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家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南临省道307公路,西临国道204公路,国道228、省道326公路横穿全境,距204国道20公里,宁连、宁沪高速50公里。G15沈海高速15公里,盐青快线铁路10公里。陈家港港口常年不冻,南距上海港374海里,北距连云港29海里。据专家可证,境内可建万吨级码头13座,现有国华陈家港电厂码头(20000吨级)1座,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码头(20000吨级)1座,3000吨级码头2座,1000吨级码头10余座,年呑吐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东入黄海内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可与国内港口城市及临海国家、地区直接通航,交通发达,风光旖旎,素有"黄海明珠"之美誉。截止2005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亿元,财政收入7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跻身于盐城市"十强乡镇"行列。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重点建设镇"、"省文明镇"、"省中心镇"、"市文明标兵镇"、"市小型小城镇"等一系列桂冠。[1]
基本信息
陈家港东濒黄海、北依灌河,辖13个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
陈家港系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南临省道307公路,西临国道204公路,省道326公路横穿全境,距204国道20公里,宁连、宁沪高速50公里。正在建设盐连高速15公里,盐连铁路10公里。陈家港港口常年不冻,南距上海港374海里,北距连云港29海里。
据专家可证,境内可建万吨级码头13座,现有3000吨级码头2座,1000吨级码头10余座,年呑吐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东入黄海内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可与国内港口城市及临海国家、地区直接通航,交通发达,风光旖旎,素有"黄海明珠"之美誉。截止2005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亿元,财政收入7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跻身于盐城市"十强乡镇"行列。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重点建设镇"、"省文明镇"、"省中心镇"、"市文明标兵镇"、"市小型小城镇"等一系列桂冠。[2]
历史发展
陈家港原名"蛏架港"。因为有很多人在港汊边搭架晒蛏而得名。清末光绪元年(1875年)《安东(今涟水)县志》记载:"自道光三年(1823年)召双升科田五百余顷,见所存柴滩不过陈家港一隅,余皆海州滩荡载,与安东无涉,故不载"。安东县衙那时已经谐音为陈家港,可能也因为看蛏架港不雅。1911年胡雨人《辛亥水利调查笔记》:"蛏架港居民数百户,绝无商店一所,远客到者必寄宿就食于董事家。海安集稍有市场,而客店无一塌隙地,薰蒸于厨灶之旁,而无可奈何。"1913年大源制盐公司陈家港成立,次年灌河东面有四家制盐公司,远近10几个省的大量难民纷纷来此做工糊口,陈家港的工商业从此日益兴盛。1915年兴集,1929年建镇,始称陈家港镇。1933年国民党涟水县政府在陈家港镇上设第五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江苏省地志》在涟水县提到:"县属市镇以陈家港最大"。1944年,张爱萍将军率军解放陈家港后吟诗一首并称陈家港为苏北重镇。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建陈港市。1946年划归新海连市时改称淮北盐特区,后又改回陈港镇。1959年1月6日,从新海连市划给滨海县,同时成立陈港人民公社。1966年2月,撤销陈港人民公社,恢复陈港镇。4月响水县成立后,隶属响水县管辖。1999年和2001年,港南乡和海安集乡先后整体并入。
地理优势
港口常年不冻,南距上海港374海里,北距连云港29海里,境内可建万吨级码头13座,现有3000吨级码头2座,1000吨级码头10余座,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东入黄海,内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可与国内港口城市及临海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全镇可利用荒地5万亩以上,并连接潮上带44万亩,潮间带120万亩,潮下带160万亩的广袤滩涂,且每年还以5万亩成陆速度发展,是建立大型原盐生产基地、海产品养殖加工、各类工业企业的天然场所,已建成国华2×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一座。陈家港盛产对虾、缢蛏、梭子蟹、文蛤等200多种海珍品,灌河特产四鳃鲈鱼蜚声海内外,各种海产品年产量可达5000吨,"鱼虾之利、此口为最、北走沂剡、西极晋豫、南贩江浙",名不虚传。
