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银铃般的风铃草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铃般的风铃草啊》是俄国著名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的抒情诗。

作品原文

银铃般的风铃草啊,
是你在歌唱,还是我心的梦想?
粉红色圣像前的灯光
映在我金黄色的睫毛上。

那像鸽子用翅膀在水中嬉戏的
温顺的少年圣徒但愿不是我;
我的梦欢快而又柔美,
那梦中有彼岸的小树林。

我不需要坟墓的叹息,
也不想领会神秘的教义,
只是请教会我怎样才能
永远永远地不再苏醒。 [1]

诗歌特点

帕斯捷尔纳克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而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2]

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叶赛宁的诗词全集: 《星星》 《初雪》 《我记得》 《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 《梦幻》 《一去不再来》 《已经是夜晚,露珠》 《早安》[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