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铸铁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铸铁术

来自 360网 的图片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中国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己经运用鼓风炉来铸铁。除此, 能提供高温的煤是从4世纪, 或更早一些的时候开始作为燃料使用的。

简介

商周时期高度发展的青铜冶铸业,从生产能力到矿石燃料整备、筑炉、制范技术,为铸铁技术的发明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最初的铸铁件,形制与同类青铜铸件相近。铁矿石由竖炉熔炼,得到铁水后直接用陶范铸造。早期的铸铁都是高碳低硅的白口铁,性脆硬,易断裂。为使铸铁能制作生产工具,战国前期发明了韧性铸铁,通过脱碳热处理和石墨化热处理,分别获得脱碳不完全的白心韧性铸铁和黑心韧性铸铁[金相组织(黑心韧性铸铁)]。战国中期以后,铸铁器逐步取代铜、木、石、蚌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出土实物有犁、铧、铲、镰、锄、斧、锛、凿等。对铁器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铁范(铸铁金属型)的发明。1953年河北兴隆燕国冶铸遗址出土的铁范,曾用来铸造铁斧、锄、镰和车具。

评价

秦汉时期,冶铁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立49处铁官,促进了铸铁技术的推广和进步。汉代已有炉膛容积达40~50立方米的炼铁炉,使用人力、畜力和水力鼓风。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有专设的铸铁工区和高约 2米的化铁炉。铁范的应用在汉代更为普遍,除直接用来铸造各种生产工具和构件外,后来还用以铸造成形铁板,再通过脱碳热处理得到钢质板材,用以锻打成形器件。公元10世纪已能铸造重达50吨的特大型铁铸件。铸铁热处理技术在此期间有明显的进步。由于铸铁都用木炭熔炼,碳含量大都在共晶点附近,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属于较纯的铁碳合金。不少器件用铁范铸造,壁厚一般在3~5毫米,属于薄壁铸件。在实践中,已采用了较为合理的热处理规范,因而所得韧性铸铁件质量较好。白心韧性铸铁件多数处理完全,很少残留渗碳体和析出石墨。黑心韧性铸铁件多数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基体,一部分以铁素体或珠光体为基体,石墨形状与现代同类材质相近。特别是西汉后期已出现具有球状石墨的高强度铸铁,如巩县铁生沟出土的铁,在铁素体-珠光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典型的圆度较好的球状石墨,偏光下呈放射性状蚀、石墨高温分解、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检测,证实与现代球墨铸铁中的石墨球相似,被认为是铸后经退火形成的。这些工艺在南北朝时期仍被使用,对封建社会前期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生铁冶铸作为中国古代冶铁业的技术基础,对钢铁冶炼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

参考文献

  1. 铸铁术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