主要工业
物流(陈家港港口)、能源(长江三峡风力发电、(中国神华集团)国华港电、金宇光伏发电、风电装备(中国国电)、中电投等)、造船(宏铭造船、海丰、勤丰等)、冶金(成日钢铁、德龙镍业、华拓镍合金,厦能实业)造纸(隆亨造纸、富星造纸等)、建材(中建材联合水泥),橡胶(慈宁轮胎)、化工(江苏裕廊、江苏联化、大和氯碱、天容集团、歌得诺贝等)、纺织、海盐等。[3]
神话传说
二郎神大战灌河口
二郎神的家乡住址在灌江口(今灌河口)。多年来,灌河两岸一直流传着二郎神住灌河口的神话传说。事实上,今雄居于灌河口上的陈家港原名叫二圣港,就因二郎神而得名,直至1925年才改称为陈家港。据说陈家港近海过去曾建有一座二圣庙,传为供奉二郎神,香火颇盛,清末外圮。《西游记》第六回中也可以找到"二郎圣庙"的"影子"。书中写道"那大圣到了灌江口即按下云头,变成二郎爷爷的模样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瞬间,二郎神赶到,撞进庙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据讲:多少年前,孙悟空和二郎神斗过法,孙悟空七十二变,还是斗不过二郎神,被打得大败,没法逃遁,只好变个土地庙,尾巴没处藏,就变了根拱杆竖在庙后。而孙悟空只好回到了花果山。吴承恩将这个故事写进《西游记》中。由此可见这庙宇,大概就是写的二圣港的二圣庙。据此推判,"二郎神大战灌江口"即是以现在的灌河口为典型环境来描写的,二郎神的"家乡"在今灌河口无疑。
大鱼朝拜龙王
据传说,沿灌河口向西距响水口十二华里的河北岸,原有龙王庙一座。每逢农历闰月之年的夏秋季,多有大鱼成群由海口随涨潮顺灌河而上,至龙王庙一带即转回。1970年5月,就发生过一个大鱼群长约三里许,最大的一条数十米长,小的也有一两米,上午八时左右经响水口过去,至十时鱼群又返回,引得无数人站立河堤观看。大鱼在河中游动时,有的还跃出水面,好似向人们显示其威风。社会上就传为这是"大鱼朝拜龙王"。其实,因龙王庙以西,河面狭窄,河水较浅,大鱼游至此地,又开始退潮,大鱼不能再向上游动,而必须随流而下,就是非闰月之处,也有"大鱼朝拜之事"。2001年5月23日,一群鲸鱼戏游灌河,当地民间传说是去龙王庙朝拜龙王的,经中科院水产专家签定此次戏游的鱼群为伪虎鲸。而据大多专家论证,农历闰月及秋季是鲸鲛配产期,喜欢成群到淡水中戏耍。也有专家介绍,灌河口之所以出现鲸鱼群是受长江口赤潮影响的结果。
开山岛由来
相传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从灌河口经过,掉下一块石子,后长成小岛。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只装满铜钱的大船从这里经过,一个海龟精作怪,掀起数丈浪头,眼看商船就要沉没。船工们拼命将船驶于岛下,把铜钱搬进岛上山洞藏起来。谁知海龟精半夜偷上小岛,喷出毒气,把岛上的人和树木都毒死了,从此,这座瑰丽多姿的小岛,变成光秃秃的小山。许多年后,有一对年老夫妇常来小岛附近捕鱼。一天他们正欲收网时,刮起大风,掀起巨浪,老夫妇好不容易把渔船靠泊小岛,登岛避风,因过度疲劳很快睡着了。半夜时分,老两口被冻得醒来直打哆嗦,老头拉着"芦杆"站起来活动身子。忽然间,身后山上显出一个一人多高的洞口,里面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清。老两口去洞中避寒,刚行几步,脚下发出金属撞击声,老头伸手拾起几块,用昏花的眼睛一瞧,原来是铜钱,老两口忘了劳累和寒冷,把铜钱一摞摞往外搬。太阳出来了,大海恢复了平静。老两口将满载铜钱的小船摇离了小岛,回到了渔村。后来,渔民们纷纷按老人的指点去取宝,小岛找到了,洞却不见了,原来老人拄着的"芦杆"是打开洞门的钥匙,老人走时,忘在洞里了,尽管后来人找来很多粗壮的芦杆,想打开洞门,可都扫兴而归,从此,人们便称这小岛为铜钱山。又过很多年,人们企望获得山肚里藏的铜钱,又将这座小岛改名叫开山。[4]
红色之旅
张爱萍指挥所旧址
张爱萍将军指挥所旧址坐落在"江苏百家名镇"--响水县陈家港镇境内的灌河南侧,占地650平方米,主建筑为五幢砖瓦结构平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该旧址建于30年代,原为大源公司所有。1939年3月,日寇从灌河口外的蟒牛村登陆后,侵占大源公司,并在该建筑内修建"水牢",残杀我抗日军民。1943年5月3日,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率部解放陈家港后,将此作为指挥所,攻打驻守在盐滩及灌河北岸的日伪军。现经历次修理,张爱萍将军指挥所旧址基本保持了原貌。
陈家港烈士陵园
陈家港的解放凝聚着许多革命烈士的鲜血。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51年,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馆经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北行政公园批准,由淮北盐务局在当年盐特区驻地陈家港兴建淮北盐场人民烈士塔和烈士陵园。其工程于1951年9月18日动工,同年11月7日陈家港全面解放三周年建成。
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馆
