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範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閩南師範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原名物理系,1988年招收首屆物理學專業本科生(師範),1996年創辦應用電子技術專科專業,2001年招收首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學院現有七個本科專業: 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1]、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其中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入選福建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理學為師範專業,授理學學士學位,主要培養普通中等教育物理師資,在普通中學或職業中學從事物理教學和教學研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六個專業為非師範專業,授工學學士學位,主要培養與人工智能、電子、通訊、機電、光電、儀表等製造業全面對接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十三五」期間將主動適應區域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着力建設向應用型轉變的光電與傳感技術專業群和電子信息工程服務產業特色專業。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年末,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有專兼職教師70人,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5人。
專業設置
截至2013年年末,學院共設有四個專業。其中物理學專業既有師範類學生,也有非師範類學生,均授理學士學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其及自動化三個專業為非師範類專業,授工學士學位,按電氣信息大類招生,第三學期結束時按前三學期學業成績、入學成績、專業興趣進行專業分流。
教學建設
學院重視實踐教學,尤其技能實訓、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除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外,還大量開展第二課堂科技創新活動,主要有:物理大觀園(學生課外科技作品設計大賽)、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性專業比賽)、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福建省)。
科研學術
科研條件
截至2013年年末,學院建有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省級示範中心)和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擁有3500平方米的實驗室及1400平方米的校內工程實踐中心,儀器設備總值約1550萬。另有五個教研室,即物理教研室、物理實驗教研室、電子信息教研室、電氣自動化教研室、電工電子實驗教研室。
科研團隊
嵌入式系統應用研究團隊主要骨幹教師有周小方教授和白炳良、王海光、郭海燕副教授等。
計算物理與數值分析研究團隊主要骨幹教師有李子軍、周小方、蔡建平教授和陳淑紅、劉靜宜、莊榕榕、何亦宗、李秀燕、陳煥庭副教授或博士等。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團隊主要骨幹教師[2]有周宙安、李子軍教授和付麗萍副教授等。
視頻
閩南師範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工智能是什麼?人工智能的概念簡介 ,搜狐,2018-08-01
- ↑ 教齡不應成為骨幹教師的評選因素 ,搜狐,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