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德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德烨
原图链接来自互动
出生 1968年
河南省新野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教育程度 清华大学
职业 联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级工程师
知名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德烨,男,1968年生,河南省新野县人,中共党员,1991年清华大学毕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联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他凭借着一股“钻”的精神以及在计算机、英语和仪表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特长,成为其公司第一位熟练掌握ASPEN PLUS软件的专家。陈德烨先后获“燕山石化公司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陈德烨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燕化设计院工作,1995年,调至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他熟悉了工艺流程、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他自学成为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的专家,将理论计算与实践完美相结合,对装置生产问题的判断及技改方案,由能够定性发展到能够定量,使装置工艺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2000年,陈德烨担任裂解车间副主任,负责乙烯装置检修期间改扩建项目的技术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改扩建任务,保证了装置的顺利开车。

2002年,陈德烨全面负责裂解车间工作,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克服重重困难,使乙烯装置产量得到不断提高,为燕化公司全面完成利润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陈德烨曾先后担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主任、化工一厂副厂长、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等职,是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1]

个人履历

  • 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任燕山石化公司设计院技术员;
  • 1992年8月至1995年7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仪表车间助理工程师;
  • 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工程师;
  • 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石油大学化工系硕士研究生;
  • 1999年1月至2002年5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副主任;
  • 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主任;
  • 2004年12月至2009年2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副厂长;
  • 2009年2月后,任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 [2]
  • 2010年 联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 [3]

人物事迹

陈德烨于199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燕山石化。他被分配到燕化设计院负责装置仪表的回路设计工作。一年之后,他却要求到生产厂去锻炼自己,并被安排在化工一厂仪表车间苯乙烯班。在苯乙烯车间摸爬滚打的半年,陈德烨基本掌握了装置现场仪表和DCS系统。

实践使陈德烨发现,要搞好化工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必须熟悉化工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又向组织提出:到化工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学习。一些技术人员不理解:放着悠闲舒适的工作不干,为什么非要到基层倒班岗位受累,有人说他是不是在清华学傻了,要不脑子怎么就这样不开窍。

1995年,陈德烨来到了裂解车间,当起了一名操作学徒工。白班他泡在现场,梳理着如蛛网般密集的管线,夜班他捧着厚厚的流程图,一步一步地捋析出每一股物料的来龙去脉。第二年,他被调到了车间技术组。在反复消化一线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陈德烨开始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琢磨装置的技术工艺。

1998年,乙烯装置高低压脱丙烷塔中间换热器堵塞,造成高压脱丙烷塔塔釜液位高、聚合级丙烯产品中碳四含量经常超标。他凭着对工艺技术的深刻理解和严密论证,另辟蹊径,成功地解决了困扰装置的瓶颈难题。

陈德烨一迈入裂解装置的大门,就想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掌握这套装置。他以超前的敏锐,开始自学当时国际上先进的工艺流程模拟控制软件ASPEN PLUS。当时,大多数人对ASPEN PLUS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还相当陌生。软件所附带的十四本厚厚的说明书没有一个中国字,码起来比普通写字台还要高。ASPEN PLUS软件只是个工具,要想在乙烯生产技术上应用,必须与乙烯全部生产和工艺流程实际相结合。

他决定全力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找来公司乙烯第一轮改造时的全部原始资料——整整4个书架上的图纸和操作法,然后全身心进入了这浩如烟海的原始数据。那时,高配置的计算机还没达到人手一台,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在一线倒班的陈德烨把攻关时间全部安排在凌晨2点到早晨7点之间。下班后,同事们回家睡觉去了,陈德烨却留在办公室。伴随着裂解装置隆隆的轰鸣,翻看着深奥的英文专业说明书,盯守着计算机上一方小小的荧屏,他一遍又一遍演示着复杂的程序。

凭借着在计算机、英语和仪表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特长,陈德烨很快成为公司第一位熟练掌握ASPEN PLUS软件的专家。庞大的裂解装置被他悄悄装进了小小的电脑里。由于他的推动,将ASPEN PLUS技术与乙烯生产完美结合,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和66万吨/年乙烯改扩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8年,公司乙烯装置66万吨/年改造开始技术谈判。陈德烨作为公司66万吨/年乙烯装置改造项目的技术谈判代表之一,应用ASPEN PLUS软件,对日本设计公司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模拟计算,发现了不少漏洞和失误。在大量科学数据面前,骄傲的日本人不仅修改了方案,而且对中方谈判代表刮目相看。

2002年,陈德烨开始负责二轮改造后的裂解车间的全面工作。身为裂解装置当家人的陈德烨,不仅带领大家圆满完成了车间的检修工作,而且使乙烯日产量稳定在2330吨的历史新纪录。

2004年,面对裂解装置关键设备——冷箱出现的冻堵问题,陈德烨拿出了消除冻堵的应急方案:在冷箱各关键点注入甲醇以减缓冷箱冻堵的速度;在冷箱处甩头增加两条临时跨线以确保乙烯产量。为了争取停车解冻时间,他提出了用裂解气代替氮气作为传热介质,通过调整工艺条件,溶解并带走冻堵物的思路。

用这一处理方案处理冻堵问题,只需停车3天时间。该方案在国内乙烯行业从未尝试过,它关系着燕山石化整个化工系统的安稳生产。一旦方案失败,燕化公司化工系统就会面临全线停车的窘境;但如果方案成功,将在全行业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陈德烨和他的同事们也不负众望,创造性地在45个小时之内,成功地对冻堵的冷箱实施了舒筋活血大“手术”,解决了用常规方法需要7天才能解决的问题。为彻底解决冻堵问题,陈德烨和技术人员又提出了加装裂解气干燥器保护床的具体方案,并得到了厂领导们的一致支持。随着裂解气干燥器保护床的迅速就位,冷箱冻堵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