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钱玄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
 
 
行 1: 行 1: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钱玄同
 +
| 外文名    = 
 +
| 图像    = 
 +
[[File:钱玄同.jpg|缩略图|center |[http://paper.dzwww.com/dzrb/IMAGE/20170630/13/13_13_0062.jpg 原图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0630/Articel13003MT.htm?from=singlemessage 来自大众网]]]
 +
| 出生日期 = 1887年9月12日
 +
| 出生地点 =  浙江吴兴
 +
| 逝世日期 = 1939年1月17日
 +
| 国籍    =   中国
 +
| 毕业院校    =   早稻田大学               
 +
| 职业    =   思想家、语文改革活动家,思想家
 +
| 别名    =   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
 +
| 主要成就 =   领导革命
 +
| 代表作品 =   《文字学音篇》<br>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  <br>  <br>
 +
}}
 +
''== 基本信息 ==
 +
* '''中文姓名:'''钱玄同<br>
 +
* '''外文名称:'''Xuantong qian<br>
 +
* '''国    籍:''' 中国<br>
 +
* '''民    族:''' 汉族<br>
 +
* '''出 生 地:'''浙江吴兴<br>
 +
* '''出生日期:'''1887年9月12日<br>
 +
* '''职    业:'''思想家、语文改革活动家,思想家<br>
 +
* '''毕业院校:'''早稻田大学<br>
 +
* '''代表作品:'''《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br>
 +
* '''主要成就:'''领导革命<br>
 +
* '''信    仰:'''共产主义<br>
 +
== 钱玄同 ==
 +
''' <big> 钱玄同</big>''', (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
 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 北京]]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五四]] ”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
== 人物生平 ==
 +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
 +
 
 +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时年18岁,在湖州剪辫,与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
 
 +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
 +
 
 +
1908年(光绪三十八年),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
 
 +
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
 +
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并敦请他人用白话作文。
 +
 
 +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
 +
 
 +
1913年(民国二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讲师。
 +
 
 +
1915年(民国四年),就任该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
 +
 
 +
1917-1927年,兼任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同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倡导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
 +
 
 +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
 +
 
 +
1917年(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会长是蔡元培。该会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采用。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对文学刍议的反应》,激烈反对作文"用典"即。他说:"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他 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象语代事实者, 尤为恶劣。"
 +
 
 +
1918年(民国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同年,钱先生成为《新青年》的轮流编辑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
1919年(民国八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同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出版了《国音字 典》,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成为教育标准,钱玄同起了关键作用。
 +
 
 +
1920年(民国九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对于汉字形体的改良……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钱玄同抄用的简体字,大部分是固有"拟体字",新造字则不多。但不论造新的还是采旧的,钱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张"是:减省笔画。钱玄同通过学术的方法,以学理来阐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并以自己的专长,通过学术的途径,为推进国语尽力。在论及"国音"、"京音"问题时,主张国语当以在现在社会上最占势力的普通话为根据,决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为根据。
 +
 
 +
钱玄同认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准备,因此他提出了十项筹备事项和五项"补偏救弊"的办法。
 +
 
 +
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4次大会上,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 ,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
 +
 
 +
1925年(民国十四年),钱玄同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并主持《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同年,钱玄同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
 
 +
1928年(民国十七年),钱玄同曾任辞典处国音大字典股主任。1928年7月12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电请钱玄同、黎锦熙为"国语统一会"的筹备员,改组国语统一筹备会。9月26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12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改称"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镇瀛、魏建功为常务委员。 [3]
 +
 
 +
1931年(民国二十年),钱玄同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
 +
 
 +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钱玄同与黎锦熙共任《中国大辞典》总编纂。
 +
 
 +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钱玄同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4]
 +
 
 +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此外,钱玄同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法、汉字横行书写等。
 +
 
 +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17日,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
 +
== 主要贡献 ==
 +
* 五四先锋
 +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催促新文学作品诞生并予以奖掖支持,是钱玄同"五四"时期又一历史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鲁迅在钱玄同的敦促下创作的。
 +
 
 +
1917年(民国六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内云:"顷见5号《新青年》胡适之先生《文学刍议》,极为佩服。其斥骈文不通之句,及主张白话体文学说最精辟……具此识力,而言改良文艺,其结果必佳良无疑。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
 +
 
 +
钱玄同认为:"六朝的骈文满纸堆垛词藻,毫无真实的情感,甚至用典故代替实事,删割他人名号,去迁就他的文章对偶,打开《文选》看,这种拙劣恶滥的文章,触目皆是。直至现在,还有一种妄人说,文章应该照这样做。《文选》文章为千古之正宗。这是第一种弄坏白话文的文妖。"[7]
 +
 
 +
钱玄同的出阵,使陈独秀、胡适在寂寞中深受鼓舞。尤其重要的是,钱玄同明确将"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确定为文学革命的对象,击中了当时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的要害。
 +
 
