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道夫·布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人音樂家
聖人音樂家
行 9: 行 9:
  
  
= 聖人音樂家 =
+
對希特勒說不的男人-- 聖人音樂家 =
  
Tully Potter在他的書(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ref name="Potter2010">{{cite book|author=Tully Potter|title=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17KjgEACAAJ|year=2010|publisher=Boydell & Brewer|isbn=978-0-907689-50-8}}</ref>)中寫道:阿道夫·布希不僅是一位全能的音樂家。在 難時期,他也是道德燈塔。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四重奏演奏家,兩次世界大戰中最 忙的獨奏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但在他受歡迎的高峰期,他高雅的人格尊嚴卻為他的命運帶來戲劇性轉折。 1933年4月,儘管[[希特勒]]努力說服“我們的德國小提琴手”回歸,但他勇敢地決定抵制自己的祖國(這大大減少了他的收入,並損害了他作為獨奏家和作曲家的生涯)。 1938年,由於[[墨索里尼]]的種族法,布希也抵制了義大利,而在那裡他是最受歡迎的古典表演者之一。第二年,他和他的四重奏同事一起移居美國,雖然他在室內樂團取得了很多成功並成立了萬寶路暑期學校,但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賞識。“阿道夫是個聖人”,Arturo Toscanini宣稱。歐內斯特·貢布里希爵士對布什說:“他就像他演奏的那樣 - 他身上沒有一種錯誤的語氣”。
+
Tully Potter在他的書(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ref name="Potter2010">{{cite book|author=Tully Potter|title=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17KjgEACAAJ|year=2010|publisher=Boydell & Brewer|isbn=978-0-907689-50-8}}</ref>)中寫道:阿道夫·布希不僅是一位全能的音樂家。在 難時期,他也是道德燈塔。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四重奏演奏家,兩次世界大戰中最忙 的獨奏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但在他受歡迎的高峰期,他高雅的人格尊嚴卻為他的命運帶來戲劇性轉折。  
 +
 
 +
1933年納粹掌權後,希特勒和他的追隨者就開始系統性的迫害德國猶太人。許多著名的猶太音樂家,包括Bruno Walter,Otto Klemperer和Emanuel Feuermann,都被迫離職或離職以示抗議。1933年4月,在希特勒掌權數週之後,布希領導的布希四重奏決定停止在德國的巡演。他同時發表了這樣的聲明:“由於我的基督徒同胞對德國猶太人的行為,令我覺得有必要中斷我在德國的巡迴演奏會。”當年,布希先生是唯一一位著名的非猶太德國音樂家,因為堅持原則而離開德國。當年也只有極少數非猶太歐洲音樂家(包括Arturo Toscanini還有Pablo Casals)他們出於同樣的原因決定停止在德國的表演。於是他遽然終止在德國如日中天的演奏事業移居瑞士。納粹黨羽為了擔心輿論壓力,曾試圖吸引布希回國,當時他的回應是"如果你把希特勒吊死在中間,戈林(H. Goering)左邊,戈培爾(J. Goebbels)在右邊,那我就會回德國。"
 +
 
 +
隨著反猶太律法席捲整個歐洲,他在1939年底和布希四重奏成員移居美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一場悲劇。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著名小提琴手呈現供過於求而且美國人對室內樂的興趣有限。布希雖然能夠維持生計,但他的名聲則已不再。此外,他對他心愛的祖國所鑄成的一切感到絕望。<ref>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3296604576005193516575586 The Man Who Said No to Hitler His life was not in danger under the Nazis, but his soul was. He chose exile over a devil's bargain</ref>
 +
 
 +
1933年4月,儘管[[希特勒]]努力說服“我們的德國小提琴手”回歸,但他勇敢地決定抵制自己的祖國(這大大減少了他的收入,並損害了他作為獨奏家和作曲家的生涯)。 1938年,由於[[墨索里尼]]的種族法,布希也抵制了義大利,而在那裡他是最受歡迎的古典表演者之一。第二年,他和他的四重奏同事一起移居美國,雖然他在室內樂團取得了很多成功並成立了萬寶路暑期學校,但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賞識。“阿道夫是個聖人”,Arturo Toscanini宣稱。歐內斯特·貢布里希爵士對布什說:“他就像他演奏的那樣 - 他身上沒有一種錯誤的語氣”。
  
