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陆地仙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地仙经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陆地仙经》为清人马齐所著,成书于雍正年间,其内容是对"百字导引法" 的注释。"百字导引法"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具有强健肢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作用。作者:马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基本信息

书名; 陆地仙经

作者; 马齐

出版时间; 公元1644年-1911年

内容提要

本书所收《心医集》、《陆地仙经》、《修昆仑证验》与《养生秘旨》,皆由清人撰述,其内容或为炼功修身之道,或为导引健身之术,或为按摩却病之法,或为养生调摄之说,方法叙述详尽,道理阐释明晰,儒道佛三家之学兼而有之,实属难得的珍贵资料。 其内容是对"百字导引法"的注释。

"百字导引法"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具有强健肢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作用。此法在民间曾有流传。这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马齐写本为底本。据清末坊刊医书《活命慈舟》的抄本以及其他较早一引起的传抄本来看,皆已对马氏原著作了删削。底本在《陆地仙经》文下附有马齐生平100字,从笔体与内容判断,乃系后人补写,今一并收入(马齐,《清史稿》有传)。底本还抄录有"治眼九法"与"茹穹子入道始终",当是茹穹子所传,内容为道家功法与功理的论述。这两部分内容,未见《陆地仙经》的其他传本收载,今收入本集。底本为无框抄本,封面原题"马太保陆地仙经茹穹子入道始终"。《心医集》作者祝登元,字茹穹,在书中曾提到无生子授其以坐功事。"茹穹子入道始终"也数次言及无生子仙师,因疑茹穹子即是祝茹穹。

序言

仙未必得,但以多寿少病为至验也。先祖至余四世矣,男女寿百岁以上者十五人,九十者四人,八十者六人,七十者九人,自成人后夭折者希,亦未有多疾而奇疾者也。余祖任庆阳县,因感山岚气而病,忽路遇仙师鼓掌啸咏曰:得便宜,落便宜,若非感着山岚气,安得徐徐告疾归。邀于馆舍,仙师拈药一丸,令以凉水送下,遂腹鸣如雷,泻恶物斗许,疾顿除。仙师曰:"此疾脏腑不实易中,若精气坚固,焉得而入耶?"祖乞其方,书此言授之。问其姓名,仙师曰:"予姓张,名百字。此法不拘男女,皆可行之。能上却百病,肢体强健,益寿延年,当为陆地仙矣。"言讫不见。至今不轻传,予家男女口授于姻戚亦未必全。兹因吴老师、陈宗师、冯年兄、刘年弟、裴年弟诸公屡求此书,于是启仙师手笔以付诸公,名为《陆地仙经》。愿我同调之士,谨遵而行之,广而传焉,则仙师仁人之意溥矣。

赐进士第加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

户部尚书总理事务二等伯加五级马齐序并注,

时雍正四年岁次丙午夏六月望日雨后,

珍书于槐荫堂之石笏轩。

目录

1序

2总论(共百字二十句五言)

〔附一〕治眼九法

〔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终

3入手(一)

1身法

2得手

3进步

4入手(二)

1进步

2数息

3调息

4胎息

5丘真人呼吸歌

总论

淡食能多补(肥浓能滑人肠,令人生痰。早饭淡而早,午饭浓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五味之嗜,在负重辛苦之人自不可缺,而修养者当渐减之,则谷气壮而真气长,并无疾之为害。

搓涂自助颜(面不离手,金浆玉液常涂面,颜色如童永不改)

先以唾津傅面,次搓手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或睡时、或醒时、或清晨行之,俱无不可。

城中云∶马家颜色好,恰似正开莲。

运睛除眼翳

闭目转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睁急视,自觉眼内热气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转睛时口鼻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七次。又东坡云∶酒醒后清晨行之,可消宿疾。

掩耳去头旋

每清晨或临睡时,搓两耳令热,以手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又尽力点头如鸟啄食之状,七次,呵出浊气七口,永无头旋之疾。

叩齿牙无病(齿宜频叩)

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永无虫牙之患。周莲峰云∶劝君闲时莫挑牙。朱升溪云∶劝君切莫偏冷热。赵复阳云∶于大小便时急切牙关,紧唇严密,则无齿疾。

