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锡金海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锡金海棠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锡金海棠(学名:Malussikkimensis(Wenz.) Koehne ex C.K.Schneid.)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落叶小乔木,高6-8米;小枝幼时被绒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花6-10朵成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花梗长3.5-5厘米,初被绒毛。梨果倒卵状球形或梨形,直径10-1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5-6月开花,果实9月成熟。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锡金)、不丹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德钦)和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错亚东和定结)。生长于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地带。

锡金海棠可作苹果砧木种质资源,同时,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也具有科学意义。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基本内容

中文名:锡金海棠

门:被子植物门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亚目:蔷薇亚目

亚科:苹果亚科

种:锡金海棠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苹果属

分布区域:西藏云南(丽江、维西、德钦)

植物学史

原由雷德尔(Rehder,1940)定为山荆子近缘种的锡金海棠,俞德浚(1956)将它列为山荆子系的正式种。根据是幼叶在芽中呈席卷状,其他性状与山荆子亦略同。1970年朗根费尔德(Langenfeld)描述了锡金海棠的野生种为宿萼,雄蕊多数(30-50),花柱无毛等性状,将它移入多胜海棠组(Sect.DocyniopsisSchneid.)。通过类黄酮的检测这个改变遭到威廉姆斯(Williams,1982)的反对,因为锡金海棠与山荆子系的山荆子、毛山荆子和湖北海棠皆出现栎精葡萄糖甙的反应。

江宁拱提出锡金海棠幼叶为席卷式,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花柱无茸毛,实生苗性状有分离现象,幼叶有裂片,主张在山荆子组下成立锡金海棠系(Ser.SikkimensesJiang,Ser. nova)。1990年李育农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查证了该所采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自云南维西、德钦、文海和丽江等县的锡金海棠蜡叶标本,类型确多,果实大小不同,脱萼、宿萼皆有;1992年又在俄罗斯瓦维洛夫北高加索迈科普分所苹果属植物种质圃中观察到成行的几株锡金海棠成年树,满树果实都具有肉质较厚的萼片,叶皆为全缘,带回的种子生成的实生苗,幼叶在芽中呈对折席卷式,但叶片无裂片。而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88)的锡金海棠枝条嫁接成苗,叶基却偶见耳廓形裂片。

锡金海棠2n=34,51,67(Sax,1959),是一个多倍体种,同时也是一个无融合生殖种(Sampson,1968),不是原始种。在形态上虽然雄蕊多数(30-50),但幼叶不为对折式;在化学检J乙测上有山荆子系的反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湖北海棠类似;果实有宿萼与脱萼类型,实生苗幼叶有分裂类型;花柱光滑无毛,又与山荆子系和湖北海棠系的各种不相同。在其形态与牛化性状表现特殊的情况下,支持江宁拱在山荆子组下成立锡金海棠系(Ser.SikkimensesJiang,Ser. nova)的观点。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6-8米;小枝幼时被绒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绒毛,沿中脉及侧脉较密;叶柄长1-3.5厘米,幼时有绒毛,后逐渐脱落;托叶钻形,早落。

花6-10朵成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花梗长3.5-5厘米,初被绒毛,后渐落;花直径2.5-3厘米;萼筒椭圆形,萼片披针形,外面均被绒毛,逐渐脱落,花后萼片反折;花瓣白色,花蕾时外面粉红色,近圆形,有短爪,外被绒毛;雄25,雌30;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倒卵状球形或梨形,直径10-1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5-6月开花,果实9月成熟。

生长环境

锡金海棠分布区位于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地带。北有高原阻挡寒流,沿河谷又吹来印度洋湿润季风。因此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8.3-11.6℃,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全年无霜期4-5个月。土壤为酸性黄棕壤。常生于亚高山或河谷针阔叶混交林内,或疏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锡金)、不丹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德钦)和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错亚东和定结)。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播种前种子需要层积。用插条亦能繁殖。

病虫防治

培植锡金海棠,应该注意防治的是金龟子、卷叶虫、蚜虫、袋蛾和红蜘蛛等害虫,以及腐烂病、赤星病等。

危害症状: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多种锡金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树干及枝梢。一般每年4-5月开始发病,5-6月为盛发期,7月以后病势渐趋缓和。发病初期,树干上出现水溃状病斑,以后病部皮层腐烂,干缩下陷。后期长出许多黑色针状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具体的防治方法为清除病树,烧掉病枝,减少病菌来源。旱春喷施石硫合剂或在树干刷涂石灰剂。初发病时可在病斑上割成纵横相间约0.5厘米的刀痕,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杀菌剂。

主要价值

锡金海棠可作苹果砧木种质资源,同时,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也具有科学意义。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种群现状

稀有种。分布星散,植株稀少,生长缓慢,因森林过度砍伐,生境破坏,天然更新较差,已陷入濒危状态。

保护措施

建议在锡金海棠生长集中的产区建立自然保护点,并引种繁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正在进行引种繁殖研究。

植物文化

锡金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锡金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锡金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炫朝日。”形容锡金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锡金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锡金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锡金海棠了。

历史上以锡金海棠为题材的名画也不胜枚举,譬如宋代佚名《海棠蛱蝶图》,现代大师张大干晚年画的《海棠春睡图》等。[1]

参考文献

  1. 锡金海棠知网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