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彬龢

陈彬龢(1897—1945),江苏吴县人,二十年代赴北方担任中俄大学总务长、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等职;1926年3月因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段祺瑞政府通缉。1928年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岩井英一拉上关系,成为日本的职业特务。1929年在日本特务支持下编辑出版《日本研究》。1931年在申报馆工作,任社评主撰,以左派“爱国志士”的面目出现。1936年赴香港。1942年由日本海军部支持出任《申报》社长,沦为汉奸。1943年1月发起组织上海市新闻联合会,自任理事长,专门替日军宣传,吹嘘日军武力。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彬龢逃亡日本,在东京郊区的一家精神病院中以狂疾毙命。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陈彬龢

民族:汉族

逝世日期:1945年8月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7年

出生地:江苏吴县

人物身世

陈彬龢(1897—1945),江苏吴县人。陈彬龢的身世是个谜。仅知他的母亲曾在犹太裔富商哈同的夫人罗迦陵身边做过侍女。

生平经历

陈彬龢因为这一层关系,民国6年(1917年)到上海,在哈同创办的哈同女校当上了一名教师。可是不到一年,他因过失被辞退。后经黄炎培推荐,他获得天津南开中学聘任,一个学期后又被辞退。二十年代去北方担任中俄大学总务长、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等职;因参加民国15年(1926年)3月18日的反帝爱国运动,陈彬龢的名字与徐谦、李大钊、吴稚晖等48名文化和教育界精英一起,出现在段祺瑞政府的通缉令中,逃到上海后,陈彬龢受到商务印书馆老板王云五赏识,开始为其提供书稿。1926年,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发现唐天宝年间的塑壁和佛像。为抢救古刹唐塑,北大学者顾颉刚已奔走呼吁了几年,毫无进展。

陈彬龢想起日本名教授大村西崖,对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情有独钟,于是写信邀请他来华考察。大村氏考察回国后出版《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对促成保圣寺古物馆的兴建起了不小的作用。主持这项工作的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因此视陈彬龢为研究中国美术的专家,陈彬龢的名字由此水涨船高。在这期间,陈彬龢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调查班谍报人员岩井英一拉上了关系,由此成了驻沪总领事馆的重要培养对象。民国18年(1929年)起在日本特务支持下编辑出版《日本研究》。民国20年(1931年)春进申报馆工作,任社评主撰,以左派“爱国志士”的面目出现,曾撰文谴责日军暴行。民国21年(1932年)底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戈公振、邹韬奋等一起发起筹备出版《生活日报》。民国25年(1936年)夏去香港。民国31年(1942年)由日本海军部支持出任《申报》社长,沦为汉奸。民国32年(1943年)1月发起组织“上海市新闻联合会”,自任理事长,专门替日伪宣传,吹嘘日军武力。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陈彬龢潜逃日本。后转往香港。1949年后始公开露面。[1]其子陆朝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生平著有《申报评论选》、《孔子》、《中国书史》、《日本历史大纲》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