 +
钱玄同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制度,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写过一篇《关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两项战斗任务结合起来考虑,主张一面积极反抗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唤醒国人",使国人爱护自己的国家。钱玄同曾经主张"欧化",认为中国根本改革之路在"欧化"。他对"欧化"的解释是"全世界之现代文化,非欧洲人所私有,不过欧洲人闻道较早,比我们先走了几步。"[10]
 +
 
 +
钱玄同的观点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作为代表:
 +
 
 +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
* 语言贡献
 +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是国语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钱玄同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
 +
 
 +
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语文改革活动、文字、音韵和《说文》的研究等几个方面。钱玄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态度很坚决。
 +
 
 +
钱玄同在《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写作大纲》中提出改革大纲十三事,如用"国语"作文;规定语法之词序;小学课本、新闻纸旁注注音字母;文章加标点符号;用阿拉伯号码和算式书写数目字;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后来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一切在当时都很具建设性。
 +
 
 +
《文学学音篇》是钱玄同1917年在北京大学预科讲授文学学音韵部分的讲义。它是中国第一部音韵学通论性的著作,首次把古今字音的演变划分为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六个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音史分期方案;首次把近代音列入研究内容,指出《中原音韵》是近代北音的上源,拓宽了音韵学的研究范围。从历史的观念出发,钱玄同分五章系统论述了古今音韵的发展。他从"注重之点,尤在应用方面,不以考古为重"出发,把论述重点放在"于考古通今,其用甚大"的《广韵》和由读音统一会讨论制定。
 +
 
 +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中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10年,合计12220字)。
 +
 
 +
二、创建以白话文编辑的国语教科书。
 +
 
 +
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2300余字)。
 +
 
 +
四、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
 
 +
钱玄同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了大批英才。
 +
 
 +
* 史学贡献
 +
钱玄同在史学界也有相当的贡献。他既反对"泥古",又反对"蔑古"。他辨真伪,审虚实,求真信,成为了承袭清代道咸年间今文家极盛余绪而又启发现代用科学方法扩大辨伪运动的第一人。顾颉刚成为古史辨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这方面对他启发最大的是钱玄同,是钱玄同要他重新清理今古文之争的公案造成了他辨古史的动机。
 +
 
 +
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发表在《古史辨》上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
 +
 
 +
钱玄同一生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古史辨运动以及音韵学诸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 思想观点 ==
 +
* 反纲常名教
 +
钱玄同出身于清末一个旧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他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反对也最坚决,激烈的言论很多,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
 +
 
 +
钱玄同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
 +
 
 +
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一个是鬼一个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
 +
 
 +
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家攻击古文家伪造,这话对;古文家攻击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这话也对。我们今天,该用古文家的话来批评今文家,又该用今文家的话来批评古文家,把他们的假面具一齐撕破。"
 +
 
 +
顾颉刚认为这是一个极锐利、极彻底的批评,是一个击碎玉连环的解决方法:"我的眼前仿佛已经打开一座门,让我们进去对这个二千余年来学术史上的一件大公案作最后的解决。"
 +
* 主张一夫一妻
 +
旧社会文人嫖娼、纳妾都是平常事,钱先生从不嫖娼。有人以他妻子徐婠贞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妾,钱先生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钱先生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
 +
* 倡导自由恋爱
 +
钱玄同反对包办婚姻,主张自由恋爱,大力支持长子钱秉雄自由恋爱,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绝对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钱先生亲自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百余人到中山公园今雨轩,为其长子举行订婚仪式。钱先生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并再次大声呼吁:"反对包办式的婚姻!
 +
== 人物轶事 ==
 +
* 催生狂人日记
 +
如果没有钱玄同的劝说,中国文学史上或许没有鲁迅这个名字。
 +
 
 +
1917年(民国六年)初,钱先生在向《新青年》撰稿期间,经常劝说周氏兄弟为《新青年》撰稿。周作人很快就有稿子交来,而其兄周树人却迟迟没有动手。
 +
 
 +
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的1917年8月,钱玄同跟周氏兄弟在补树书屋的老槐树下有一场石破天惊的谈话:
 +
 
 +
钱:"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答:"没有什么用处。"钱又追问:"那么,你抄他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钱玄同再一次建议说:"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周树人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立刻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钱玄同这句话切中要害,打动了周树人的心,使周走出隐默,终于写出了震耳发聩的抨击旧礼教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从此,周树人一发而不可收,小说、杂文等作品不断,在同旧世界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8]
 +
 
 +
* 巧演双簧戏
 +
1917年(民国六年)初,在北京高师国文部任教授的钱玄同就开始给《新青年》杂志投稿,积极支持文学革命,参加国语研究会。1918年(民国八年),为扩大《新青年》的影响,特别是要对一些守旧派思想进行全面批判,钱玄同和刘半农经过一番策划求,决定以一反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写文章,引起争论,批驳那些腐朽落后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
 +
1918年(民国八年)3月,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洋洋洒洒数千言,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攻击主张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刘半农撰写了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把实无其人的王敬轩批驳得体无完肤。这实际上是钱、刘二人演出的一场"双簧"戏,故意制造一场论战,以便把问题引向深入,唤起社会的注意。鲁迅后来称这场论战是一场"大仗"。
 +
 
