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陆士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士新
出生 1929年12月 江苏盐城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大连医学院,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
职业 中科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
研究领域
医学

陆士新 [1]>

  • 病理生理学家 男,1929年12月生,江苏盐城人。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1961年获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人物经历

  • 1951.3.8-1956.7.1 大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 1956.8.23-1961.3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 内分泌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 1961.11-1965.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 1965.10-1978.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 1978.10-1979.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 1979.1-198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副研究员
  • 1985.-现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研究员
  • 1988.12-1994.10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所(院)长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合作中心 主任
  • 1997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973项目),国家863计划研究等,从事肿瘤的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在肿瘤化学病因的研究中,作出了一些开创性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确定食管癌亚硝胺病因方面,获得突出的科研成果,为食管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与措施,并丰富了化学致癌的理论。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食管癌的病因研究中证明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暴露亚硝胺的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从霉变食品中发现一个新的致癌的亚硝胺――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MAMBNA)。首次在河南林县人胃液与膳食中分离与鉴定出能特异地诱发动物食管癌的N-甲基-N-苄基亚硝胺(NMBzA)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并首次用NMBzA成功地诱发出人胎儿食管上皮癌,为确立食管癌亚硝胺病因做出了贡献。系统地研究了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并证明环境中的亚硝胺引起人与猴的食管上皮中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变化与人食管癌相同。近来又从人食管癌中克隆出4个新的基因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已克隆出基因的cDNA全长。

主要奖项

1.国家级奖:

  • 1)1978年,霉变食品中一种新亚硝胺的分离与鉴定,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 2)1988年,亚硝胺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3)1996年,亚硝胺诱发人胎儿食管上皮癌和癌基因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4)1996年,食管癌的防治研究。获国家”八五”期间十大科技成就奖作者排名第一位。

2.部级奖:

  • 1)1982年,霉变食品与亚硝胺形成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甲级奖。
  • 2)1983年,林县人体内、外亚硝胺含量的分析,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甲级奖。
  • 3)1987年,食管癌亚硝胺病因,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甲级奖。
  • 4)1991年,亚硝胺诱发人胎儿食官癌和人食管癌癌基因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3.其他奖:

  • 1)1984年,“六五”攻关课题:亚硝胺化合物在食管癌病因学中的作用。获全国科技攻关经验交流会一级奖。个人被评为突出贡献者。
  • 2)1989年,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胃液中亚硝胺的分析,全国抗癌协会授予二等奖。
  • 3)1990年,亚硝胺诱发人胎儿食管上皮癌,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个人被评为突出贡献者。

参考资料

  1. [1]中国科学院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