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达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阿达拉》描述的是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发生的一桩爱情悲剧。作者旨在赞美宗教、宣扬远离文明社会的思想,并抒发了没落贵族那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只有三个,而且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夏克达斯自述的形式来表达,但故事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作品中穿插描术了许多印第安人的风俗及北美洲的风光,富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并充满着宗教的神秘气氛。

《阿达拉》是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问世后,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

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在战争中被俘的印第安青年沙克达斯,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并与他一起出逃。但阿达拉因幼时体弱,母亲曾发誓女儿若能成活,则将女儿奉献神灵。阿达拉不愿违背母亲的誓言而服毒自杀。遵照阿达拉的遗愿,沙克达斯皈依基督教。


作者简介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768年9月4日生于法国布列塔尼伊勒维莱讷省的圣马洛市,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拿破仑时期曾任驻罗马使馆秘书,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为贵族院议员,先后担任驻瑞典和德国的外交官,及驻英国大使,并于1823年出任外交大臣。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基督教真谛》,长篇自传《墓畔回忆录》等,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父亲靠做生意发财而购置了贡堡的地产。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时代常在这里度过。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回国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流亡中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 。1800年回到法国 ,1801年发表《阿达拉》,1802年,包括《阿达拉》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到拿破仑赏识。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1830年七月革命后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中回忆录》 夏多布里昂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成为了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榜样。他首创的情感浪潮的写作方法成为了浪漫

内容预览

法兰西从前在北美洲拥有一大片领地,从拉布拉多延展到佛罗里达,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到上加拿大的内湖区。   四条大河发源于同一条山脉,分割了这片辽阔的土地:圣洛朗河滚滚东流,注人同名的海湾;滔滔的西河水流入无名的海洋;波旁河由南向北冲来;倾人赫德森湾;而密西西比河则由北向南流去,直泻墨西哥湾。   一千多法里①长的密西西比河,浇灌着一片片美好的土地,美国称之为新伊甸园,而法国人则给它留下个路易斯安那的芳名。密西西比河的千百条支流,诸如密苏里河、伊利诺伊河、阿肯色河。俄亥俄河、沃巴什河、田纳西河等,以其淤泥肥沃,以其水流滋润这片土地。每逢冬季河水上涨,每当风暴刮倒森林的一片片树木,那些连根拔起的树木便汇集到源头;不久,树身结住污泥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