L8WX0XRWQQKxwlGQ 陈良翰.中国知网.2019-06-30] </ref>
 +
==基本信息 ==
 +
{|
 +
[[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gushimi.org/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24shi/songshi/4279.html 来自古诗大全]]]
 +
|-
 +
| 姓名    陈良翰  
 +
---------------------------------------------------------------------------------
 +
|-
 +
| 字号    字邦彦又字士楚,号塘南      
 +
---------------------------------------------------------------------------------
 +
|-
 +
| 民族    汉      
 +
---------------------------------------------------------------------------------
 +
|-
 +
| 官职    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讲  
 +
---------------------------------------------------------------------------------
 +
|-
 +
| 谥号    献肃     
 +
---------------------------------------------------------------------------------
 +
|-
 +
| 出生地   浙江台州临海人
 +
---------------------------------------------------------------------------------
 +
|-
 +
| 出生时间  1108   
 +
---------------------------------------------------------------------------------
 +
|-
 +
| 去世时间   1172年 
 +
---------------------------------------------------------------------------------
 +
|-
 +
| 所处时代   南宋   
 +
---------------------------------------------------------------------------------
 +
|-
 +
| 主要成就   南宋绍兴五年(1135)进士     
 +
---------------------------------------------------------------------------------
 +
|}
 +
 
