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和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和西,1953年10月出生,祖籍湖南瀏陽。198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93年結業於湖南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研究學者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陳和西

出生地 湖南瀏陽

出生日期 1953年10月

畢業院校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人物簡介

陳和西,1953年10月出生,祖籍湖南瀏陽。198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93年結業於湖南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研究學者班。現為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美術作品曾入選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曾獲得1987年「全國教師書畫展」優秀獎,1991年和1992年「湖南省美展」銀獎,1995年「湖南省美展」一等獎,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數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和北京國際藝苑收藏,及多家藝術刊物發表。 出版有《藝術基礎教程》、《現代水粉畫技法》、《陳和西素描集》、《陳和西油畫作品精選》、《陳和西油畫風景集》、《當代各家畫典陳和西、謝倫和素描集》、《水粉現代表現技法》、《水粉干畫技法》、《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示範作品——油畫風景》、《高等美術院校系列教材——油畫》等書籍。

心靈秘境

陳和西的油畫,也許畫家本人無法用語言來完美詮釋;因為繪畫創作的心理動因很詭秘。繪畫的色彩軌跡實則隱藏着個人的精神密碼與審美的追求。這些也許都無法說得很清楚。

陳和西的油畫其實是一部由色彩構建的個人心靈史。他一直在用油畫這樣的形式創建一種個人化的心靈秘境。

翻開陳和西近20年來的山水油畫作品,仿佛進入一個幽深博大的秘密花園,景色可謂一步一重天。從寧靜的田園、靜謐的村落、斑斕的沃野、迷幻的蘆葦、寂寞的水塘、絢麗的湖灣、溫馨的農家;山野村落之間點綴的牛、狗、雞、鴨、鵝等飛禽走獸,他的大量作品就像曲徑曲分叉的花園,多個色系多種探索交替出現。他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都讓人感覺出其不意,回首陳和西的創作之路,期間不乏螺旋式地上升,也有左右延伸的支路,探索過程的作品讓人眼花繚亂。作品的豐富,創作手法的多變,讓人嘆為觀止。

玩到後來,越來越大膽的的陳和西,開始自由地炫技了,選取鄉村一角,畫了同一場景四幅色調不同的作品,每一幅都那麼耐看。最近幾年,人物不再作為風景的點綴,正式成為山水裡的主角,當我看到以人物為主體的作品《拾果子》,感覺好極了。就是這些打動人心的畫面,構成20年來孤獨勞動的成果,最近的作品,他大膽地不斷地打破原來套路,那些早年探索出來的路子儘管已經得到外行與內行的認可,同時收藏家也非常喜歡。這個時候的陳和西選擇的是放棄,放棄那種大家都認可的表現手法,他註定要開始新的探索。

我驚嘆:要抵達這樣一個境地,非人力所能及,即使你有他那樣的刻苦耐勞的精神,若你沒有對於色彩的天生敏感與獨出機杼的表達,你也無法抵達。

作為一位油畫家,我想說:陳和西的審美體系完全是東方的。他涉足山水油畫,用20年創作的豐富作品構建一個屬於他個人精神品格的心靈圖式。

儘管陳和西在嘗試山水油畫的早期也試水觀念繪畫,但是他的內心一直崇尚東方的意境。大多畫油畫的中國人對於西方油畫有朝聖的情結,然而,陳和西心中的「聖」在東方。他以安寧靜謐的境界為審美追求。他只是用油畫工具來表現東方精神和他的內心世界。

回溯陳和西山水寫意油畫創作20年,鳥瞰他的創作全貌,我試圖走近他由色彩構建的心靈世界。

背景與底色

在中國文化浸淫下的中國人。也許衝口一句便是《千字文》的開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我想先用「玄黃」系列來解讀陳和西,而不想用黑色這麼簡單的字眼來表達。我願意用玄字來概括,是因為「玄」不是一個簡單的黑色解釋得了的,玄在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玄字的原意是有綿綿不盡的意思,潛藏沉着厚重的感覺。玄也可實指高遠深邃的宇宙。宇航員看太空,全是墨墨黑,只有恆星略有微光。天,是黑色的。黑色曾經是陳和西的符號,乃玄之基調。玄黃是中國人對於宇宙色彩的概述,此乃天地之色也!