烈士陵园坐落在响水县陈家港镇北郊,占地60000㎡,内主陵区12000㎡,主陵区正中矗矗着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塔,塔身为四棱台体,高9.5m,塔底为二层平台,塔体东墙刻有原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的题词,塔体西墙刻有原华东盐务局局长杜李的题词,塔体背刻有碑文。1955年,地方政府在纪念塔北面兴建了人民烈士纪念祠,并先后在纪念塔前左右两侧各建了六角亭一座。十年内乱期间,纪念塔塔体两面惠、杜二人的题词被毁,后经陈家港和灌东盐场对塔体进行修整,恢复原词。2004年,陈家港镇和灌东盐场联合决定对烈士陵园进行清理整修扩建,以告慰烈士英灵。消息传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踊跃捐款捐物。至2004年3月,累计募得资金57万元。经过一翻修缮,烈士陵园面貌也焕然一新,革命史料也更为充实。主陵区西侧建起了碑廊,园内补植了树木花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同志题写了"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馆"馆名。目前烈士陵园有41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被响水县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已成为盐城和连云港两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此祭扫,悼念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老战士、中小学生以及当地干群近万名。
张爱萍词碑
1943年5月2日晚,原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第八旅旅长张爱萍接受了解放苏北重镇陈家港的重任。1943年5月3日凌晨1时,张爱萍与第八旅副旅长张天云率领新四军22团、27团、七旅19团、滨海总队、阜宁总队、涟水总队向驻守陈家港的日伪军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新四军俘获了日伪军435人、缴获迫击炮13门、掷弹筒15门、机枪24挺、长短枪、各种子弹若干、无线电台8部、海盐48万担,使陈家港终于获得了首次解放。1943年7月10日,张爱萍深感解放陈家港的重要性和战斗的紧张激烈,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南乡子·解放陈家港》的壮烈篇章。"乌云掩疏星,狂潮怒号鬼神惊。滨海林立敌碉堡,阴森;渴望亲人新四军。远程急行军,瓮中捉得鬼子兵。红旗风展陈家港,威凛!食盐千垛分人民。"1988年5月,陈家港镇在镇政府院内设立张爱萍将军词碑,以此激励人们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
蟒牛国耻碑
国耻碑坐落在响水县陈家港镇蟒牛村的灌河入海口处,总占地面积100亩,其中场地占地面积5亩。该碑由陈家港镇人民政府设立,碑高70公分,宽50公分。碑的正面镌刻着"国耻碑"三个黑色大字,碑的反面
简明扼要地记载了日军1939年3月1日从此登陆侵占陈家港以及苏北地区的史实。2004年"国耻碑"被盐城市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
旖旎风光
灌河夕照
灌河,又名潮河,位于苏北沿海的中北段,海州湾南缘,西到三岔河,东到灌云县燕尾港流入黄海,流经淮安、盐城连云港三市,与京杭大运河连接,流域面积6.04万平方公里。灌河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地处海州三角州,横贯苏北东西,全长74.5公里,宽500-1200米,水深8-13米,最大日潮差4.98米,在响水境内流程近44公里,这里河宽水深,四季无冻,终年可以通航,被誉为"苏北的黄浦江"。灌河中盛产鳗鱼、螃蟹、梭子蟹、四鳃鲈鱼等多种水产品。历史上灌河曾是一个对外通商的口岸,据史料记载,二十世纪30-60年代,美、英、日、意、德、葡、荷等国千吨级商船曾来往响水港,50年代,
苏联的5000吨的货轮"友谊"号曾到陈家港装过原盐。对灌河的开发,早在20年代,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连云港报》曾载:灌云县发现了民国五年(1916年)的外国专家实测灌河口图,图中说明写到:灌河口位置为南北洋之中心点,形势上占天然优胜,卑为国人所公认矣。惜乎!因拦门沙阻,大船不能驰进也,……而拦门沙可不浚自去矣,他日巨轮驶泊无阻,实为天然之佳港,铁路一通,并成一之商,极佳之口岸也。近年来,不少专家、教授曾对灌河进行多次科学论证,一致赞誉灌河为亚洲的"鹿特丹"、中国的"莱茵河"、"苏北的黄浦江"。
万顷银滩