  

於 2019年3月6日 (三) 18:16 的修訂

阿道夫·布希(Adolf Busch,1891年8月8日-1952年6月9日)德國小提琴家與指揮家。他在德國的基根(Siegen)出生,而逝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吉爾福德[1]。他的父親非常熱衷於音樂,但天不由人,因生活貧窮而未能成為職業音樂家,但他苦心栽培小孩,所幸布希兄弟們都具有着很高的音樂天賦。後來,除了布希本人成為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以外,他的哥哥和弟弟也分別成為了著名的指揮家和大提琴家。[2]

在困境中茁壯

布希一共有兄弟八人。年幼時家中經濟很困難。但儘管如此,熱愛音樂的父親還是讓他的兒子們學習音樂,1931年,布希接受著名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邀請赴美國演出,他在紐約和費城等城市舉行的獨奏會,在美國音樂界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並受到了美國各地聽眾的熱烈歡迎,尤其是他所演奏的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更受到群眾的同聲稱讚。當時,大家一致認為他的演奏是極為純正和具有典範意義。


傳奇的布許四重奏

對希特勒說不的男人--聖人音樂家

Tully Potter在他的書(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3])中寫道:阿道夫·布希不僅是一位全能的音樂家。在艱難時期,他也是道德燈塔。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四重奏演奏家,兩次世界大戰中最忙碌的獨奏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但在他受歡迎的高峰期,他高雅的人格尊嚴卻為他的命運帶來戲劇性轉折。

1933年納粹掌權後,希特勒和他的追隨者就開始系統性的迫害德國猶太人。許多著名的猶太音樂家,包括Bruno Walter,Otto Klemperer和Emanuel Feuermann,都被迫離職或離職以示抗議。1933年4月,在希特勒掌權數週之後,布希領導的布希四重奏決定停止在德國的巡演。他同時發表了這樣的聲明:「由於我的基督徒同胞對德國猶太人的行為,令我覺得有必要中斷我在德國的巡迴演奏會。」當年,布希先生是唯一一位著名的非猶太德國音樂家,因為堅持原則而離開德國。當年也只有極少數非猶太歐洲音樂家(包括Arturo Toscanini還有Pablo Casals)他們出於同樣的原因決定停止在德國的表演。於是他遽然終止在德國如日中天的演奏事業移居瑞士。納粹黨羽為了擔心輿論壓力,曾試圖吸引布希回國,當時他的回應是"如果你把希特勒吊死在中間,戈林(H. Goering)左邊,戈培爾(J. Goebbels)在右邊,那我就會回德國。"

隨著反猶太律法席捲整個歐洲,他在1939年底和布希四重奏成員移居美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一場悲劇。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著名小提琴手呈現供過於求而且美國人對室內樂的興趣有限。布希雖然能夠維持生計,但他的名聲則已不再。此外,他對他心愛的祖國所鑄成的一切感到絕望。[4]

1933年4月,儘管希特勒努力說服「我們的德國小提琴手」回歸,但他勇敢地決定抵制自己的祖國(這大大減少了他的收入,並損害了他作為獨奏家和作曲家的生涯)。 1938年,由於墨索里尼的種族法,布希也抵制了義大利,而在那裡他是最受歡迎的古典表演者之一。第二年,他和他的四重奏同事一起移居美國,雖然他在室內樂團取得了很多成功並成立了萬寶路暑期學校,但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賞識。「阿道夫是個聖人」,Arturo Toscanini宣稱。歐內斯特·貢布里希爵士對布什說:「他就像他演奏的那樣 - 他身上沒有一種錯誤的語氣」。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dolf-Busch
  2. http://www.xtqzf.com/3810.html 小提琴作坊:阿多爾夫·布什
  3. Tully Potter. Adolf Busch: The Life of an Honest Musician. Boydell & Brewer. 2010. ISBN 978-0-907689-50-8. 
  4.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3296604576005193516575586 The Man Who Said No to Hitler His life was not in danger under the Nazis, but his soul was. He chose exile over a devil's bar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