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战国七雄

名 称 = 管弦乐
外文名称 = Flute
乐器本调 = C调
结构组成 = 笛头、笛身和笛尾
乐器特色 = 清新、透彻,色调冷
使用材质 = 白铜,纯银,黄金等
历史 = 4.2~4.3万年

长笛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比如比较低级的黄铜、白铜,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14K、18K、20K、24K金和铂金长笛等。

音质动感而好听,声音婉转而悠扬。长笛很考验吹奏者的气息控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吹出近乎完美的音律。

现代管弦乐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属于木管乐。外型为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比如普通镍银合金或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黄金以及贵金属铂等,偶尔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塑钢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饱满的音响效果。在西洋乐器中,长笛属于木管乐器中的吹孔气鸣乐器(woodwind)。长笛的发音原理较其它乐器特殊一些,它是由吹孔处产生连续性正负压的压力变化激发气簧而发声,因此入气端外型曲度与吹口孔内缘所夹角度有相当的影响,正如风吹细电线与粗电线之不同。夹角愈小,吹奏愈容易且高频愈多,夹角愈大,吹奏较费力低频较多,如此也相对影响三个八度的音色效果。夹角愈小,音色较光辉亮丽,低音则因低频较少而较少力度感,且高音则容易失控而吹成泛音或是较尖锐或薄的音色。夹角大则音色有晦暗的感觉,低音音质较浑厚,但也容易有声音挥洒不开的感觉。 2012年研究人员确认了他们所说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乐器。他们在《德国》《霍赫勒-菲尔斯》洞穴发现了这几根用鸟骨和猛犸象牙制作的长笛。科学家用碳测定年代方法确认出这些长笛距今已有4.2万到4.3万年。19世纪初,随着《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据记载,长笛起源于(欧州),初名横笛。早期的长笛是用乔木科植物的茎制成,竖着吹奏,后改用木料制作,横着吹奏。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的长笛开始问世。1847年,德国人波姆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出了更符合科学原理的带有机械传动装置的长笛,它在音准、音色、音量及音域等方面,都比老式长笛有了革命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长笛的演奏技能。在海顿时期(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在交响乐队的配器中,长笛一般采用双管编制,在规模较大的乐队中,有采用三管编制的。近现代的作品中,渐渐出现了四管编制。

在古典时期,不同人对长笛加以整修,管身将圆柱型改为圆锥形,并按上了许多新奇的按键(许多按键还搬上单簧管,因此在现代单簧管上依然还可以见到)。著名的长笛改革者波姆(1794-1881)是使长笛的构造趋于完美的著名发明家。他从改革长笛指法和音色开始,把笛管由圆锥形改回圆柱形,并规定了笛管的粗细及音孔位置,加装音键机械联动装置(例如A音孔与bB音孔相连)来调整音准、音色、扩大音域,增强乐器表现力。1847年,波姆规定笛子的长度66厘米为内径2厘米的约33倍,使这一乐器标准化。这些改良措施使长笛日益完美,具备了丰富柔和明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范围,这种长笛被称为"波姆式长笛"流传至今。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粘土管。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47年,波姆长笛用了银质的管子,并将其安上bB拇指控制杆。21世纪,长笛已被认定为完全定型,但有些工厂为了让初学者演奏方便,将右手部分的按键移至笛管的另一侧。

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每个音孔有固定的音,在演奏时根据演奏指法吹出不同的优美旋律。

长笛(Flute)是西洋管乐器,最初是以竹子制造的,和我国的笛子相似,后来改为以木质制作。19世纪中期,德国乐器改革家波姆(1794-1881)对长笛进行了改革,把音孔增加到16个,并安装了联动按键,使长笛成为十二平均律乐器,变得很容易演奏。现长笛大多用金属制作,但习惯上仍然称为木竹乐器。

