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衣衛服飾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衣衛服

來自網絡的圖片

錦衣衛服飾介紹錦衣衛是大明王朝最廣為人知的標籤之一,作為明朝特有的一支隊伍存在,他的出現可謂是萬眾矚目。武藝高強、飛檐走壁、衣着華麗、權勢滔天等等都是他的代表名詞。一直以來,錦衣衛都是特別的存在,獨立且凌駕於文武百官的行政機構,賦予了他們更多的權利。在影視劇中,我們都看到錦衣衛有專屬的服裝非常帥氣,那麼錦衣衛的服飾是什麼呢?錦衣衛的服飾有什麼講究?錦衣衛的服飾如何區分級別?[1]

錦衣衛服飾

錦衣衛高級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鬥牛服

1.飛魚服

監察百官這一條就讓錦衣衛的地位凌駕於眾人之上。同樣的,與地位相匹配的還有他們獨有的服飾——飛魚服。

飛魚類蟒,亦有二角。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為稍異,非真作飛魚形。飛魚紋,《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因能飛,所以一名飛魚,頭如龍,魚身一角,服式為衣分上下二截相連,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積。


飛魚服是次於蟒袍的一種隆重服飾。至正德年間,如武弁自參(將)游(擊)以下,都得飛魚服。嘉靖、隆慶年年間,這種服飾也頌及六部大臣及出鎮視師大帥等,有賞賜而服者。官員要有一定品級才允許着飛魚服。

服飾採用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娟合制而成,並繡上著名的飛魚紋,整個服飾呈現大紅色。所謂飛魚紋,並不是會飛的魚,而是一種龍首魚身的動物,這是皇帝幻想出來的生物。

製作工藝的複雜,選材的講究,花紋的奇特,都讓這件衣服華美異常,用精美絕倫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作為皇帝的儀仗隊,貼身伺候的侍衛,他們的出現自然也代表着天家的顏面,所穿之物就不能太過隨便。

一身大紅飛魚服、腰佩同樣絕美的繡春刀,這一出場就能震驚眾人的衣着,也就成為了錦衣衛的終極目標。不是所有錦衣衛都能穿上飛魚服,錦衣衛中同樣實行朝中百官的等級制度,有着固有的品階級別。而大紅飛魚服,就是屬於品階最高的人才能擁有的榮耀。

並且,因為錦衣衛特殊的地位存在,飛魚服也被當成一種皇帝信賴官員的一種賞賜。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常常賞賜飛魚服給一些武將,雖說作為賞賜的飛魚服除了飛魚之外,並沒有特殊的制式,但依然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隨之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中後期,全國上下只要有權有勢的人都喜歡穿着這類服飾,飛魚的標誌早已不僅僅專屬錦衣衛了。

2.蟒袍

錦衣衛中,除去華貴的飛魚服,還有比飛魚服更為珍貴、地位象徵更高的衣服——蟒服。蟒服:「蟒衣如像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歷史上,大多數似的朝代中蟒服都是太子的專用圖騰。

而在明朝,卻將蟒服作為錦衣衛高級領導者的專屬,這一點至今看來還匪夷所思。當然,能夠有資格穿着蟒服的人,也必須是皇帝十分信任的人,並且還必須由皇帝親賜。同樣,皇帝依然將蟒服作為了一種榮耀,賞賜給朝中受賞識的重臣,甚至連一些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宦官都有機會得到蟒服。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不過,雖然規矩是這樣,但通過查閱史書就能發現,歷史上真正得到蟒服的人沒幾個。

明史·輿服志》:「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繡蟒於左右,系以鸞帶。……次則飛魚……。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正向,尤貴。又有膝襴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補,當膝處橫織細雲蟒,蓋南郊及山陵扈從,便於乘馬也。或召對燕見,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襴有紅、黃之別耳。」

這段記載可知,蟒衣有單蟒,即繡兩條行蟒紋於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兩條行蟒外,在前胸後背加正面坐蟒紋,這是尊貴的式樣。至於曳撒是一種袍裙式服裝,於前胸後背飾蟒紋外,另在袍裙當膝處飾橫條式雲蟒紋裝飾,稱為膝襴。

3.鬥牛服

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虬屬獸鬥牛,故名。鬥牛服可不是服飾上繡上牛的圖樣,而是與皇帝常穿的龍袞服相似,因此它也是除蟒服之外,又一高品階的專屬服裝,朝中一品的大臣能穿着。

明史·輿服志三》:鬥牛服與蟒服、飛魚服,因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鬥牛服是次於蟒服、飛魚服的一種隆重服飾。

飛魚服、蟒服、鬥牛服,毫無疑問都是皇帝親賜的服裝,其代表的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雖說都是錦衣衛的服裝,但真正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飛魚服。由於是皇帝親賜的服裝,在穿着上也極為講究。不過,相比飛魚服、蟒服、鬥牛服的珍貴和少見,武備常服卻更能代表平日中的錦衣衛形象。它區別於前三種,是錦衣衛的錦繡常服。還有一些品階較低的錦衣衛以校尉官服為主要的官服,這兩類服飾明顯區別於明朝的武官服飾,成為獨立的存在。

錦衣衛中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風光無限,更多的還是平凡人,校尉官服的普遍存在就能說明這個問題。錦衣衛是世襲制職位,有些家族世世代代都是錦衣衛人,傳承的不僅是錦衣衛的職位還有校尉官服,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早已讓原本光鮮亮麗的校尉官服變得破爛不堪。

外省市的錦衣衛探子多為錦衣衛骨幹,但其實他們的衣着反而沒有在明朝京都的錦衣衛衣着華麗。辨認他們的方法也不再停留在服飾表面,而是依靠貼身令牌。畢竟在外當探子可是個高危行業,刀口舔血的日子,讓錦衣衛有着異於常人的警惕性,而偽裝也成為了他們的必備技能。由此,象徵身份的服裝自然就不能穿了。

服飾是一方面,另外還有他們的繡春刀,這是結合倭刀的特點,再以明朝的刀具為基礎,研製出來的一款佩刀,也是錦衣衛的絕對象徵。[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