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陀螺果栒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陀螺果栒子

中文学名:陀螺果栒子

拉丁学名:Cotoneaster turbinat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栒子属

陀螺果栒子(学名:Cotoneaster turbinatus)为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为我国的特有植物。

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老时无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并具小凸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或沿中脉具少数白色柔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中脉显著突起。

湖北四川云南。生于江边或沟谷中,海拔1800-2700米。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3-5米;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老时无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并具小凸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或沿中脉具少数白色柔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中脉显著突起,侧脉8-10对;叶柄长4-7毫米,具绒毛;托叶线形,具绒毛,脱落或部分宿存。花多数成复聚伞花序,直径4-7厘米,长2.5-4.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白色绒毛;苞片线形,具绒毛;花梗长2-5毫米;花直径5-6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白色绒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密生白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平展,卵形或近圆形,长与宽各约2-3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短爪,内面近基部微具柔毛,乳白色;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柱2,离生,与雄蕊近等长;子房先端具柔毛。果实陀螺形,长4-5毫米,深红色,下垂,表面具绒毛,常具2小核。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2700米的江边或沟谷中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四川省和云南省。

繁殖方法

播种法繁殖,如种子不经处理,需1~2年方可萌芽;一般在常温和低温(3 ~5℃)的条件下沙藏各3个月,或用硫酸处理2小时后低温沙藏3个月,播后可当年发芽。为保持优良性状,多用扦插法繁殖。栽培容易,管理粗放。

病虫防治

栒子抗性强,唯一严重的是火疫病,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首先感染花、花序,然后是花枝、小枝,使其变成褐色,最后整枝被感染,全株变为褐色,枯萎死亡。火疫病传染性非常强,应及时将受害枝条修剪、清除。

栒子常有蚜虫红蜘蛛大蓑蛾蚧壳虫白粉病危害。

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除加强水肥管理外,还应适当稀植。如有病害发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2]

主要价值

栒子果实大多为红色,但种类不同,色彩变化较大,从黄色到黑色,色彩纷呈,其果实是鸟类和其他一些野生动物的食物,茂密的分枝还可给动物提供荫蔽的栖息地。本属植物多在春天开花,花期4月底到6月,花富含花蜜和花粉。

参考文献

[1]

  1. 陀螺果图片,浴花谷, 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