长笛演奏时能够很自然地使用波动音,有点像人声,音色十分优美。长笛音域宽广,而且非常灵巧,既可以演奏抒情、缓慢的旋律,又可以毫无困难地演奏快速的、上下跳动的音型,以及装饰音、颇音等华彩性旋律。所以它在管弦乐队、军乐队、重奏乐队和轻音乐队中一直受到重视。

传统称谓的长笛是指一组乐器,它由C调短笛、C调长笛、G调中音长笛和C调低音长笛组成。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用得最多的是C调长笛和C调短笛。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体积最小、重量较轻的乐器。它价格便宜,较容易掌握,吹奏方法和我国的笛子相似,无论儿童或成年人都很容易上手,是一件易学、好玩的乐器。有条件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但也可以自学。不少自学的人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参加乐队合奏。 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在室内乐、重奏及交响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长笛

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长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浑然一体,可与弦乐重奏媲美。

低音长笛

折叠编辑本段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每个音孔有固定的音,在演奏时根据演奏指法吹出不同的优美旋律。

长笛(Flute)是西洋管乐器,最初是以竹子制造的,和我国的笛子相似,后来改为以木质制作。19世纪中期,德国乐器改革家波姆(1794-1881)对长笛进行了改革,把音孔增加到16个,并安装了联动按键,使长笛成为十二平均律乐器,变得很容易演奏。现长笛大多用金属制作,但习惯上仍然称为木竹乐器。

长笛演奏时能够很自然地使用波动音,有点像人声,音色十分优美。长笛音域宽广,而且非常灵巧,既可以演奏抒情、缓慢的旋律,又可以毫无困难地演奏快速的、上下跳动的音型,以及装饰音、颇音等华彩性旋律。所以它在管弦乐队、军乐队、重奏乐队和轻音乐队中一直受到重视。

传统称谓的长笛是指一组乐器,它由C调短笛、C调长笛、G调中音长笛和C调低音长笛组成。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用得最多的是C调长笛和C调短笛。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体积最小、重量较轻的乐器。它价格便宜,较容易掌握,吹奏方法和我国的笛子相似,无论儿童或成年人都很容易上手,是一件易学、好玩的乐器。有条件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但也可以自学。不少自学的人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参加乐队合奏。

乐器的构造

长笛可以分为笛头、笛身和笛尾三部分。

笛头是乐器的第一段,上面有吹孔,其作用是发声。笛头的顶部是笛帽,笛帽有一根螺丝与笛头内的木塞相连。旋转笛帽,可以调整木塞在笛头内的位置。请注意,木塞在笛头内的位置在乐器出厂时已经调好,若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不要随意转动笛帽。

笛身是第二段,笛尾是第三段,上面有音孔和联动按键。打开或关闭音孔,就会改变发音的高低。

折叠发音的基本原理 长笛的发音和中国笛子一样,属于边棱音发音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对准吹嘴吹气时,由于气流在管内发生碰撞而发出声音,并由共鸣管产生共鸣。所以吹奏时的嘴形和吹气角度对音色有直接的影响。长笛是十二平均律乐器,如果将音孔全部按上,就发出长笛的最低音,从最下端算起,每打开一个音孔,就升高半音。但高音区则需要使用交错指法。

构造

结构图示

Tone Hole Names:

笛身部件名称:Crown 笛头塞

Embouchure Hole 吹孔

Lip Plate 或Embouchure Plate

嘴唇贴盘

Tenon: the bit of the headjoint that goes inside the barrel 或 Head Receiver. Socket. Box. Barrel 笛头连接套

Rib in the USA

加强筋(美)

Strap in the UK

加强带(英)Post or Pillar 支柱

Hinge tube(USA) 轴套(美)

Barrel tube(UK) 轴管(英)

C on back 背面C音孔

G# on back 背面G#音孔

Saddle: UK term for soldered tone hole

接口:英制焊接笛身

Spatula: USA Touch Piece or UK Key Touch

any touch piece or button other than pad cups that are used to activate keys (e.g. G# Spatula)

