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闪小说三题(刘旭)

闪小说三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闪小说三题》中国当代作家刘旭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闪小说三题

大,让我伺候你吧

邓长有老汉明显老了,不要说种地,就是行走,也变十分困难。用老伴的话说,八十几的人了,躺在炕上有人端吃送喝,好得很。要是在以前,早已经埋到坟里化成土了。

邓长有老汉老伴满以为,自己身体比老汉攒劲,怎么着也能伺候几年。谁知一场感冒,竟没挺住,先邓长有老汉一步而去。

没了伺候的人,邓长有老汉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省城工作的大后人(儿子),想接他到省城去,邓长有老汉说,快死的人了,一把老骨头,还往外边扔啊?不去。

在县城工作的二后人去接,邓长有老汉还是一样的话。这可让两个后人犯了难。

于是,老大对老二说,你先照看几天,我年龄够了,这就回去办个内退手续,回来专门伺候大(父亲)吧。老二同意了。

过了几天,老大办好内退手续,回到老家,对邓长有老汉说,大,让我伺候你吧。我现在办了内退,可以住下来,陪着你了。

邓长有老汉听了,想说什么,嘴动了半天,最后长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有说。

老大原本是个转业军官,在部队上,当过炊事员,在家里,一直主厨。留下来伺候达后,这一切都有了用场。平时,除了伺候达吃喝拉撒,利用闲时间,把院门前的菜园子开了,种上了菜。还经常串东走西,和村里的老人们拉家常。不知不觉,过了四五年。

一天,邓长有老汉对老大说,这么多年,我也把你拖累得够了。闲了,你把我的房儿(棺材)看一下,我觉得我今年能用上了。

老大听了,心里一酸,说,大,你不要乱想,让我再多伺候你几年吧。

结果,快过年时,邓长有老汉去世了。

我再麻烦你一件事

二十几年前,余多财老汉就被后人接到了省城。

那时,余多财老汉才六十来岁。人虽然精瘦,但比一般苦了大半辈子的庄农人,身体要好。按余多财老汉的想法,尽管老伴走了,自己一个人,种一点地,自给自足,日子也过得下去。

因而,当余多财老汉的后人想接他到城里去时,他并不愿意去,说怕待不习惯。

后人说,不习惯也要慢慢习惯。你一个人留在村里,你让我们咋想?让村里人咋看我们?你必须得听我的。

余多财老汉沉吟了许久,才叹了一口气,说,那就听你的吧。

余多财老汉的后人孝顺,儿媳妇也不错,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十分周到。

起初,余多财老汉觉得心急,慢慢地,生活规矩起来。早上吃饱喝足,就拿了小马扎,步行半小时,到滨河路上走走,坐坐,锻炼一下身体,和一些认识的老汉们聊聊天。中午吃过饭,小睡一阵,又重复上午的活动。晚上吃过饭,到楼下小区里逛逛,不到十点,就回家睡觉。

如此规矩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几年。从开始的心急,到后来的安乐,连余多财老汉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调解,或者说转变过来的。只觉得,吃饱喝足,什么事也不用管,才像是晚年该有的样子。要不是当年自己供进,后人努力,怎么会过上这样的晚年呢?

余多财老汉不时感叹着,但有一件心事,却无法放下。考虑再三,对后人说,我再麻烦你一件事。

后人说,啥叫麻烦?你吩咐就是了。

余多财老汉说,现在还行,要是我身体出了状况,你一定要把我拉回老家,埋在你爷的脚下。

后人心里莫名其妙一酸,说,行,我答应你。

妈,你还想吃啥

不知为什么,最近于二嫂犯起了嘴馋病。

以前,于二嫂是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三十几岁上,于二叔就病死了,丢下老的小的,全靠于二嫂照料。

刚开始,家里地里的活,两个老人还能帮着干一点。慢慢地,两个老人上了年龄,不但干不了多少活,还要人伺候。

三个女儿,都在上学,学费一年比一年多。于二嫂除了拼命干活,希望多种点庄稼,多换点钱,还没日没夜满山满屲挖药材,掐草辫。

于二嫂本来个子不高,多少年苦死苦活,省吃俭用,等到把三个女儿供出学校,参加工作,把两个老人抬埋到土里,人已经苦成了一个小虾米。好在,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在县城当老师的三女儿,不顾于二嫂的反对,找了一辆车,生拉硬拽,把于二嫂接到了县城。

在县城住了十几年,省城工作的大女儿对三女儿说,妈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我今年已经退休了,有时间照看妈,就让我照顾几年吧。

于是,不顾三女儿的反对,硬将于二嫂接到了省城。

大女儿名叫凤梅,尽管性格有些大大咧咧,但对于二嫂,是真心的爱护。不但生活起居各方面照料得无微不至,而且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陪伴上。于二嫂想出去转了,就用轮椅推着,到小区里,公园里,甚至城里边到处去逛。看见吃的,凤梅总第一时间满足,吃完总会问,妈,你还想吃啥?

但最近,凤梅再不敢问了。于二嫂想吃的家乡饭,有的凤梅会做,有些不会做,有些能买到食材,有些买不到。

吃不到家乡饭,于二嫂就嚷着,将自己送到乡下二女儿家去。

实在拗不过,凤梅只好联系二妹。[1]

作者简介

刘旭,字老东,男,1970年生,甘肃通渭人;笔名甘当牛、胡笳等,号半画、陇上行者,迄今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出版谜书两种;著有灯谜作品集《一品斋春灯录》十四卷,文学作品十二卷;曾为多个全国、省、市级社团会员,现居兰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