從作品色彩基因溯源。「玄」調系列源自陳和西連環畫的基調《拉鍾老人》等優秀的連環畫作品。刊登在《連環畫報》1986年9期的《拉鍾老人》,黑色調子,現在看來都非常棒,看得出陳和西塑造人物與構圖的非凡功力。上個世紀末,陳和西開始的山水油畫創作,延續連環畫的玄色調子,沒有想到一舉成功。陳和西早期的山水油畫《牛犢》與《沃土》,我看到了他玄調的延續。

這個玄色一直是陳和西心靈的主調,這個主調與他追求的東方的靜美一脈相承。

可是,一個擅長用玄色調創作人物畫的陳和西是怎樣轉到山水寫意油畫上來的?

陳和西開始由連環畫創作轉入山水創作的的頭兩年。他的山水依舊承襲是玄色調子,持續有兩到三年,之後開始嘗試更多的色彩。嘗試多色彩的獲得成功,並且收到了好的效果。

《沃土》採用了攝影的中焦聚景,一大片黑色被墾翻的土地占據了大部分畫面,儘管近處黑色的土地不在焦點中心,是虛幻的,藍天下投射的微光都是模糊的,而遠處的屋場清晰可辨;藍天背景下是沒有收割的莊稼。這個畫面今天看起來還很經典,這樣的畫面讓人很多年都不會忘記,在二十年前引起的視覺衝擊可想而知。

《牛犢》使用更多的黑色,遠處黑色的山的一角,錯落的黑色的屋廓分散着三棵造型不同、但同樣都顯得很寂寞的樹;深黑色的瓦屋頂、黑色的菜園石頭圍欄與木圍欄把空間分割,黑色中帶一點黃色的草垛,那頭孤獨的灰白相間的牛犢完全置身於農家石頭院牆的黑色背景之下。我一直在想:這個構圖源自於哪個場景?源自於一個什麼樣的機緣,這個畫面像一個夢境,構圖與意象就是那麼長久地讓人感動。

也許,陳和西的心靈深處有綿綿不盡的玄色系列,儘管他後來多年不用這個色系,偶爾看見他的作品再次涉及這個系列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欣喜。前兩年的《拾果子》《曬薯干》我就突然遇到了這個色系,馬上讓我想起陳和西過去的作品。

一個人喜歡使用哪一種顏色,仿佛是一種初衷,在心靈上應該有緣由的。我想起了陳和西的幼童時代,上個世紀50年代初的湖南瀏陽北鄉的一個村子,那些丘陵水塘、寒冷的漫漫冬夜、昏暗的煤油燈,生活在巨大陰影之下鄉村孤獨小男孩。儘管他在5歲之後遷移到城市,那些幼童時代的記憶已經模糊,甚至無跡可尋,但是,童年心靈印記會很頑固地影響一生。我想:那些沉重的調子與童年的心理經歷有關。當然,那些不過是人生大戲的隱秘背景而已。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中國連環畫舞台嶄露頭角、活躍十年之久的陳和西,在90年代開始了山水油畫探索之旅。這才是陳和西追求探索的輝煌的二十年。

接着這個之後,陳和西開始另外色調的嘗試。當年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也許是《油菜地》。這幅大畫在2000年初一直掛在陳和西湘江邊房子的客廳。這是他從玄色系列蛻變轉換期的作品。依舊是中焦聚景,構圖比例酷似《沃土》,採用裝飾性繪畫手法,黑色儘管在漸漸退去,仍然在畫面中間顯得很有力量。,從玄色系列蛻變出來的陳和西,一反常態,用明亮的黃色鋪陳於大地之上,富有裝飾味,畫面視角開闊曠遠。這幅畫也是陳和西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人物畫家陳和西的華麗轉身來得非常順利。然而,這一系列他沒有久玩,很快就進入到另外的系列。

1996年,距今已經二十年了。我現在再來看陳和西的這個二十年,一步一步走過的歷程,啊!似乎也應了「天玄地黃」一說。陳和西自「玄」調登場,二十年來的心靈歷練與創作實踐,融合玄黃諸色,用天地之色構造出無比輝煌的心靈秘境,他的大量不同色系作品,已經在中國油畫創作領域備受關注了。