G#按键压板,用于打开G#按键

Clutch: arts to close lower line remote cup and upper line remote with A连动按柄:用于控制与A音孔键连动的孔盖

B Foot Joint B型笛尾

Gizmo D,C#,C 全闭合按杆

Adjustment Screws: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some flutes to adjust key alignment

调整螺钉:按一些长笛产品的需要配置,用于调整按键连动的协调

组成结构

1. foot joint ass'y 笛尾管总成 长笛结构分析(笛头、笛尾)-爱佳西洋乐器 长笛结构分析(笛头、笛尾)-爱佳西洋乐器 11.C key roller C键滚轮 3. headjoint ass'y 笛头管总成 12.C key roller shaft C键滚轮小轴 4. headjoint ass'y 笛头管总成 13.C# key C#键 5. head cork screw ass'y 笛头塞调整螺丝总成 14.D# key D#键 6. head cork screw 反射板及调整螺丝 41.pad screw 按键垫固定螺钉 7. crown 软木塞子 51.key cork 键脚软木垫 8. retaining nut 塞子压紧板 57.pad 按键垫 9. head cork 笛头帽 58.pad washer 按键垫压紧金属垫 10.low C key 低音C键

演奏方法

折叠音域·音色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b为极端音区;低音区c1~g1音色钝、浓,强奏无效,中强以下有效,弱奏时大调音色冷漠凄凉、小调音质柔和,更多用在乐队中的独奏段落;中音区g1~g2音色柔美温存,透明纯洁,发音稳定;高音区g2~g3音色清晰开朗,音色饱满;超高音区g3~c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c4~e4为极端音区。长笛的音色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其音色由于缺乏谐音,显得冷漠,音响力度弱,表现力不够丰富,音响也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长笛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以及回声等等,有其独特的能力。

长笛的音域很广,从C1(或b)到C4(或e4)。各音区之间的音色和表现力差别较大,气息的运用也各有不同。低音区非常柔和,甚至有些冷漠和凄凉,一般不演奏较强的旋律。需要气息的压力小,但耗气量大。在运气时要尽量放松和打开口腔咽喉部增加气息的流动感。中高音(从g1到g3)是最好的音区,音色柔美温和,透明纯洁,很富感情,可以随心所欲地作各种力度表现,气息的消耗量相对说来不大,运气的掌握也较容易,而高音区音色清晰开朗,显得特别鲜明,在强奏时能获得华丽的效果。但气息需要较强的支撑力,耗气也大。吐气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还要控制好气流速度,使之不宜过快,否则造成声音僵硬和发尖。

外部链接

长笛演奏家(王舒璇)长笛艺术 代表作 圆舞曲 王舒璇长笛视频

演奏

在演奏方面,长笛是吹孔气鸣乐器,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

长笛在演奏时,演奏者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度角发音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精彩视频

合奏出来的曲子听起来悦耳美妙

应用曲目

长笛为管弦乐队中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竖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到后来出现了长笛,便开始慢慢的代替竖笛。

(注:不要以为这个竖笛只能当作教学器具使用。实际上直笛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独奏乐器。直笛悠久历史,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直笛制于十四世纪。更古老的西洋画上亦有类似的笛,不过最早何时出现尚未有定论。在整个巴洛克时代,直笛由于其音色的完美,技巧的高深,通常被赋予和小提琴类似的独奏地位。巴洛克时期的任何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都为直笛写过数不清的奏鸣曲、协奏曲。其中以巴赫、韩德尔、泰勒曼、维瓦尔弟为最著名。巴赫尤为钟爱这个乐器,在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中,他使用直笛的频率要高于横笛。尤其是第二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他为直笛、双簧管、小提琴写的一段三声部赋格堪称经典。

