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嘉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著作
(2 個標籤手機版編輯手機版網頁編輯)
行 15: 行 15:
 
==生平==
 
==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嘉谟由儒入医,尤其喜好金元四大家的医学著作及其学术思想,受[[李杲]]和[[朱丹溪]]思想的影响最大。其毕生精研医学,以医鸣世,虽几度乔迁,总为从游者甚众。其善于通过临证实践,悉心进行经验总结,他认为《大观本草》“意重寡要”,明代著名医家王纶的《本草集要》“词简不赅”,而明代嘉靖年间四大名医之一、新安祁门人汪机的《本草会编》对本草的记述虽力求详细,但“杂采诸家而迄无的取之论,均未足以语完书也”。因此,他对前人之本草著述进行整理,结合自己心得和经验加以补充,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撰写,历经了七年时间并且五易其稿,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其八十岁高龄时撰写成书,名《本草蒙筌》。《本草蒙筌》是陈嘉谟用来教授弟子的本草讲稿,意为童蒙作也。筌者,取鱼具也,渔人得鱼由于筌。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予少业举子,寻以体弱多病,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有裨卫生者,罔不遍阅精择之”,陈嘉谟特别重视本草学,说“不读《本草》,无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是故《本草》也者,方药之根柢,医学之指南也”。</p>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嘉谟由儒入医,尤其喜好金元四大家的医学著作及其学术思想,受[[李杲]]和[[朱丹溪]]思想的影响最大。其毕生精研医学,以医鸣世,虽几度乔迁,总为从游者甚众。其善于通过临证实践,悉心进行经验总结,他认为《大观本草》“意重寡要”,明代著名医家王纶的《本草集要》“词简不赅”,而明代嘉靖年间四大名医之一、新安祁门人汪机的《本草会编》对本草的记述虽力求详细,但“杂采诸家而迄无的取之论,均未足以语完书也”。因此,他对前人之本草著述进行整理,结合自己心得和经验加以补充,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撰写,历经了七年时间并且五易其稿,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其八十岁高龄时撰写成书,名《本草蒙筌》。《本草蒙筌》是陈嘉谟用来教授弟子的本草讲稿,意为童蒙作也。筌者,取鱼具也,渔人得鱼由于筌。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予少业举子,寻以体弱多病,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有裨卫生者,罔不遍阅精择之”,陈嘉谟特别重视本草学,说“不读《本草》,无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是故《本草》也者,方药之根柢,医学之指南也”。</p>
 
 
==著作==
 
==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共十二卷,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著作之一。全书叙述了药性总论,收载了药物742味,系统地记述了各类药材的产地、收采、储藏、鉴别、炮制、性味、配伍、服法等。并按草(上、中、下)、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分类,附有其本人之按语,其中447种药材还绘有药图。具有消食功能的鸡内金、行气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热的血余炭等特效药,均首见于该书,至今仍为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陈嘉谟还十分强调了药物产地与药效的密切关系,说“地胜药灵”,推崇蕲州艾、绵黄芪、上党参、交趾桂、齐州半夏、华阴细辛、宁夏柴胡、甘肃枸杞、新安的白术、怀庆的山药与地黄等“道地药材”。他还认为虽为同一种药,但颜色、产地等不同,疗效也就存在差异,例如:术分苍白,白者能补,有敛汗之效,苍者有发汗之能;当归有马尾当归与蚕头当归之分;芍药有赤白二种,赤芍能泻能散,白芍药能补能收;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该书内容不少是采用韵语对仗写成,不仅便于弟子及后学者记诵,而且对于后学临证用药提出了严谨的科学理论与用药方法。</p>
 