兜礼治伤寒(兜外肾者,固精除寒也)

偶觉身上寒热不均,头痛口苦,类伤寒之状,即舒两腿,两手兜外肾囊,闭气低头,至气促,张口呵之,如此者七次,则盘膝而坐,鼻纳清气,或行猿臂熊经之法亦可。余家不拘男妇俱行此法,遂少此病。

鼓呵消积聚

晨起,两手抱肩,闭气鼓腹,澄心下视脐轮,待气促,缓缓呵之,如此九次。又紧抱其肩左右扭之,各七次,名曰搅轳。腹中自然快利,能消积聚,亦治心疼、腹疼、泄泻诸疾,甚验。

膝风摩涌泉

膝疼有三种∶曰风痛,曰冷痛,有精血虚而气不通,注于下部,名曰胫痛。临睡时,摩搓左右足心各七遍,令极热,抱膝而眠,足趾常常自挠之,使血气能通,而痛自止矣。人年四五十多感此疾。郑年兄常患此疾,吴老师教以川椒煮汤,临睡时将两足温泡汤内三、四时辰,又令人于足趾间稍按捏之,至大腿处,不记遍数,未及一月,膝气尽除。

猿臂和血脉

左手伸直,以右手探左手心,头却右顾,右手亦然。此法当于食后行二、三次,能消食。孕妇行之,临产最易,亦无胎产之患。

熊经免痰涎

临睡时,两手拘定两足,直舒其腰,头却回顾后视,如此七次,自无痰涎之患。此法可夜间常行不间。

爱惜精与气

精气乃人之根本,不可妄施,虽不当绝,亦须爱惜。年友郑公曰∶余年三十五岁无子,荆妻劝余娶外家,余此后常独宿,每月见外家面一、二次,亦未尝通宵宿处也。余六子三女,并无胎痫疹毒之患。余八十九岁矣,尚能夜书细字,行步如幼,说者谓有奇术,余自以为爱惜精气所致也。

子午固关元

关元乃人气海也,修养家名曰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乃元气所蓄。人每心意一动则耗元气。子午二时洗心静坐,鼻息调匀,反观内顾于关元之所,则一时有元气复长之机矣。年友郑公曰∶子乃阳长之候,属肾;午乃血生之时,属心。年六十以上者宜守此穴,则大便密而小便少,且能耐老。

托踏应无病

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尽力上托,闭气不出,待气促,徐徐呵之。每清晨或食后,不拘何时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三眠魂自安

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甚妙。盖人自寅而申,应事接物精神已倦,唯一睡乃心神歇息之顷,如有事,可却之度外。如有挂心事,必着衣端坐,秉烛应之,不可枕上悬思,大耗元气。

饮食必节制(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道经三世上有四百种病,惟有宿食为根本。晚饭少吃,自无宿食之患矣。城中人语曰∶莫问马家食,十人饿得九人死,盖以此也。

起居要慎焉

邵子四不出,谓大风、大雨。大暑、大寒。周子云∶切记寅时怒,损肺又伤肝,夏月宜早起,冬天要迟眠,春绵渐渐减,秋夹徐徐添。

多行阴骘事

阴骘不在修寺设醮、看经念佛,只在人身上打点,若当恻隐之处,勉力行之,如魏 嫁女,而有结草之报,宋郊救蚁,而有及第之祥;冯高善德,而有三元之嗣;燕山贤人,而得五子之荣。但行阴骘之事,不可有望报之心。

莫作身后冤

作恶事则身后冤也。周莲峰云∶惟世宦世豪之家多作此冤,寒微之人何由而作?

遵行勿间断

自"淡食"至"莫作"一十六条,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可为陆地仙

纵不能飞升,亦能延寿十纪,真陆地仙矣。

此书为马齐作。按《先正事略》∶马齐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敏果公米思翰之次子,由荫生受员外郎,累迁内阁学士河督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改保和殿进太保赠太傅一等伯爵,谥文穆,以乾隆四年薨,年八十有八。衔条与此书颇合,但赐进士第不实了。[1]

参考文献

  1. 《陆地仙经》, 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