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阮墩环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阮墩环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新西湖十景之一,阮墩是位于西湖中一座绿色小岛,阮元清代著名学者。为纪念他对浙江文化发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该岛为“阮公墩”,远望去如碧玉环绕,世人称之阮墩环碧。

中文名:阮墩环碧

外文名: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别 名:阮公墩

地 点:西湖

类 别:名胜古迹

主要简介

阮公墩北依孤山,南眺三潭印月,西望苏堤,东临湖心亭,站在小岛上可环顾西湖,水阔天空,群山环抱着秀美的西子,各个景点依稀可辨[1] 。该岛是清嘉庆五年(一八零零)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淤泥堆积成岛,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又因其泥软地低,常为湖水浸漫,俗呼其为阮滩。阮公墩成岛后,树木葱茏,芳草萋萋,天真未凿。

历史背景

阮墩环碧“阮墩”即阮公墩。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岛。它是清代浙江巡抚阮元发动民工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后人为纪念他的疏浚之功,称为阮公墩。

阮公墩筑成后,因岛基松软,岛上除遍植柳树外,没有其他建筑,有人戏称为“软公墩”。1982年,园林部门对岛上进行了布局,营建了青竹结构的亭、轩、堂、阁,造型朴素而典雅,现岛上建有云水居、忆芸亭、环碧小筑等竹屋茅居。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故名环碧庄,称为“阮墩环碧”。现已辟为西湖第一垂钓区。

阮公墩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节举办的仿古夜游。夜游活动重现古代庄园的庄主和家人接待宾客的热闹场景。节目每年更新,近年推出的有《乾隆下江南》一台节目。待宾客都在茅亭竹屋坐定后,一边饮茶,一连听曲,炎夏的暑气和白天的劳累顿然消散。到“阮墩环碧”须从湖滨各码头乘船前往。

名称演变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的这个元十景。

阮墩环碧清代添设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都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之后,又由2007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评选出最新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建筑设计

一九八一年,岛上建环碧山庄。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庄园式园林,芳名《环碧》,告诉人们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独特优势。庄内揭出大于林杪之上,随风招摇,颇存古风。

岛上矮篱围出庄园,园内茅屋竹阁,有环碧小筑、云水居等,轻盈灵巧。庭前屋后,植有香樟、枫杨、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宁,又讲究朴质。岛边近水处,别设忆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号芸台)治湖堆岛、留绩西湖之意。

环碧庄建筑内部陈设古朴淡雅。日间, 乘船来访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庄主《员外》率一帮《家仆》、《侍女》着古典戏装与来客共行仿古 游乐文娱活动。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

建筑格局

一九八一年,岛上建环碧山庄。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庄园式园林,芳名《环碧》。意在告诉人们,阮墩是具有湖光山色的独特优势。岛上竹篱围出庄园,园内茅屋竹阁,有环碧小筑、云水居等,轻盈灵巧。庭前屋后,植有香樟、枫杨、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宁,又讲究朴质,酒旗高挂随风招摇,颇存古风。岛边近水处,别设“忆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号芸台)治湖堆岛、留绩西湖之意。

环碧庄内陈设古朴淡雅。自举办仿古游以来,夏秋之夜,身着古装的侍女端盘敬茶,古琴伴奏,轻歌曼舞,洋溢着古人生活情趣的气氛,游人陶乐在其中。乘船来访者可在此品茗;夜幕降临,烛火通明,有庄主老员外率一帮家仆、侍女着古代装束与来客把酒吟诗。

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民工挖出十万四千多吨淤泥堆积而成。由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别墅,荒芜了百余年。直至一九八一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8.5亩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周围用块石加固,基建二百四十多平方米的“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建筑。后又辟垂钓区。“环碧庄”进而形成颇具江南特色的的水上园林。

交通:由中山公园乘游船前往。

文学作品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年),享寿八十六岁。

阮公少年即笃志坟典,廿五岁(乾隆五十四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后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篇,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阮公性行随和,广交山东及豫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

在浙江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召集浙江数文人,编书撰述不辍。嘉庆六年,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词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公在嘉庆十年丧父,服除,任职兵部,又先后出为湖南、浙江巡抚。

此后,又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在粤期间,建议并禁止鸦片,对英商采用了较严厉的政策。嘉庆廿五年在粤创立“学海堂书院”,主张书院教育“以励品学,非以弋科名”。明确标出以经史辞赋为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倡导经诂朴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它的文学教学活动也非常活跃,同样卓有成就。道光六年,迁云贵总督,旋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在道光十八年致仕,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谥“文达”。 他毕生仕宦特达,但撰述编纂工作未尝稍辍。他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

公著书180余种,编著有《皇清经解》、《经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早岁编集金石书画目录,为《石渠随笔》、《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任浙江学政时邀臧庸兄弟、何元锡、陈鳣等学者编《经籍纂诂》一百一十六卷,于嘉庆五年刊行,翌年刊刻清初浙江诗人作品为《两浙輶轩录》四十卷。又翌年立诂经精舍,刊《诂经精舍文集》十四卷。丧父守制期间,刊《十三经校勘记》,又网罗《四库全书》未收书,编为《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目录进呈御览。数年后,撰成《畴人传》五十九卷,为中国历代天文历算家之专门史。道光二十一年刊刻宋本《十三经注疏》;创立学海堂期间,刊《学海堂丛刻》。阮氏亦重视修志,所修志书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广东通志》、《云南通志》、《扬州图经》等。其中《扬州图经》以图为经,可称创例。阮元的文集,为《揅经室集》五十七卷 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等均是书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

相关文学

《祭阮公》

- - 扬眉

修书圈史浩如烟,

名誉天下抗英顽,

后世自有功德论,

阮墩环碧青万年。

《阮墩环碧》

--扬 眉

在西子湖的水面上,

散落着稀疏的碧玉,

淘洗在浩淼的空山净水间;

在苏公堤的发髻间,

横斜着浑圆的青坠,

荡悠在压堤的洞光孔桥下;

在小孤山的托架中,

镶嵌着翡翠的戒面,

闪耀在古樟老檀的枝叶中。

疏松平缓的绿岛,

摇曳在溢着芬芳的香雪海上。

轻巧的杉木支柱,

支撑着赭石色的杉树皮庐顶;

枯黄稀疏的竹篱,

圈围着娇羞可人的桃花梨蕾;

稀落蜿蜒的回廊,

泄露着小路通向残旧的柴门。

白鹤翩跹,

翱翔于远山近水;

红藕羞涩,

隐藏在肥荷瘦莲。

莺飞草荣,

乱石护岸春色连天;

星稀月明,

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信步在寂静的小岛,

看雷峰塔的佛光普照八百里钱塘,

静默地享受着暖薰的湖风;

倚靠在粗壮的紫藤,

赏宝石山的灯光明亮十万户人家。

惬意地品味着富足的生活。

西子湖的疏浚,

清理了千年淤积的污垢,

造就了半顷环碧的方鉴,

给后世留下了万古不灭的明珠;

阮元公的伟业,

不用石雕木刻来此彰表,

都凝聚在绿木芳草之间,

给后人堆砌了追古凭思的阮墩。

阮公墩名誉江南,有诗赞誉:

绿树花丛藏竹舍,碧水晴天托祥云,

数只丹鹤柴扉落,水墨丹青长诗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