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佳洱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4年10月1日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上海市 |
民族 | 汉 |
母校 | 吉林大学物理系 |
职业 | 核物理学家 |
1934年10月1日出生于生上海,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独子,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党组书记。先后获美国加州门罗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鲁夫博鲁大学等校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德意志联邦功勋十字勋章,英国物理学会特许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
教育背景
- 1950年-1952年底,就读大连工学院(即大连理工大学)。
- 1952年底-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
- 1963-1966年2月,公派到英国牛津大学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访问学者。
- 1982-1984年,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核物理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访问科学家。
- 1999年以后,先后获美国加州门罗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拉夫博鲁大学等院校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55年6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物理六组”。
- 1969年到1979年,下放到汉中,整整十年。一开始都是体力劳动,种地、养猪、修铁路。
- 1980以后,回到北大技术物理系,担任教研室主任。
- 1984年,任北大副校长。
- 1989年,北京大学教授。
-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 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 2011年11月起,担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独立董事。
研究方向
- 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低能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学科带头人。
科研成果
- 领导完成了4.5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与建造和2×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改建与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我国首台碳-14超灵敏加速器质谱计主持新型重离子RFQ加速结构和射频超导加速腔的试验、设计与研究,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结合加速器项目深入研究束流物理,在提高束流输运和利用效率方面作出了贡献。
主要奖项及荣誉
- 代表论著《陈佳洱文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代表论著
- 《陈佳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