靜寂與和諧

最近我讀羅斯金(意大利)的《線條、光線與色彩》,有一句話跳出來,我記住了:「一切來自於:平靜與堅定。」這位已經過世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先生,今年春天與我在紙上相逢,他的部分見解依然是那麼有力量。這五個字,足以概括陳和西的狀態。

陳和西的審美趣味以及追求,最早是受日本畫家東山魁夷與平山郁夫的影響,他從日本畫家作品找到了東方的審美趣味。平山郁夫作品對於陳和西早期山水油畫的影響特別大,平山郁夫的那種寧靜與陳和西的追求鍥合,平山郁夫作品的靜美風格,為陳和西審美框架確定了基調。還有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國畫表現的意境、傳達的精神也是安靜的。可以說,東方的繪畫精神一直在陳和西油畫裡默默生長着。

長沙,嶽麓山下湘江岸邊的學堂坡,陳和西家與我家相距很近。我曾經是他家的常客。他的畫室在四居室的北面一間,抬眼即可眺望窗外的湘江。陳和西進入創作高峰期正是在這間斗室起步。狹小的空間堆滿畫板,普通的畫架,畫畫的座椅就是農村常見的矮木靠椅。在小木板上畫油畫,當然,這個空間也只能畫小畫。一大批40cm/40cm的畫作就出自於這個小畫室。這個時期是陳和西的一個重要的探索時期。也是我們交往很多的一個時期。

陳和西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多用單一底色作畫,以小幅居多。大概是2005年,廣州的一個藝術博覽會,和西的妻弟正好獲得免費的展位,力勸陳和西把作品拿出來一試。和西創作多年來從未把關注點放到市場,有幾位朋友主動幫他把畫專程赴廣州參展,沒有想到展覽期間,陳和西作品反響熱烈全部賣光。同行的肯定,同行藝術家以及民間藏家的喜歡,給陳和西也帶來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鼓勵。陳和西作品的首次亮相羊城市場,這給一直在默默作畫,從來不關注市場陳和西帶來另外一方面的鼓勵。

2006年8月,和西邀請我與何鐵凡一起陪他到常德尋找寫生基地。在常德、桃源、漢壽等地看了不少地方,結果走一圈下來還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寫生基地。返程中,我建議到沅江的南洞庭湖看看,請趙濺球教授帶路,介紹了他多年尋找到的寫生寶地。結果,美麗的赤山島附近的湖灣港汊成為此行尋找到的最佳寫生基地,這個地方後來成為陳和西創作的福地,成為他多年的教學寫生主要基地。在南洞庭湖,陳和西畫了大量的作品。看到那些作品,我都會有一種親切感。那些湖灣港汊、那些菜地、蘆葦、農舍,水塘、特別是紅色的土地,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故鄉景物。

也因為南洞庭湖,使陳和西在山水田園油畫的創作抵達相對自由之境,後來,他似乎不在乎客觀景象,隨隨便便的農村一角,他都能夠在畫布上營造出獨特意境,他主觀造景的能力幾乎抵達了隨心所欲的狀態。

他致力於油畫山水的意境表達,他一直朝着他心中的意境出發,這些系列作品時隔多年,依然散發着迷人的芳香。過去的系列作品,已經成為陳和西回不去的過去,但是大量的經典作品像一個個裡程碑被固化在他創作年表上。

回想新世紀初,陳和西不同味道的田園油畫使我陷入一個寧靜的世界,讓我享受到一種心靈的安寧,它們慢慢浸潤着我的感覺與靈魂。和陳和西交往多年,我漸漸讀懂了他和他的油畫。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有新的感受。他的每一幅風景都是心靈的表達。

陳和西的油畫像中國畫一樣營造意境,畫面氤氳着楚地的潮濕,表達出一種寧靜悠遠的詩意。那些菜園、山塘、田壟,點綴在風景里的農夫,他們是靜默的,凝固在一種悠遠里。畫面蒸發的是一種初夏的熱氣,那是讓我熟悉的山地的氣息。讓人感覺是湖南而不是別的地方的氣息。那些勞作的背影、晚歸的牛或者鴨群……無不有親切熟悉的感覺。