古典时期后,由于长笛在音量上超过了直笛,因此导致这个乐器被近现代交响乐队淘汰。随之逐渐被人遗忘,其命运与viola da gamba这种古大提琴类似,不再作为标准古典音乐的乐器被使用。直至二十世纪进入现代后,随着复古之风的兴起,直笛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当代作曲家为直笛重新写了独奏曲、奏鸣曲、协奏曲。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直笛都是音乐学院的正规专业,其地位与小提琴、双簧管等相同。直笛专业不隶属于管弦系,而一般隶属于巴洛克音乐系。但它的音乐魅力显然不会局限于巴洛克音乐。现代优秀的直笛演奏家可以用8孔的直笛完美而完整地演奏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或其他很多著名的小提琴技巧性曲目。)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阳光灿烂照天山》等。

长笛名曲

我国著名长笛作品有

  • 贺绿汀:牧童短笛、幽思、摇篮曲
  • 田保罗:小奏鸣曲
  • 谭密子:夕阳萧鼓
  • 黄虎威:阳光灿
  • 黄安伦:舞诗
  • 金复载·乐组风:帕米尔的春天古曲·
  • 钱巳改编:渔舟唱晚
  • 段平泰:燕子
  • 钱 苑:小车
  • 罗孝敏:村笛
  • 戴宏威:在内蒙古草原上

外部链接

韩国良-舞诗-全球顶级长笛大师经典音乐会

外主要曲目

  • (意)维瓦尔第:七首长笛协奏曲
  • (德)台勒曼:五首长笛奏鸣曲、12首长笛幻想曲
  • (德)巴赫:六首长笛奏鸣曲 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 长笛第二号组曲
  • (德)匡茨:长笛协奏曲(G大调、D大调) 长笛奏鸣曲多首
  • 裴格勒斯:长笛协奏曲
  • (德)约翰.斯塔密兹:长笛协奏曲(现存十一首)
  • 卡尔.斯塔密兹:长笛协奏曲(现存三首)
  • (奥)海顿:D大调协奏曲塔蒂尼:G大调协奏曲
  • 帕格里斯:D大调协奏曲加鲁皮:D大调协奏曲
  • 吉尼尔拉:卢库巴协奏曲
  • 达维涅:G大调长笛协奏曲 G大调长笛奏鸣曲
  • 贝尔斯:D大调长笛协奏曲(奥)
  • 莫扎特:C大调(K.299)、G大调(K.313)、D大调(K.314)长笛协奏曲

演奏家

演奏家

韩国良"是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长笛演奏家之一"。他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王永新教授。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980年世界著名的长笛大师让.比埃尔.郎帕尔来华讲学时,他以优秀的机能和出色的音乐天赋得到大师对中国长笛水平的刮目相看。

1988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攻读硕士学位,他先后得到过著名长笛演奏家让.比埃尔.郎帕尔,巴黎音乐学院教授阿兰.马利翁,前柏林爱乐长笛首席阿诺.尼柯列,美国长笛大师朱利斯.贝克等名师的教授与好评。他不仅出色完成学业,并且还活跃于美国的许多乐团。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长笛比赛奖项。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先后跟随乐团出访过欧洲、美洲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与迪图瓦、斯特恩、梅纽音、小泽征尔、罗日杰波维齐、李德伦等大师们进行过合作演出。 韩国良 韩国良

八十年代起韩国良就开始同国内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合作,如张千一,周龙等人,其中张千一创作的长笛与竖琴--《吟》和周龙创作的《长笛与古琴二重奏》都已出版发行。1984年他的首张专辑《安妮之歌》是由著名指挥家邵恩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协奏,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

九十年代起,他先后录制了《风中的羽毛》《长笛艺术》《德国作品集》《长笛与竖琴》《牧神舞后》等长笛个人专辑CD,其中《风中的羽毛》在2001年全国唱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他的一系列长笛教学VCD和出版的《每日练习》长笛教材为全国广大的长笛学习者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演奏和教学理念。 1997年7月1日他在全球组织的华人精英交响乐团中担任长笛首席,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专场音乐会。

參考資料

1.酷我音乐网,长笛名曲《泰坦尼克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