<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共十二卷,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著作之一。全书叙述了药性总论,收载了药物742味,系统地记述了各类药材的产地、收采、储藏、鉴别、炮制、性味、配伍、服法等。并按草(上、中、下)、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分类,附有其本人之按语,其中447种药材还绘有药图。具有消食功能的鸡内金、行气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热的血余炭等特效药,均首见于该书,至今仍为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陈嘉谟还十分强调了药物产地与药效的密切关系,说“地胜药灵”,推崇蕲州艾、绵黄芪、上党参、交趾桂、齐州半夏、华阴细辛、宁夏柴胡、甘肃枸杞、新安的白术、怀庆的山药与地黄等“道地药材”。他还认为虽为同一种药,但颜色、产地等不同,疗效也就存在差异,例如:术分苍白,白者能补,有敛汗之效,苍者有发汗之能;当归有马尾当归与蚕头当归之分;芍药有赤白二种,赤芍能泻能散,白芍药能补能收;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该书内容不少是采用韵语对仗写成,不仅便于弟子及后学者记诵,而且对于后学临证用药提出了严谨的科学理论与用药方法。</p>
 
 
==贡献==
 
==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还对后代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书中明确论述了对加入辅料炮制药物所起的作用,在介绍了历代名家经验的同时,遵古而不泥,提出了自己的独创与见解。更为可贵的是陈嘉谟第一次在理论上提出了中药的炮制原则及“火候”是中药炮制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首倡“紧火”的运用。他认为中药炮制是否得法,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故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都是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开始。</p><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由歙人[[许国]]作序,[[王肯堂]]校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万历元年(1573年)相继刊行,首刊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0年问世早了整整25年,其一些宝贵经验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名医[[缪希雍]](江苏常熟人)的[[《炮炙大法》]]全文辑入,不仅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与促进,而且有几个不同的版本藏书于日本的杏雨书屋,对国外医药学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5年,[[曹炳章]]先生重校并将其编入[[《中国医学大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上海中华医学会等均藏有明代不同时期的《本草蒙筌》刻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开头所列出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书目中,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赫然在目。并且评价[[《本草蒙筌》]]“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赞赏该书“间附陈氏己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陈嘉谟也因此书被称为古代新安著名的药物学家。</p>
 
<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还对后代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书中明确论述了对加入辅料炮制药物所起的作用,在介绍了历代名家经验的同时,遵古而不泥,提出了自己的独创与见解。更为可贵的是陈嘉谟第一次在理论上提出了中药的炮制原则及“火候”是中药炮制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首倡“紧火”的运用。他认为中药炮制是否得法,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故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都是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开始。</p><p style="text-indent:2em;">[[《本草蒙筌》]]由歙人[[许国]]作序,[[王肯堂]]校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万历元年(1573年)相继刊行,首刊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0年问世早了整整25年,其一些宝贵经验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名医[[缪希雍]](江苏常熟人)的[[《炮炙大法》]]全文辑入,不仅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与促进,而且有几个不同的版本藏书于日本的杏雨书屋,对国外医药学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5年,[[曹炳章]]先生重校并将其编入[[《中国医学大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上海中华医学会等均藏有明代不同时期的《本草蒙筌》刻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开头所列出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书目中,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赫然在目。并且评价[[《本草蒙筌》]]“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赞赏该书“间附陈氏己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陈嘉谟也因此书被称为古代新安著名的药物学家。</p>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http://www.shen-nong.com/chi/herbal/formula.html 傳統中醫古方]
 
[http://www.shen-nong.com/chi/herbal/formula.html 傳統中醫古方]

於 2019年1月28日 (一) 01:41 的修訂

陳嘉謨
出生 1486年
中國安徽
逝世 1570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醫生
知名作品 《本草蒙筌》