意態重構

劉學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諸子的思維研究》中談到:「境界不是憑空虛構的,精神之境界和現實境界之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聯繫……精神之境有時候是同態的有時候是異態的。在先秦諸子那裡,精神境界往往是對現實境界的意態重構」。

陳和西避開駕輕就熟的創作手法,不斷進行意態重構,漸漸地「膽子越來越大,廢品越來越多。」廢品也就是不斷探索不斷放棄的證明。

陳和西在2000年就開始了單色底色創作。大概從2006年開始,就在他運用底色作畫非常嫻熟自如的時候,他感到了危機。他決心放棄已經駕輕就熟的技法,另闢蹊徑。

作為油畫家,陳和西從來沒有說過與國際接軌。他利用不斷翻新的「底色」,不斷創新。陳和西說:「我的骨子裡是要回到我的初衷,回到自己要表達的理想境界。」可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一直曲折漫長的。對於靜寂和諧的表達已經駕輕就熟的陳和西,並不滿足自己的作品,他依仗對於色彩的高度敏感,對於表現技法的多年探索,竟敢違拗自己的初衷,由靜寂而絢爛,尋找另外的路徑抵達他的理想境界。

對於色彩的表現,好在陳和西幾乎從來不詮釋。我每次去看他的畫,總是默默地看了,最多「啊呀」一聲,我從來不去追根究底。有時候看到他違拗自己的初衷,選擇色彩的衝突來組織畫面,用一種絢爛的調子來鋪陳,我想:這個似乎在違拗他的初衷?當然,我也不出聲。我聽陳和西說過:人在往前走的時候,不是一條直線的。其實,我一直是喜歡他的初衷,每次看到他畫得絢爛斑斕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憂心,擔心的是陳和西走入媚俗一途。自從他的作品《花地》問世,我就一直有一種疑慮。

因為太熟悉陳和西了,他的二十年來的探索之路一一細數過來依舊曆歷在目。越熟悉的人也許越會忽略他的精神,人很容易因為熟悉而被諸多具象的細節所淹沒,也容易產生視覺盲點。我擔心對於陳和西的解讀會因此陷入盲點。有時候我會刻意地保持距離,讓我退後一步來看他。

從2006年到2009年,對於陳和西來說,三年的徘徊,迎來一個突變。從《花地》《蘆葦塘》到《放養者》。我確實吃了一驚。

記得是2009年11月23日,我到湖南師大參加一個畫展的開幕式,會後我坐陳和西的車去湘江岸邊的荊江畫室看新作。一進畫室,就被他剛剛畫出的一批小油畫迷住了。

和西近年幾乎放棄了小尺幅油畫。畫的油畫尺幅大些了。看他重新回到小幅油畫創作,心中十分歡喜。陳和西的新作給人大驚喜,其中我最愛的是《放養者》(40*40),那灰紫色的調子把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感覺色彩特別洋氣啊!畫面用45度俯瞰的角度,攫取溫暖的鄉村一角。天空是紫灰色又不完全是,像秘色瓷吧?反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顏色,整個畫面的調子是紫灰色的溫暖,色彩的漸變與豐富被秘密地高度統一在畫面里。樹是黃綠色,是秋收後淺冬的顏色山村一角。遠處的低崗,收割後的旱土留下植物的氣息。灰白的鄉間土路有兩個着黑衣的農民背影,他們趕着一群白鴨往畫面盡頭走去。一隻狗跟他們在後面。畫面格局極為講究,色彩非常耐看,豐富得無法言說。我當時就意識到:這是難得的精品,是和西的力作!