 +
== 人物生平 ==
 +
* 陈良翰与福建莆田人平江令[[黄彻]]磋商诗赋,相知甚善,荣禄大夫、副都统[[黄府]]之岳父也。所著有《塘南陈侍讲文集》二十卷、《东海塘南诗话》五卷。
 +
=== 陈良翰开仓放粮 ===
 +
* 历朝历代的官员,总希望自己在任期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谁知良翰到慈溪任县令的那一年,天遇大旱,民遭饥荒。按常规,县令只要把灾情往上报,能争取到上级赈济就算尽心尽责了。但是,塘南陈良翰却认为,老百姓挨饥受饿可是个燃眉之急呀!有一次,他微服察访,发现一些富裕人家的粮价还在不断地上涨,穷人只能唉声叹气!
 +
* 塘南陈良翰看到这种情况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边走边谋求救灾的良策。他回府不久,即派人对全县富户人家的储粮数和百姓的缺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而后,他决定发给灾民一定数量的救灾粮券。并要求富户开仓放粮,以平价卖给凭粮券购粮的灾民。这样,受灾的百姓都能籴到平价粮,渡过了灾荒。同时,良翰还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修筑德门三乡水渠,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百姓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这样一来,慈溪“上安下济,邑人赖之”。当地《续四明志》记述了此事,称良翰“天资高明,操尚介特,恢崇风化,作成人材,吏畏民爱。”
 +
=== 陈良翰任瑞安县令 ===
 +
* 不久,塘南陈良翰任瑞安县令。上任前,就有人告诉他:瑞安是个难治之县,硬头硬脑的人比较多。因此,希望塘南陈良翰去后,手段要硬,态度要威严些。但是,他认为县令是百姓的父母官,对百姓应“爱之如子”。由于良翰爱护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从而使瑞安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如农民交赋一事,这本是县令任上的一件大事。以前,大多采取发文、强逼等手段去征收。但是,塘南陈良翰上任后,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下发强硬的催赋文本,只是把未交者的名单公布一下,结果,他们如期将谷交来了。
 +
* 这时,有人问良翰道:“你治理瑞安有何妙术?”良翰说:“我哪有妙术,只要为官者出于公心,使心‘如虚堂悬镜 ’,那么,百姓就会心悦诚服。”
 +
* 后来,塘南陈良翰进入朝廷任检法官,擢监察御史。孝宗即位时,除右正言,改左面谍。这样,他直接参与了朝廷重大问题的决策。有一次,孝宗决定将主战派名将[[张浚]]驻守淮河、泗水一带,随时掌握战机,以待进取。谁知这个谋略却遭到朝中的主和派反对。他们则主张和用长江天堑,守住长江,以求安全。这时,塘南陈良翰则认为应以国家大业为重, “舍淮防江”的行为,就是放弃国土,危害百姓,是绝对不可取的。
 +
=== 朝廷的两派斗争 ===
 +
* 在朝廷的两派斗争中,主和派逐步得逞,塘南陈良翰被调至福建“知建宁府”。金人则乘机大肆入侵中原。至此,孝宗才悔悟到塘南陈良翰的直谏是对的;这时,数百名富有正义感的太学生,对朝廷举措极端不满, “前后伏阙”请愿,要求重新启用塘南陈良翰等人,并立斩主和派首脑汤思退渚人以谢天下。使宋朝重新走上一条恢复自强的立国之路。
 +
* 数年后,塘南陈良翰奉调回京,任兵郎侍郎。这时,朝廷中却出现了一场旷古未闻的内臣首脑宴请大臣的事件。
 +
=== 枢密都承旨 ===
 +
* 这次事件,就是由担任枢密都承旨的内官首脑[[张说]](读音悦)引发出来的。枢密都承旨是一个直接担负皇帝与政府间沟通政务活动的内宫,其地位的重要和权势的显赫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不像历史上一些臭名昭著、专权祸国的宦官,属于比较守分的一派。因此,很得孝宗皇帝的信任。刚巧,在一次奏事时,深得孝宗的欢心,就赐给他几瓶御酒。皇帝的赐物,在任何时候对臣下都是莫大的宠幸。张说对此也非常激动。自古以来,担任此职务的人,大都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有着非凡的处事能力。这时,他立即想到怎样扩大御酒的影响,不但使孝宗愈加高兴,也使自己更加有面子。于是,他立即向孝宗表白:我想把这些酒用来招待朝廷大臣,以显皇上的德意。孝宗听后没有想什么,就一口同意了。所以,这次宴会,可以说是张说个人举办,但实际上是代皇帝举办的。
 +
* 当时,能够接到请柬的都是宰辅执政和各部大员,他们都清楚这次宴会的分量。不管他是正经派、刁滑派或骑墙派,都没有人会认为这种宴会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正经的人还认为这是内外交融、上下和协的最好象征。于是,高车驷马,红尘十里,毫无戒心地纷纷赴宴来了。
 +
=== 赴宴 ===
 +
* 在满堂喧闹欢乐中,张说索看了赴宴名单,却独不见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兼侍讲塘南陈良翰的名字。他以为是遗忘了。于是,派人再请,仍不见到,三请还如此,心中就大大不乐起来。这不是明摆着和自己过不去吗?于是,他只好一边开宴,一边派人向孝宗回报:“独独陈良翰心存藐视,不肯赴宴。”一种落寞的心情弥漫于胸间。
 +
* 那么,浙江台江临海塘南人陈良翰侍讲是怎么考虑的。他这个人一生坚定执著,守定道理,百折不挠。中国封建时代时,朝廷都设置两套人马,一是内官,-一般由皇帝亲属和太监担任;一是外官,那就是政府的执政人员。他认为政府行事,内外有别,内官不能干涉外廷。张说虽尚不见这种劣迹,但历史上的教训极多,唐代太监专政,竟至废立皇帝颠覆政府,若不防微杜渐,不可知的事就有可能出现。所以,他要保持独立人格,坚决杜绝祸乱的萌芽,宁可被误解而或遭不测,也须坚持力行。
 +
* 孝宗毕竟还是历史上一位真心行政的皇帝。他得到张说的密报,并没有当场表示是否,而是作了冷静的考虑。他分明觉得自己同意内官宴请大臣.是一个有失分寸的蠢事,而塘南陈良翰侍讲拒宴却表达了一位正直的大臣真正立朝的风节,这样的人才才是最难得的,想到这里,就立即下了一个手诏给内阁,把陈良翰升任为右谏议大夫。这个职务就是要塘南陈良翰侍讲今后立朝更好地面对面地对朝事进行谏议。
 +
* 当小内侍把这个消息传达出去时,张说的宴会还没有结束。满座高宾听到以后,不禁张口结舌。张说则感到是自己多事,暗呼倒霉不已。
 +
* 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侍讲学士、提举太平宫。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
 +
 
