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9月7日) |
陈振龙 ( 甘薯之父) | |
---|---|
甘薯之父 | |
出生 | 约1543 |
国籍 | 明朝 |
知名于 | 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
知名作品 | 《海外新传》。 |
陈振龙
陈振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 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人物简介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他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试种,俟收成后呈验。当年,试种成功,金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闽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朱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成为中国粮食作物的一个重要品种。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闽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则贤亦在乌石山建"先薯祠",后祠被废。现存"先薯亭"建于1957年。
人物事迹
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收获,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甘薯之父
陈振龙这位祖居长乐乡下的秀才,是我国的"甘薯之父"。甘薯,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甘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可充饥,制淀粉,酿酒。酿出的酒,当地人称"番薯烧"。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
引种番薯人物之议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至少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中国云南;
一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
一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中国福建。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即番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吕宋(今菲律宾),葡萄牙水手将甘薯传至交趾(今越南)。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和陈益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人,为陈振龙携来,得自吕宋。三路先后传入,互不关联,其中林怀兰带回来的是番薯,陈益和陈振龙带回来的均是番薯藤。
陈振龙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林怀兰
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广东电白县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是为纪念林怀兰和守隘关将而建。
陈益
《东莞县志·物产·薯》所引《凤冈陈氏族谱》载:"万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万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种播天南。"陈益古墓号称"中国第一块番薯地"。
番薯第一人
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吴川人林怀兰、长乐人陈振龙和虎门人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他们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