《放養者》這一批畫出現, 逃離了色彩的對抗,絢爛與奪目,畫面色溫潤和諧,色彩漸變到難以辨析,色彩豐富與飽和度卻是前所未有的。

我的疑慮頓時消失。我曾經一直耿耿於懷的《花地》,不過是他在前行路上有意設置的曲徑,原來,這是陳和西因突破需要而採取的迂迴前進策略。

這個時候,當我回過頭去再看陳和西各個階段作品,作品中那長久的溫潤給我一種莫名的感動。他的作品就是他心靈的寫照。他寧靜的田園是對世俗的一種對抗,是對當下浮躁世風的一種反叛。他一直是以對現實抗拒的態度給自己的心靈做調整修復,保持了藝術家本原的氣場。這種狀態是無法模仿的。也許陳和西風景畫創作的技法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部分,但是心靈的氣場要通過自我的修煉才可以得到。所以,滲透了畫家人格力量的作品,任何人是無法完全模仿的。

成為一個要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家是不容易的。陳和西每前進一步,都會有困惑和彷徨,他總是堅忍守住不放棄。他的風格愈來愈凸現,他的田園風景的路子越走越寬,近年來成為南中國最有影響的山水寫意油畫家之一。

即便個人風格成熟,也為業界認同。可是,陳和西的意態重構正在寂寞中潛行。他是一個永遠不滿足的人。

恣意飛翔

藝術家最高的境界就是走入自由之境,自由之後就可以恣意飛翔,抵達神秘的精神之境。

我從2013年之後,因客居深圳,與和西疏於聯繫。偶爾從他學生髮的朋友圈看到他的寫生新作。每一次都有驚喜。最近把和西這五年來的作品仔細解讀,讀完陳和西的PPT《我的繪畫之路》之後,不免大吃一驚,一個人一輩子的藝術追求都濃縮在這個電子文本中了。作品的豐厚與紮實,就是靠這些來證明自己的創作年輪,證明自己精神厚度與抵達自由之境的高度。

按照我對陳和西觀察的創作年譜,2006到2009年是一個飛躍,2011至2017年,也是他藝術上全面突破,恣意騰飛的六年。漸漸走入自由之境的六年。

由單色底色進入花色底色的技術探索,技法層面的探索對於畫家也許很重要。然而,我更關注的是作品抵達一種新的意境,一種常人難於抵達的高度。在視覺上給人以驚喜以愉悅的程度。

陳和西在繪畫題材的拓展給他更大的空間,他開始四面出擊,是偶然還是蓄意?比如他突然回到20年前已經爐火純青的人物畫,他早年對於人物畫的刻意錘鍊,如今信手拈來被安置於風景之中,一切是那麼妥妥的熨帖。

有一次外出寫生中恰逢下雨,無法室外寫生。陳和西把鄉村小餐館作為寫生對象,當時就有學生拍照發在了朋友圈,啊呀!我當時感覺特別奇怪:一直鍾情于山水的陳和西,怎麼把目光放到了室內,而且畫的就是那麼普普通通的簡陋的農家小餐館,椅子都是矮矮的木靠椅,毫無美感的室內裝飾,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那些場景可以入畫。奇怪的是:那畫還特別出彩,看了愛不釋手。這個就是陳和西的狠啦!化平庸於瑰麗,信手拈來都是美。陳和西在2016年獲得「可見之詩」第二屆全國油畫作品展優秀獎的《露天餐廳》(80cmx80cm 2013年)就是這樣一類作品,《露天餐廳》里的幾張桌椅作為畫面主景,兩個服務員面目不清的身影,遠處的湖景是銳三角插入進入畫面、近處的鐵圍欄,遠處的建築,凌空布下的綠樹的枝幹樹葉與樹下的餐桌呼應。如此不出奇之地方,畫家在組織畫面、取景構圖卻有出其不意的妙!平淡無奇的景象被他構成出了經典意味。此畫獲獎必然有其道理。只是之前我納悶:近年來陳和西創作不乏經典作品,為什麼送《露天餐廳》去參展?這下子才得到了答案。

對於探索者來說,前面本就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陳和西一直在探索自己油畫創作語言,並為此做出很多努力。傳統的油畫路子,已經有無數前人走過,客觀真實地複製風景已沒有意義。他從駕輕就熟的山水田園的畫風中蛻變出來,一步一步都給人驚喜與感動。如今,他開始跳出純粹的山水田園,開始涉獵建築、城市;人物也出場了。人物一出場,就別開生面。隨着陳和西潛伏於心的形象陸續登台。沒有想到竟然有一批唐代仕女出現在油畫布上,剛剛見到這一類作品的時候,感覺很詫異。他已經不拘泥於他鍾情已久山水田園。有更大的空間等待他的畫筆來表演。他筆下的現代與古代仕女,採取做減法的方式來高度概括,色彩游離,與畫同一類題材的藝術家拉開了距離。看得出是在一種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創作!我想起了他曾經對我說過敦煌對於他的影響,這些仕女讓我想起了他在對敦煌膜拜之後用獨特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虔誠。

