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伯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阏伯台 |
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1]
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商族始祖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
2000年9月25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阏伯台
门票价格:60元(庙会期间20元)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文物级别: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景点:阏伯祠、昭明殿、相土殿、古观星台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
所属城市:河南省商丘市
始建年代:4500多年前
历史沿革
4500多年前,始建。
金代,台上的阏伯庙被毁。
元代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在台上建大殿、拜厅、钟鼓楼、东西禅门,台前建山门、戏楼。殿宇飞檐走兽,丹墙金顶,为典型民族建筑风格。[2]
明清时期,阏伯台经过几次修葺。
1981年,阏伯台又经历一次修葺。1996年,应当时的商丘县人民政府之邀,来自北京、南京天文台和全国的文物考古专家,通过研讨论证,确认这里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并从考古勘探中推知,最迟在东周时期这里已堆起了很大很高的台。
2000年9月25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来源
在原始社会时,继颛顼以后,帝喾为商地的部落联盟酋长。帝喾看到商地人民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阏伯到这里担任“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太阳、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这颗星在4200年前,每年都有运行不变的规律,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什么时候开始耕种,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1]据说这种以大火星的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年出现叫“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观测大火星的地方被称为阏伯台、火星台。由于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