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闰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闰秒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协调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

全球已经进行了27次闰秒,均为正闰秒。最近一次闰秒在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钟显示07:59:60)出现。这也是本世纪的第五次闰秒。

2022年11月18日,科学家和政府代表在法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投票决定将在2035年取消闰秒。

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 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2022年11月,在法国巴黎闭幕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与会代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最迟不晚于2035年不再引入闰秒。

2022年11月18日,负责协调世界时的国际计量局(BIPM)表示,科学家和政府代表在法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投票决定到2035年取消闰秒。根据决议,闰秒将暂时继续正常添加。但到2035年,世界时和国际原子时之间的差异将被允许增长到大于一秒的值。各方代表将举行谈判以在2035年之前确定这个值及其处理方式。

闰秒方法

时间的单位长度严格不变,一秒钟是原子几十亿次振动的时间,但同时要求原子钟所指示的时间与平时人们使用的时间基本同步,两者之差不得超过±0.9秒。若地球自转变慢,原子时误差将超过0.9秒时,便人为地加进1秒去,反之则要扣去1秒钟。国际上规定,这种闰秒由国际时间局根据实际情况来随时处理,但加减必须在特定的时刻进行:12月31日或6月30日最后一分钟的最后一秒之后。

成因原理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其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