陳和西的畫風在不斷地轉變,他的繪畫語言也在不斷變化,並經常嘗試不同手法超越自我。他的作品不仰仗寫生,不對自然做直接摹寫。在照相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寫實的摹寫顯然已經越來越失卻了意義。他認為過分依賴寫生會沒有個性。他的寫生一開始就不是完全意義的寫生,在寫生的同時就開始了意境的營造和勾勒。

陳和西在異域俄羅斯的寫生,也與無數中國油畫家寫生俄羅斯的作品拉開了距離。域外寫生的《俄羅斯教堂》 (60x 80 2015.9),那灰白色的調子雅到極致了。

比如2010年的《野鴨子》寫意抒情是那麼隨意。白色的蘆葦就像精靈一樣在暗綠的水中搖曳,遠處坡地的色彩看似和諧,實際上豐富得就像一個無法解開的色彩謎團,襯托出葦塘與野鴨子的迷幻背景,然而,天空就是那麼明澈乾淨,就一小綹白雲呼應這個既真實又虛幻的畫面。

陳和西力求在作品的整體上和別人不同,在技法上有突破。他講究畫面的整體情趣,善於營造比較平和自在的生活畫面,靜態、悠閒的詩意畫面與現代緊張的生活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陳和西從客觀風景得到啟發,通過心靈加工,賦予作品更多是一種主觀化了的意境。也許構圖可以取自於自然,但是意境的營造和對景物抽象概括的描述要靠個人的全面修養。讓畫面景物達到一種高度的和諧,是創造者在作品孕育過程中一般是為外人所不知的秘密。

陳和西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建立了系統的、個人化的繪畫語言,他把油畫的色彩技法與中國畫的意境構圖結合起來,揉在一起,從中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方法。我發現他在不斷地變,不重複自己,不停歇地尋找着自己最合適的表達語言。他追求對於形色更加苛刻的把握,對色彩的表現力極力試圖抵達一種極致。

陳和西在每一個時期作品都不一樣。最近幾年頻繁地外出寫生,對於地域性的色彩表達,他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去某地寫生,開始幾天他或許會進入漠然中,需要幾天漸次進入狀態找到語言,只有找到語言,介入到當地的氣場中,他才會拿筆。比如他在通道寫生,他慣常的花式底色已經難於表現通道本地豪放的建築本色。經過幾天的觀察,找到語言之後,大為興奮,他畫的通道建築物寫生畫出了不一樣的味道,契合湖南通道厚重的地域特色。

而用在廣西桂林的又不能夠用來畫通道手法來表現,有幾幅畫桂林的油畫,農家小景比如《農院之一》等,卻是那麼輕鬆寫意,溫馨可人,很像兼工帶寫的工筆畫。

最近,當我看到2017年4月的湖南平江長壽的寫生,我的心裡一驚,大量的黑色支撐的畫面,一反斑斕炫麗,讓我有一種久違的欣喜:啊!回到初衷回到玄調,這時,我會想起陳和西早期的山水人物。當他走了很遠的盤旋山道,一步步接近他心目中的峰巔,享受的是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該是多麼快意!

陳和西面相敦厚,大眼睛泄露出善良與天真。前些年我曾給他專門拍攝過許多特寫鏡頭,有一次,我還專門守候在籃球場一個多小時,為他拍過不少精彩的鏡頭。有一次是雪中上嶽麓山。我在纜車上回過頭來反手拍了他。陳和西在靜默到時候顯示無比的平和,舒展的五官,恬淡的神情。他在打籃球的時候,卻如脫兔一樣敏捷。唯一一次見到他的霸氣,那是在瀏陽的北鄉,他為父母購置的農家小院,他倚靠在院牆上,與同村的鄉親們閒聊,氣度非凡,大有一種指點江山的霸氣。這種霸氣平時就隱匿在他的畫筆之下,生活中偶露出一點而已。其實,要想超越自我,非得有霸氣不可。

