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铂系元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铂系元素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铂族金属,又称铂族元素。包括钌(Ru)、铑(Rh)、钯(Pd)、锇(Os)、铱(Ir)、铂(Pt)六种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第5,6周期。本族元素在宝石学中的应用广泛,其中钯金首饰-白色贵金属新宠,国际时尚流行饰品铂金、钯金为铂族里蕴藏量最小的两种矿物,此二种的冶金性质相当类似,因其同样稀有、用途相类似,所以常在各种应用上互做替代品。

铂族金属以其特别可贵的性能和资源珍稀而著称;与金、银合称“贵金属”。但其发现与利用相对于金、银来说要晚得多。金、银饰品在人类纪元之前的墓葬中就有发现,而人类对铂族金属的了解和利用,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中铂发现最早,1735 年由尤尔洛)发现,其余几种元素都迟至19世纪才陆续有所了解,如钯是1803年由沃拉斯顿发现,钌是1845年科劳斯(K.Claus)发现。虽然发现晚,但很快了解到它们有一些可贵的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和尖端技术中。因此被称为“现代贵金属”。据报道,从公元前4000年到19世纪末,全球累计产金2.9万t,19世纪世界平均年产金123t;到1973~1980年,世界平均年产金量达1375t。铂族金属的世界产量从1969年开始超过100t,80年代末便翻了一番,达到200t(张文朴,1997),90年代初年产近 300t。从这些数据不难体会出“贵金属”与“现代贵金属”深层的涵义:二者都是珍稀而贵重,而铂族元素虽然绝对数量比不上金、银,但其发展的速度深刻体现出“现代”的涵义。

特性

铂族金属既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它们的共同特性是:除了锇为蓝灰色,钌为钢灰色外,其余均为银白色;熔点高、强度大、电热性稳定、抗电火花蚀耗性高、抗腐蚀性优良、高温抗氧化性能强、催化活性良好。各自的特性又决定了不同的用途。例如铂还有良好的塑性和稳定的电阻与电阻温度系数,可锻造成铂丝、铂箔等;它不与氧直接化合,不被酸、碱侵蚀,只溶于热的王水中;钯可溶于浓硝酸,室温下能吸收其体积350~850倍的氢气。铑和铱不溶于王水,能与熔融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溶解于酸的化合物;锇与钌不溶于王水,却易氧化成四氧化物。它们的主要物理和机械性质见表3.17.1。

发现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铂。西班牙人到南美后,称自然铂为“小银”(platina)。使欧洲人知道“小银”的第一个人是西班牙人德·乌略阿。此后即参照platina命名铂为platinum。1741年伍德(C.Wood)把“小银”带到欧洲,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1803年英国人沃拉斯顿 (W.H.Wollaston)确立了提纯铂的工艺,同时还从铂的王水溶液中分离出两个新的元素钯和铑。前者按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Pallas命名为palladium;后者因为其盐类具有玫瑰红色,以希腊字rhodon(玫瑰)命名为rhodium。1804年英国人坦南特(S.Tennant)从自然铂的王水不溶物中发现了锇和铱。因为锇的四氧化物具有强挥发性并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味,铱的盐类呈多种色彩,分别以希腊字osme(气味)和iris(虹)命名为osmium和 iridium。1844年俄国人克劳斯(κ.κлаус)发现钌,以拉丁文Ruthenia(俄罗斯)命名为ruthenium。

当一个老年的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此时,原本的轻核就会结合为重核,也就会形成那些重金属,那些重核就留在四周的空间中,部分就来到了地球。

性质

主要物理性质

铂族金属除锇为蓝灰色金属外,其他均为银白色金属。大多数铂族金属都能吸收气体,特别是氢气。钯吸氢能力最强,常温下1体积钯能吸收900~2800体积的氢。在真空下加热到100℃,溶解的氢就完全放出来了。钯有吸氢和透氢的特性:一定体积的钯常温下能吸收比它本身大900倍甚至2800倍的氢气(见贮氢材料)。铂吸收氧的能力强,1体积铂可吸收70体积的氧。当粒度很细如铂黑、钯黑或呈胶态时,吸附能力更强,故它们有良好的催化特性。纯铂和钯有良好的延展性,不经中间退火的冷塑性变形量可达到90%以上,能加工成微米级的细丝和箔。铑和铱的高温强度很好,但冷塑性加工性能稍差。锇和钌硬度高,但机械加工性能差,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的金属钌在1150~1500℃时才能进行少量塑性加工,而锇即使在高温下也几乎不能进行塑性加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