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毛吼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毛吼猴
长毛吼猴
原图链接
  • 中文名:长毛吼猴
  • 分布:中美洲及南美洲
  • 特征:毛色则呈黑色
  • 社会结构:群居

长毛吼猴  [1] ,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种吼猴。它们是中美洲最常见及听到的猴子之一。它们的两侧有很长的护毛,故有此名。长毛吼猴是中美洲最大的猴子之一,约有黑掌蜘蛛猴的大小,雄性可以重达9.8公斤。它们主要吃叶子,有很多构造都适合这种食性。由于叶子很难消化及比其他食物提供较少能量,它们很多时都是在休息及睡觉。雄性吼猴的舌骨很大,可以扩大叫声。它们的吼叫可以帮助互相定位,免却劳动而浪费能量或面临不必要的威胁。长毛吼猴的群族可以有超过40个成员。它们达至性成熟时就会被赶出群族,而群族内的成年吼猴很多时都没有关系。至上的雄性会享有选择食物及休息处的权力,且能与大部份的雌性交配。它们对于雨林的生态甚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散布种子及发芽。虽然它们受到伐林的影响,但仍为适应有限空间的环境。

特征简介

长毛吼猴的外观像其他吼猴,但毛色则呈黑色,而两侧有金色至赤色的毛。当雄性达至性成熟时,阴囊会变成白色。雌性身长48-63厘米(不包括尾巴)雄性身长50-67厘米。尾巴可以抓住东西,长54-65厘米。成年雌性一般重3.1-7.6公斤,而雄性一般重4.5-9.8公斤。平均体重变化很大,须视乎不同地方的群族而定。成年吼猴的脑部约重55.1克。长毛吼猴的构造适合吃叶子。它们的臼齿的展冠很高,可以帮助咬碎叶子。雄性的舌骨在近声带处特大,可以扩音,帮助它们互相定位而不用浪费能量。

分布

长毛吼猴分布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及巴拿马。在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它们分布西至靠近太平洋的狭窄地方,东至安地斯山脉。在哥伦比亚,它们亦分布近巴拿马边境及加勒比海的细小地区。在危地马拉,它们分布在中部至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南面。它们是中美洲多个国家公园内最常见到听到的灵长目,这些公园包括玛兰安东尼尔国家公园(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基督山国家公园(Corcovado National Park)、蒙特韦尔德云林保护区(Monteverde Cloud Forest Reserve)及莎柏兰尼亚国家公园(Soberania National Park)。长毛吼猴栖息在多种类型的森林,包括次生林、半落叶林及河岸林,但只限于较高密度及有常绿植物的地方。长毛吼猴与懒吼猴在危地马拉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细小地区是共域的。

行为

社会结构
长毛吼猴是群居的。它们的群族约有10-20个成员,一般有1-3只成年雄性及5-10只成年雌性,有些群族可以超过40个成员。群族内雄性地位较雌性高,而后生的则较年老的为高。较高级的可以选择食物及休息位置,而至上的雄性更可以有交配的权力。在群族内的成员之间很多都没有关系,因为大部份成员到达性成熟时就会离开群族。成年雄性的尾巴及白色阴囊。长毛吼猴很少会梳理,只有较高级的才会梳理较低级的吼猴。群族内的成员之间很少有攻击性的行为,就算有也会很快平息或悄悄的进行。长毛吼猴生活在10-60公顷的范围。它们很少会去保卫领地,而且很多时几个群族的领地会重叠。不过,当两个群族相遇时,它们会激烈地将对方排除出领地之外。一个群族平均每日会移动约750米。长毛吼猴很少会与共栖的其他猴子有接触,但有时会与卷尾猴有所冲突,而冲突往往是细小的卷尾猴引发。另外,两者的幼猴也会一起玩耍,或是一起在同一棵树觅食,而互不理睬。

食性
长毛吼猴主要是吃叶子,占了它们食物的50-75%。它们会选择觅食的树,较为喜欢幼嫩的叶子。由于一些叶子是有毒的,它们选择的目的正是要减低吸入毒素的水平。幼嫩的叶子一般含有较少的毒素及较多的养份,且较为容易消化。无花果树的叶子是它们较为喜欢吃的。虽然叶子数量丰富,但含有的能量却很低,它们因而只会选择较低能量的生活模式,如呼叫同伴及大部份时间都在休息。正在休息的雌性长毛吼猴。除了叶子外,长毛吼猴也会吃果实,数量可以占其食物的50%,有时甚至多于叶子。无花果是它们最喜欢吃的果实。其次的会是花朵,尤其是在罕季。它们会从食物中吸收水份,但有时也会在树孔中喝水。在雨季较多会在树孔中喝水。它们也会喝凤梨内的水。差不多所有的鬃毛吼猴也有三色视觉,与只有二色视觉的新世界猴有所分别。它们的视觉可能是与饮食习惯有关,可以帮助它们分辨较为红色的幼嫩叶子。

运动
长毛吼猴是日间活动及栖息于树上的。它们可以四肢行走、悬挂及攀树。它们有时会跳跃至另一树上。不过长毛吼猴其实是不怎么活跃的动物。它们整晚及四分之三日都是在睡觉的,而活跃的时间则是在觅食,每天只有4%是在社交的。这种生活模式是为适应低能量的食性。它们睡觉、休息或吃食时会以尾巴抓住树枝。它们只用尾巴就可以支撑整个身体重量,但很多时都是以尾巴及双脚来支撑。它们是会记着路线及利用标记,重回其觅食及休息处。

沟通
在树上吼叫的长毛吼猴。雄性长毛吼猴在暮晨及黄昏时份,或是受到骚扰时都会吼叫。它们的叫声很大,几公里远也可以听到,包括了咕噜声及重复的吼叫,历时达4-5秒。声浪是由其舌骨扩大。雄性的舌骨比相似体型的蜘蛛猴的舌骨大25倍,仿佛是鼓身一般。雌性的叫声较为高音,但声浪不及雄性。它们的叫声可以帮助互相定位,不用走来走去而要面对不必要的威胁。它们会以咯咯声来保持与群族的成员接触。正在折断树枝的鬃毛吼猴。长毛吼猴也会使用非声音的方式沟通。它们在感到苦恼的时候,会用手掌、脚掌、尾巴及胸部来摩擦尿液。它们也会将树枝在喉咙处摩擦,以留下体味。雌性会以嘴唇及舌头来邀请交配。从其生殖表现可以见到它们的情感状态,而群族成员摇摆树枝,似乎是游戏的表达。长毛吼猴在人类面前并没有分别。不过,当受到骚扰时,它们会向人类排尿或排粪。

使用工具
以往未曾见过长毛吼猴使用工具。但是自发现赤吼猴以树枝来攻击二趾树懒后,这使人认为长毛吼猴也有可能会使用工具,只是未被发现罢了。

相关资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长毛吼猴处于无危状态。不过它们的数量受到伐林的严重影响,部份群族更因此而要迁徙。幸好因长毛吼猴的低能量生活方式、细小的领地及寻找食物的能力,都使它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毛吼猴对于生态系统很重要,可以帮助散播种子,而种子经过消化道后可以帮助发芽。可以帮助散播种子及养份循环的蜣螂,似乎也是依赖鬃毛吼猴而生存。长毛吼猴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

视讯

🐒吼猴 Mono Auyador . Howler Monkeys ( Singe Hurleur )



参考文献

  1. 长毛吼猴.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