一個忠誠、渾厚、樸實的人,他擁有與心靈相對應的外表,不熟悉的人卻不知道他的俏皮與幽默。有一次,他和我們說起年輕時的一起惡作劇,把我們笑翻了,真的想不到和西是一個這麼有味的傢伙。他的幽默與俏皮只有在特定的場合才會出現,當然只有當好友謝倫和在場的時候,陳和西才會故態重現,機智幽默隨便就來了。他的機智俏皮同樣深藏在作品的構圖中,隱藏在他的畫作中間。

想起大家同住嶽麓山下湘江岸邊的那些年,幾個玩藝術的朋友常常在陳和西倡導下或登山散步郊遊釣魚,或按摩洗腳或一起相邀看畫展;也有過若干次在嶽麓山看雪、大雪路滑,我們乘坐纜車上山,在山頂上觀看雪景。也常常在湘江河月下泛舟賞月、到尚書房茶樓喝茶吃飯閒聊、也有過朗誦詩歌之類文人專場雅聚。多次去醴陵畫瓷回來後還組織專場畫瓷鑑賞會。我常坐他的越野車去看各類畫展,我也常常加入到他組織的油畫家們的如「雪地里撒把野」為題的一類藝術狂歡。有一次,我還被邀請在江邊咖啡館舉辦的教師節陳和西師生茶會,會後還一起放了孔明燈。這些活動常常是是由陳和西組局,大家一致響應,召之即來。2013年之後,大家相繼搬家,遠離了嶽麓山下的學堂坡,於是交往開始稀鬆起來。但是,我每次回長沙,總是要去嶽麓山下後湖的陳和西工作室拜訪。這些年,他繼續在往前走。每次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他的學生髮的微信,他的新作的數量與頻率都很高。我感覺他的創作激情與寫生的能力愈見強大,感覺陳和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高潮。

多年的關注與交往,我也算摸透了和西的秉性,但凡他在創作上有障礙的時候,或者心情鬱悶的時候,他會以爬山、散步、洗腳、喝茶為由頭,把我們幾個約出來。把心頭的疑惑說出來與我們一起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由宣洩、徘徊、思考、探索再抵達另外一個高度,和西的創作就這樣經過周期性的階梯式的飛躍。我是近年來和西多次飛躍的見證者之一。

陳和西一直在抗拒來自外界的誘惑,這些誘惑有物質的,也有藝術流派的。道行不深的藝術家,常常容易被潮流所裹挾,為市場所左右,容易動搖自己的藝術主張。可陳和西很堅定。他一直在抗拒着潮流的吸引,堅持走自己的路。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我也曾經為陳和西寫過數篇文字,每一篇都寫在不同的年代,認知陳和西也是由表及里。不過,我始終不敢說已經很了解他。

具體到寫文章的時候,我有意要把這個熟悉的人推遠再推遠。讓他與我保持一種相對遠的距離,然後,像審視陌生人一樣來遙看他。這樣,避免因為熟悉而流於對人物對作品的表象理解之慣性。然而,一切熟悉與不熟悉,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要找到抵達他心靈邊緣的境地。對於我,是一個挑戰。也許,我的觀察與解讀永遠只是隔岸觀火,與陳和西的世界遙不可及。但是,我堅持自己主觀的感受與直覺,這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陳和西他不大愛說,也不大詮釋自己的作品與創作的追求,這樣也好,給解讀他的人留下了空間,留下來給我想象與詮釋空間或許會大一些。

陳和西的意境田園山水油畫,在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語言,贏得業內業外的肯定。可是,在這個時候,陳和西敢於放棄自己久經摸索的經驗圖式,他要重新開始新的探索,他的這種周而復始的探索仿佛是一種沒有窮盡的旅途,他究竟在尋找什麼?

我感覺他是在尋找一種心靈的秘境,心靈秘境是一種理想境界,是他追求的藝術終極目標。

和西的油畫其實是一部由色彩構建的個人心靈史。他一直在用油畫這樣的形式創建一種個人化的心靈秘境,我想。[1]

視頻


參考文獻

  1. [1]陳和西:心靈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