 +
== 史书记载 ==
 +
* 《宋史·陈良翰传》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Category:南宋军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於 2020年12月5日 (六) 21:19 的最新修訂

陳良翰(1108-1172年),字邦彥又字士楚,號塘南。浙江台州臨海人,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進士。

  • 歷任會稽主簿、慈谿知縣、瑞安知縣、衢州教授、檢法官、監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諫,建寧知府、福建轉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提點浙西刑獄,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講等。
  • 有極介紹其的文獻《宋史·陳良翰傳》。[1]

基本信息

姓名    陳良翰  
字號    字邦彥又字士楚,號塘南      
民族    漢      
官職    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講  
諡號    獻肅     
出生地   浙江台州臨海人
出生時間  1108   
去世時間   1172年 
所處時代   南宋   
主要成就   南宋紹興五年(1135)進士    

人物生平

  • 陳良翰與福建莆田人平江令黃徹磋商詩賦,相知甚善,榮祿大夫、副都統黃府之岳父也。所著有《塘南陳侍講文集》二十卷、《東海塘南詩話》五卷。

陳良翰開倉放糧

  • 歷朝歷代的官員,總希望自己在任期間,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誰知良翰到慈谿任縣令的那一年,天遇大旱,民遭饑荒。按常規,縣令只要把災情往上報,能爭取到上級賑濟就算盡心盡責了。但是,塘南陳良翰卻認為,老百姓挨飢受餓可是個燃眉之急呀!有一次,他微服察訪,發現一些富裕人家的糧價還在不斷地上漲,窮人只能唉聲嘆氣!
  • 塘南陳良翰看到這種情況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邊走邊謀求救災的良策。他回府不久,即派人對全縣富戶人家的儲糧數和百姓的缺糧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核實。而後,他決定發給災民一定數量的救災糧券。並要求富戶開倉放糧,以平價賣給憑糧券購糧的災民。這樣,受災的百姓都能糴到平價糧,渡過了災荒。同時,良翰還組織百姓興修水利,修築德門三鄉水渠,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百姓的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問題。這樣一來,慈谿「上安下濟,邑人賴之」。當地《續四明志》記述了此事,稱良翰「天資高明,操尚介特,恢崇風化,作成人材,吏畏民愛。」

陳良翰任瑞安縣令

  • 不久,塘南陳良翰任瑞安縣令。上任前,就有人告訴他:瑞安是個難治之縣,硬頭硬腦的人比較多。因此,希望塘南陳良翰去後,手段要硬,態度要威嚴些。但是,他認為縣令是百姓的父母官,對百姓應「愛之如子」。由於良翰愛護百姓,處處為百姓着想,從而使瑞安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如農民交賦一事,這本是縣令任上的一件大事。以前,大多採取發文、強逼等手段去徵收。但是,塘南陳良翰上任後,則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下發強硬的催賦文本,只是把未交者的名單公布一下,結果,他們如期將谷交來了。
  • 這時,有人問良翰道:「你治理瑞安有何妙術?」良翰說:「我哪有妙術,只要為官者出於公心,使心『如虛堂懸鏡 』,那麼,百姓就會心悅誠服。」
  • 後來,塘南陳良翰進入朝廷任檢法官,擢監察御史。孝宗即位時,除右正言,改左面諜。這樣,他直接參與了朝廷重大問題的決策。有一次,孝宗決定將主戰派名將張浚駐守淮河、泗水一帶,隨時掌握戰機,以待進取。誰知這個謀略卻遭到朝中的主和派反對。他們則主張和用長江天塹,守住長江,以求安全。這時,塘南陳良翰則認為應以國家大業為重, 「舍淮防江」的行為,就是放棄國土,危害百姓,是絕對不可取的。