簡介

陳嘉謨(1486年-1570年),字廷采,號月朋子,今安徽祁門縣二都(西鄉石墅)人,有文獻記載稱其曾任明朝御醫。

陳嘉謨年少時天性聰穎,攻讀儒學,且博學多才,在詩、詞、賦和書法等方面均有建樹,後因體弱多病,遂鑽研醫藥學知識,並終以醫藥造諧深厚且頗有建樹而著稱於世。

生平

陳嘉謨由儒入醫,尤其喜好金元四大家的醫學著作及其學術思想,受李杲朱丹溪思想的影響最大。其畢生精研醫學,以醫鳴世,雖幾度喬遷,總為從游者甚眾。其善於通過臨證實踐,悉心進行經驗總結,他認為《大觀本草》「意重寡要」,明代著名醫家王綸的《本草集要》「詞簡不賅」,而明代嘉靖年間四大名醫之一、新安祁門人汪機的《本草會編》對本草的記述雖力求詳細,但「雜采諸家而迄無的取之論,均未足以語完書也」。因此,他對前人之本草著述進行整理,結合自己心得和經驗加以補充,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開始撰寫,歷經了七年時間並且五易其稿,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其八十歲高齡時撰寫成書,名《本草蒙筌》。《本草蒙筌》是陳嘉謨用來教授弟子的本草講稿,意為童蒙作也。筌者,取魚具也,漁人得魚由於筌。正如他在「自序」中寫道:「予少業舉子,尋以體弱多病,遂留意軒岐之術於凡三代以下諸名家,有裨衛生者,罔不遍閱精擇之」,陳嘉謨特別重視本草學,說「不讀《本草》,無以發《素》、《難》治病之玄機,是故《本草》也者,方藥之根柢,醫學之指南也」。

著作

《本草蒙筌》共十二卷,又名《撮要便覽本草蒙筌》,是中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著作之一。全書敘述了藥性總論,收載了藥物742味,系統地記述了各類藥材的產地、收采、儲藏、鑑別、炮製、性味、配伍、服法等。並按草(上、中、下)、谷、菜、果、石、獸、禽、蟲、魚、人十部分類,附有其本人之按語,其中447種藥材還繪有藥圖。具有消食功能的雞內金、行氣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熱的血餘炭等特效藥,均首見於該書,至今仍為中醫臨床上的常用藥。陳嘉謨還十分強調了藥物產地與藥效的密切關係,說「地勝藥靈」,推崇蘄州艾、綿黃芪、上黨參、交趾桂、齊州半夏、華陰細辛、寧夏柴胡、甘肅枸杞、新安的白朮、懷慶的山藥與地黃等「道地藥材」。他還認為雖為同一種藥,但顏色、產地等不同,療效也就存在差異,例如:術分蒼白,白者能補,有斂汗之效,蒼者有發汗之能;當歸有馬尾當歸與蠶頭當歸之分;芍藥有赤白二種,赤芍能瀉能散,白芍藥能補能收;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該書內容不少是採用韻語對仗寫成,不僅便於弟子及後學者記誦,而且對於後學臨證用藥提出了嚴謹的科學理論與用藥方法。

貢獻

《本草蒙筌》還對後代中藥炮製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書中明確論述了對加入輔料炮製藥物所起的作用,在介紹了歷代名家經驗的同時,遵古而不泥,提出了自己的獨創與見解。更為可貴的是陳嘉謨第一次在理論上提出了中藥的炮製原則及「火候」是中藥炮製領域中核心的基礎理論之一,首倡「緊火」的運用。他認為中藥炮製是否得法,直接影響中藥的臨床療效,故提出:「凡藥製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這些都是中藥炮製方法分類的開始。

《本草蒙筌》由歙人許國作序,王肯堂校刊,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萬曆元年(1573年)相繼刊行,首刊比李時珍《本草綱目》1590年問世早了整整25年,其一些寶貴經驗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名醫繆希雍(江蘇常熟人)的《炮炙大法》全文輯入,不僅對我國的中醫藥事業產生了較大影響與促進,而且有幾個不同的版本藏書於日本的杏雨書屋,對國外醫藥學的提高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5年,曹炳章先生重校並將其編入《中國醫學大成》。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圖書館、上海中華醫學會等均藏有明代不同時期的《本草蒙筌》刻本。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一卷開頭所列出自己曾經參考過的「歷代諸家本草」書目中,陳嘉謨的《本草蒙筌》赫然在目。並且評價《本草蒙筌》「每品具氣味、產采、治療、方法,創成對語,以便記誦」。讚賞該書「間附陳氏己意於後,頗有發明,便於初學,名曰《蒙筌》,誠稱其實」。陳嘉謨也因此書被稱為古代新安著名的藥物學家。

參考文獻

傳統中醫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