陈家港有广阔的滩涂资源,辖区内可利用荒地5万亩以上,并连接潮上带44万亩、潮间带120万亩、潮下带160万亩的广袤海涂,且每年还以5万亩成陆速度发展。是建立大型原盐生产基地,海产品养殖加工,各类工业企业的天然场所,更具有建设大型电厂物独特条件。境内海岸带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边缘,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霸期较长,对滩涂的开发利用十分有利。海水含盐量高,盐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岸水域水质肥美,浮游生物繁多,十分适宜对虾、贝类等海产品养殖,潮间带、潮下带生物资源丰富,近海鱼类达150多种。沿海滩涂河道畅通,运输便利,给制盐、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境内潮上带已开发盐业10.3万亩,海水养殖3万多亩,农田开发8000亩;潮间带定置鱼垛开发1.0463万亩,紫菜养殖3500亩,贝类护养1.2万亩,潮下带也起步开发。万顷银滩成为响水沿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开山岛风光
开山岛位于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海口处,海拨高度为30.4米,全岛由黑褐色的岸石组成,怪石嶙峋,陡峭险峻,总面积1.5万平方米。因面向浩瀚的黄海,天气晴朗的早晨,可观赏日出;又因岛上有层叠房屋,远眺像布达拉宫,被人们誉为"海上布达拉宫"。
开山岛虽属弹丸之地,但因位于灌河入海口,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当年日本侵略军从灌河登陆,先占领了开山岛,并曾在海口筑一炮楼,至今楼址犹存。解放后,开山岛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岛上建有房屋六七十间及小型发电站、餐厅、会堂、篮球场等公共设施。现在在开山岛观赏海上日出、大鱼朝拜龙王,灌河潮涨潮落、海钓、避暑以及品尝灌河特产四鳃鲈鱼等已成了人们的一大乐趣
陈家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势头强劲。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机械、海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等20多个工业门类;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先后建成了海水精养、特水养殖、反季节蔬菜、特色果园、速丰意杨五大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建成了3个计2万平方米的市场和5条计5.5公里的商业街,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893户,个体私营企业328家;财政收入逐步增长,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7500万元,跻身于盐城市"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9%,同比增长31.7%;财政收入在与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实行政策体制分离的情况下,仍完成102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占计划的101.7%。经济和社会指标名列全县榜首。该镇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重点建设镇"、"省文明镇"、"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市文明标兵镇"、"财税增幅先进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陈家港战斗
新四军在苏北攻克伪军据点陈家港的战斗。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3师部队在江苏省响水县东北部进攻伪军的战斗。陈家港是陇海铁路终点南侧和灌河入海口的重镇。日军自1939年在该镇建立据点,至1944年5月驻有伪中央税警团海州分团第4、第7大队、保安队、警察局和海防大队刘九功部,共800余人,控制着陈家港以东5公里处的大片盐场和15公里处的庆日新盐场。为了解放陈家港地区的盐民,消灭伪军,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决心攻占陈家港。遂以第8旅第22团和旅特务营主攻陈家港,以第24团攻打庆日新盐场,以第7旅第19团攻打大片盐场,以涟东、阜宁独立团埋伏在陈家港以西,担任打援。
2日夜,各部队冒雨进入攻击位置。3日凌晨3时,各部队同时发动进攻。第22团和旅特务营从四面围攻陈家港,一举攻入镇内。经3小时激战,毙伤伪军一部,余部缴械投降。同时,第22团一部进攻盐圩子,伪军第7大队和刘九功部据守炮楼顽抗。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伪军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此时,第19团和第24团分别歼灭了大片盐场和庆日新盐场的伪军。在陈家港作战中,日军分别从连云港、响水口等地出动飞机和汽船增援,均被新四军打援部队击退。此战,新四军俘虏伪军大队长以下425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4挺、长短枪416支、弹药3700余发、无线电台两架、伪币100万元、食盐40万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