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和生

增加 2,6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陈和生'''
| 图像 = [[File:陈和生.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06/W020100512764123927052.jpg 原图链接]]]
| 图像说明 性别 = '''<big>陈和生</big>'''| 出生日期 = '''1946年8月'''| 国籍 = ''' 中国'''| 民族 = '''汉'''| 籍贯 = ''' 福建省福州市'''| 职业 = ''' 粒子物理学家'''| 母校 = '''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
<big><big>'''陈和生'''</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sxwlxb-200906-t20090624_1792082.html 陈和生] ''' 中国科学院'''</ref></big><big><ref>[http://www.chinapictorial.com.cn/ch/se/txt/2012-08/02/content_472886.htm 陈和生] '''人民画报'''</ref><br>
粒子物理学家 1946年生于 [[ 湖北 ]] [[ 武汉 ]] 的一个中医家庭 ,籍贯 [[ 福建 ]] [[ 福州市 ]]。1964年以湖北省高考物理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后师从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 ,1984年获 [[ 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博士 ]]学位, 成归国后成为中国的第一 。2005 博士后,长年致力于国际最前沿的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他说,粒子是目前人类认识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粒子物理学家们通过研究粒子试图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br>2005 年当选为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br>== '''教育背景'''==
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 * '''1970年 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 毕业于北京 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 技术 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 物理 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教育背景 ==
1970 * '''1984 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84年 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 <br>
== 人物生平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 '''1984年6月-11月,在美 科学院高能物 麻省 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 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1979至1986年参加Mark-J实验,为胶子物理研究和精确检验标准模型 出重要贡献 博士后 '''<br>
== 研究方向 '''人物生平''' ==
== 科研成果 ==1983 * 1979至1986 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 加Mark-J 实验 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 负责强 为胶 量能器设计、模拟和重建程序工作,主持tau 物理 分析组工作,对 研究和 精确检验标准模型 、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 作出重要贡献 。1995至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AMS)大型永磁体系统的研制,在北京成功研制了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体,该磁体于1998年搭载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2011年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BEPC发展的科学目标和方案,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经理,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达到设计指标。该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主要奖项及荣誉==*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18年,CCTV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 代表论著 ==<br>
* 1992年,任命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br> * 1997年,任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br> * 1998年,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br> *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br> * 2015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br> * 2015年,东莞理工学院敦聘陈和生为 “双聘院士”。<br> ==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成果''' = =1983年起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强子量能器设计、模拟和重建程序工作,主持tau物理分析组工作,对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作出重要贡献。1995至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AMS)大型永磁体系统的研制,在[[北京]]成功研制了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体,该磁体于1998年搭载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2011年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BEPC发展的科学目标和方案,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经理,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达到设计指标。该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br> 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1979年-1986年参加[[德国]][[汉堡]]DESY的Mark-J实验,为发现三喷注事例和胶子物理研究,精确检验电弱统一理论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2000年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对实验方案和探测器设计及蒙特卡洛模拟,强子量能器研制,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95年-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和主结构系统研制。“阿尔法磁谱仪永磁体和主结构系统”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大型永磁体于1998年6月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成为人类送入宇宙的第一个大型磁体,并于2011年5月被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 2004年-2008年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达到设计指标,不超预算,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验收,目前每天获取的数据比改造前提高了100倍以上。 1998年起负责CMS实验[[中国]]合作组,并担任973项目“CMS、ATLAS和ALICE实验物理研究”首席科学家。现担任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设施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部经理。 == '''主要奖项及荣誉'''==* 1999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br> * 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br> *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br> * 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br> * 2016年,领导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br> *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br> * 2017年,获得CCTV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br> == '''代表论著'''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外部链接 ''' ==*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1/22/content_7698671.htm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获颁“CCTV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主持建设国家级大科学装置 每年将吸引上千名科学家来莞] ''' 南方日报'''* [http://gd.qq.com/a/20180202/023600.htm 最强科普!陈和生院士第一视角解密中国散裂中子源] ''' 南方网''' [[Category:中國人]][[Category:物理學家]]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