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裂黄鹌菜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长裂黄鹌菜

长裂黄鹌菜(学名:Youngia henryi (Diels) Babcock et Stebbins)是黄鹌菜属植物,高30-80厘米,茎单生,直立,基部直径1-1.5毫长裂黄鹌菜米,茎基有残存的褐色叶柄,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于陕西(华山、太白山、商县)、湖北(巴东)等地。

  • 中文名长裂黄鹌菜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舌状花亚科
  • 族菊苣族
  • 亚 族莴苣亚族
  • 属黄鹌菜属
  • 组羽裂组
  • 种长裂黄鹌菜
  • 分布区域中国陕西、湖北、四川
  • 中文学名Youngia henryi (Diels) Babcock et Stebbins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单生,直立,基部直径1-1.5毫米,茎基有残存的褐色叶柄,自中部或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二型,有具狭翼的长或短叶柄,柄基有褐色的绵毛,早期的基生叶,宽卵形,不分裂,长达6厘米,宽1厘米,全缘,或羽状半裂,侧裂片2-6对,椭圆形,顶端钝或圆形,顶裂片较宽大,顶端急尖,晚期的基生叶全形披针形,羽状深裂或全裂,侧裂片约5对,与顶裂片共为狭线形;中下部茎叶,全形长椭圆形,长5-6厘米,宽2-2. 5厘米,基部有长1.5-3厘米的狭翼柄,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3-6对或奇数,披针形、线形、狭线形或镰刀形,顶裂片狭线形、长三角形或披针形;接花序分叉处的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并同样分裂并具有同型的裂片;接花梗下部的叶极小,钻形,苞片状;全部侧裂片或部分侧裂片边缘全缘,但基部常有1枚三角形裂片或三角形大齿,或植株中至少含有2枚这样分裂的侧裂片。头状花序含7-1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狭圆柱状,干后黑绿色,长7-9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卵形,长1毫米,宽不足1毫米,顶端钝,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7-9毫米,宽1.2毫米,顶端钝,边缘白色膜质,内面有贴伏的微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瘦果浅褐色,纺锤状,向顶端稍渐窄,顶端无喙,长3.5毫米,有12条粗细不等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白色或微黄色,长4.5毫米,微糙毛状。花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华山、太白山、商县)、湖北(巴东)、四川(宝兴、雅安)。

功效作用

性味:全草:甘、微苦、凉。效用:全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治咽痛,乳腺炎,尿道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疮疖肿毒。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 采幼叶用水烫、除去苦味后,用酱油调食,花亦可沾面粉或蛋汁炸食。

食用

  • 食用野菜:洗后用盐水浸泡一夜后炒食,或以开水烫过后沾调味料食用。
  • 黄鹌菜的幼芽、嫩茎叶、花蕾都可食用。
  • 先以热水川烫或浸盬水去除苦涩,再以鱼干、肉丝炒食或凉拌。
  • 将花洗净沾面粉或蛋汁炸成甜不辣也别有一番风味。
  • 原住民的吃法通常为︰将黄鹌菜川烫后,汤留著,菜和汤分开享用!
  • 汤头味苦,台湾原住民很喜欢喝,而菜则沾盐巴吃。

药用

  • 以全草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全草具有利尿降压、清火疏肝、解毒消肿及清瘀消水的功效。
  •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用于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白带,风湿关节炎;
  • 外用治疮疖肿毒。[1]

种(养)殖方法

培要点:野生品,种子繁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