朝廷的兩派鬥爭

  • 在朝廷的兩派鬥爭中,主和派逐步得逞,塘南陳良翰被調至福建「知建寧府」。金人則乘機大肆入侵中原。至此,孝宗才悔悟到塘南陳良翰的直諫是對的;這時,數百名富有正義感的太學生,對朝廷舉措極端不滿, 「前後伏闕」請願,要求重新啟用塘南陳良翰等人,並立斬主和派首腦湯思退渚人以謝天下。使宋朝重新走上一條恢復自強的立國之路。
  • 數年後,塘南陳良翰奉調回京,任兵郎侍郎。這時,朝廷中卻出現了一場曠古未聞的內臣首腦宴請大臣的事件。

樞密都承旨

  • 這次事件,就是由擔任樞密都承旨的內官首腦張說(讀音悅)引發出來的。樞密都承旨是一個直接擔負皇帝與政府間溝通政務活動的內宮,其地位的重要和權勢的顯赫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不像歷史上一些臭名昭著、專權禍國的宦官,屬於比較守分的一派。因此,很得孝宗皇帝的信任。剛巧,在一次奏事時,深得孝宗的歡心,就賜給他幾瓶御酒。皇帝的賜物,在任何時候對臣下都是莫大的寵幸。張說對此也非常激動。自古以來,擔任此職務的人,大都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有着非凡的處事能力。這時,他立即想到怎樣擴大御酒的影響,不但使孝宗愈加高興,也使自己更加有面子。於是,他立即向孝宗表白:我想把這些酒用來招待朝廷大臣,以顯皇上的德意。孝宗聽後沒有想什麼,就一口同意了。所以,這次宴會,可以說是張說個人舉辦,但實際上是代皇帝舉辦的。
  • 當時,能夠接到請柬的都是宰輔執政和各部大員,他們都清楚這次宴會的分量。不管他是正經派、刁滑派或騎牆派,都沒有人會認為這種宴會有什麼不合理之處。正經的人還認為這是內外交融、上下和協的最好象徵。於是,高車駟馬,紅塵十里,毫無戒心地紛紛赴宴來了。

赴宴

  • 在滿堂喧鬧歡樂中,張說索看了赴宴名單,卻獨不見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兼侍講塘南陳良翰的名字。他以為是遺忘了。於是,派人再請,仍不見到,三請還如此,心中就大大不樂起來。這不是明擺着和自己過不去嗎?於是,他只好一邊開宴,一邊派人向孝宗回報:「獨獨陳良翰心存藐視,不肯赴宴。」一種落寞的心情瀰漫於胸間。
  • 那麼,浙江台江臨海塘南人陳良翰侍講是怎麼考慮的。他這個人一生堅定執著,守定道理,百折不撓。中國封建時代時,朝廷都設置兩套人馬,一是內官,-一般由皇帝親屬和太監擔任;一是外官,那就是政府的執政人員。他認為政府行事,內外有別,內官不能干涉外廷。張說雖尚不見這種劣跡,但歷史上的教訓極多,唐代太監專政,竟至廢立皇帝顛覆政府,若不防微杜漸,不可知的事就有可能出現。所以,他要保持獨立人格,堅決杜絕禍亂的萌芽,寧可被誤解而或遭不測,也須堅持力行。
  • 孝宗畢竟還是歷史上一位真心行政的皇帝。他得到張說的密報,並沒有當場表示是否,而是作了冷靜的考慮。他分明覺得自己同意內官宴請大臣.是一個有失分寸的蠢事,而塘南陳良翰侍講拒宴卻表達了一位正直的大臣真正立朝的風節,這樣的人才才是最難得的,想到這裡,就立即下了一個手詔給內閣,把陳良翰升任為右諫議大夫。這個職務就是要塘南陳良翰侍講今後立朝更好地面對面地對朝事進行諫議。
  • 當小內侍把這個消息傳達出去時,張說的宴會還沒有結束。滿座高賓聽到以後,不禁張口結舌。張說則感到是自己多事,暗呼倒霉不已。
  • 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侍講學士、提舉太平宮。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諡獻肅。

史書記載

  • 《宋史·陳良翰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