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莱士·施蒂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莱士·施蒂格 Ales Steger( 1973年5月31日 - )出生于古老的小城普图伊,现居住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是伊斯洛维尼亚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1]

1995年,他的第一本诗集《Šahovniceur》出版,在三周内就被抢购一空,这表明了斯洛文尼亚的新一代艺术家和作家。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 在世界各地有广泛读者;作品曾发表在《纽约客》、《波士顿评论》、《新苏黎世报》、《南德意志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刊物。

2011年,他的代表作诗集《事物之书》被翻译成英文出版,作品以新颖的视角探讨了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受到了欧美诗歌界的广泛关注。

坚固的世界已烟消云散?

诗似乎就是用词语去触摸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是自然界,不仅是物体,也可以是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爱恨情仇,总之,事事物物。

但我们的语词还能真诚地触摸和观察这个世界吗?这也是斯洛文尼亚诗人施蒂格想去处理的问题(之一)。[2]

《从伤口另一端》

诗集的风格或滞碍传统的意象构成逻辑,引入奇异的动机;或表演联觉的体操,精湛运用诡论式的叙述;或欣然接受冷僻的句法,在语言和历史的陌生化遇合里寻觅词的迷宫的入口,寻觅事物和身体在那里的相遇之处所。呈现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具体个人的细腻感受和体验。[3]

涵盖了从1997年至今创作的近百首诗歌,分别选自诗集《喀什米尔》《瘿瘤》《事物之书》《身体之书》和《地下天空之上》。

这些诗作呈现了阿莱士一向主张的“反常规思维”,他擅长以一种理性、思辨又极为细腻的方式去观看和倾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并通过词语的多重意象和意象之间的逻辑转换,探索事物内部与世界之间超越现实意义的关联。

这些被观察和书写的事物可能是无生命的核桃、石头、回形针、牙签等,也可能是具有生命特质的身体部位,如嘴、胃、牙齿,乃至作为部分病体的瘿瘤。

在多数情况下,指向诗人的“我”是不在场的,诗歌的空间被语言本身占据,形成独有的体系。正如阿莱士所描述的,“在字词变得沉默的地方,事物说话。”

身体,是人与世界的伤口

但也许我们低估了语言,或说低估了语言对我们的意义,特别是诗对我们的意义:

《那时》

“每个人都曝露于他自己仅有的语言中”   “有时身体成为词……身体需要词来令其他身体知情”

离开语言,我们的身体、世界都是不可见的。这种玄乎的说法,更直白的表达是:对于它们,我们是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的。这样一种语言观也几乎是现代诗歌的底线共识:是语言在说人,而不是相反。

《面包与玫瑰:柏林故事》

以柏林的不同地点作为通向这座城市内部的透镜,而每一次向透镜发出的凝视,都是慢条斯理的回忆冒险。

乍看之下,这本小书只是将一篇篇细密的城市随笔缀连成册,是兰姆《伊利亚随笔》一类作品在现代的对应物。但如果我们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施蒂格所创制的并不止于此。[4]

当他回忆的时候,他并不是简单地从他的记忆中攫取可供抒情的片段,而是借由遗忘的跳板,去“再度发现柏林”,并以此重新书写出一座更为真切的城市。与此同时,在施蒂格貌似闲情逸致的书写下,隐匿的也是其与柏林乃至整个欧洲文化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当他在面包店中将一只柏林小面包(Schrippe)称为巴伐利亚小面包(Semmel)时,贩面包的女士伯莎便露出怨怼的神色,这使他感到不安,“当我离开烘培店,我便回到了我的语言。”他如是注解这段经历。

一个异乡人在此种境遇下,势必要以周旋的姿态来对抗城市对他们精神施加的驯化。在施蒂格那里,周旋的具体形式即是对记忆中的故土发出幽深的呼告,以求在德国-斯洛文尼亚的文化洪流中确立己身的独立。

这个故土既可以说是施蒂格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普图伊城,也可以代指作者渴求的由文明与智识构建的精神原乡。

前者是与生活互相消磨以致身心俱疲的施蒂格希求遁身的处所,而后者则使他得以化身为一个古典时代的漫游者,与柏林现代性的世俗枝节发生龃龉——如同他自己所使用的那个隐喻,他像罗马帝国的智者塔西佗一样逡巡过整个日耳曼。在这一意义上,施蒂格在书中的形象显然与那些著名的流离失所者——米沃什、本雅明、布莱希特等重合,藉著被剥夺之物来穿透现实的帘幕,并因此逼近了更为理想的故土。[5]

诗作

阿莱士作为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写诗的前提是一种文学修养。

阿莱士的诗除了是现代主义诗歌,也是抒情诗,富有创造力,诗歌的背后有一种创造力和冲击力。[6]

当你在平底锅一侧杀死它,你不会注意到, 死后,鸡蛋长出一只眼。[7]

它太小,满足不了 早餐时哪怕最节制的胃口。

可它已在看,已盯住你的世界。 它的视野里有什么,从没有表情的视角?

它见证时间吗,冷淡地穿过空间的时间? 眼球,眼球,裂开的蛋壳,浑沌还是秩序?

时辰这么早,对一只小眼睛来说大大的问题。 而你——你真想要一个答案?

当你坐下,眼对眼,从桌旁,

取一块面包皮你迅速就让它什么也看不见。

回形针

你放下手中的纸觉得困惑。

你这时才注意到一枚回形针铁锈色的压痕。

一条向内的道路盘旋著的路牌。

如同一根看不见的线她将世界的残屑聚拢。

她温暖过你,用她卷裹自己的方式。像一个胎儿。

像一只蜗牛。像集体墓穴里的一具躯体。

她的本意不是要为这世界增添或从中取走什么。

不是个创造者,这小小的回形针。她只是接触发生的一个理由。

有人取走她。谁,为什么——你不知道。

也不知有多少张纸片丢失了。

用一根手指重温那个印痕你继续开始阅读。

在你打开一个空间中的一个空间中的空间之前。

这首诗没有完结。

荣誉与获奖

德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柏林艺术研究院院士。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作品《事物之书》,获得美国翻译作品奖。

2016年,《事物之书》获得德国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授予的国际BIENEK奖。称其为“今日最富原创力的欧洲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