 +
钱、刘的"双簧"戏上演后不久,真正的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确实跳了出来。他们因王敬轩被批驳而坐立不安,要为王敬轩鸣不平了。
 +
 
 +
1919年(民国九年)春,赫赫有名的桐城派代表林琴南在上海《新申报》上的《蠡叟丛谈》中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新青年》的几个编辑,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陈独秀以狄莫影射胡适,以浙江人金心异影射钱玄同。林琴南在小说里幻想出一个英雄"荆生",让这个伟丈夫寻衅闹事痛打田、狄、金三人,发泄他维护旧礼教、反对新文化的积怨,从精神上满足了卫道者们的私怨。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
 
 +
为表示对林琴南使用的卑劣手段的蔑视,钱玄同虽有很多笔名,又常以"金心异"自称,鲁迅也常以"心异兄"、"心翁"称之。他们都曾使用"金心异"这个名字写文章,"回敬"过林琴南的诽谤、攻击。
 +
 
 +
* 一生死过三次的人
 +
钱玄同很唯物,从不讳言"死"字。
 +
 
 +
1927年(民国十六年),钱先生年届40时,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当时正值张作霖进北京自称大元帅,白色恐怖笼罩,为避免引起麻烦,这个专刊并没有刊行。但在与南方交换广告时,这个专刊的要目在南方某刊物上登出来了。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致信函悼唁,在北京演出了一场悼念活人的闹剧。
 +
 
 +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夏,北平汉奸文人、伪古物陈列所所长钱桐病故。汉口的英文《楚报》误将钱桐为钱玄同,发了消息。他在南方的学子见到后,非常悲痛。虽北平已沦陷,仍有人寄去挽联等悼唁。家里人收到后,都瞒着他烧掉了,怕他生气,因为他对接受日伪聘任的人有切齿之恨。
 +
 
 +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为解决李大钊子女生活困窘和筹措赴延安的路费,钱先生拖着病体,四处联系变卖大钊的藏书。1月17日傍晚,钱先生从外面回来,即感身体疲惫、头痛,立刻送往医院,确诊为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仅52岁。
 +
 
 +
* 从不判卷
 +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处任教。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其中之一即是:他从不批改学生们的考卷。
 +
 
 +
北京大学为此特意刻了一枚木质图章,上书"及格"二字。钱玄同收到考卷后,即直接送到教务室,由教务室统一盖上及格的图章,而后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别记入学分档案。
 +
 
 +
北大的宽容态度,使钱先生对自己的做法愈发地得意,竟向外四处推广,及至他到燕京大学兼课时,仍旧照此办理。不料此番他碰了个钉子:学校方面竟将他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样退回。钱先生毫不退让,又将考卷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校方很是生气,警告钱先生,如再次拒绝判卷,将按照校纪对他进行惩罚,扣发相当数额的薪金。钱先生对此立即作书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从命,现将薪金全数奉还。"并在信内附上钞票若干。
 +
 
 +
钱先生从不判卷的大名,从此在北京城内四处传开。
 +
 
 +
另外,钱玄同虽说在判卷方面架子极大,但说到治学求知,钱先生则是虚怀若谷,常常不耻下问,体现了一位著名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
 +
 
 +
* 幽默教授
 +
钱玄同口才流利,思维敏捷,讲课时滔滔不绝,风趣诙谐,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
 +
 
 +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
 +
 
 +
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
 +
 
 +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
 
 +
* 钱氏日记
 +
钱玄同以"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为一生的座右铭。所以其一生的主张都与他的这种其率真坦荡不无关系,且在日记里面也有展示,使钱玄同日记充分显示出历史碎片的原生态特点。
 +
 
 +
比如1917年9月30日是旧历中秋节,鲁迅的日记甚为简洁。而在同一天钱玄同的日记中则不然:"今天是旧历的中秋节。我这几年以来很厌恶这个不适于实用的阴历,因此,遇着阴历的过年过节总劝婠贞不要有什么举动。所以今天家里一切照常。午后二时访蓬仙。四时起偕蓬仙同访豫才启明。蓬仙先归,我即在绍兴馆吃夜饭。谈到十一时才回家宿矣。"
 +
 
 +
钱玄同的日记,里面也记录了他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都有齐心记载。
 +
 
 +
作为文化名人,钱玄同一生交游很广,他的日记也因此有了关于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黄侃等许多历史人物的具体文字记录,这些都是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钱玄同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治学范围涉及经学、史学、文字学以及音韵学等许多方面,他在日记中常有自己读书的心得和治学的思考。
 +
 
 +
* 尊敬师长
 +
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20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
 +
 
 +
钱玄同出生时,父亲已62岁,哥哥已34岁,父兄对他管教甚严。少年时父母双亡,一直跟随兄嫂生活,凡事必禀命于兄长。钱先生对兄嫂十分尊敬,每到阴历年必携妻、儿一起到哥哥家拜祖先。钱先生到晚年时,已80高龄的嫂子编著关于清代闺媛诗文,钱先生亲自去复印、校对,并为此书编了一个依"广韵"排列姓名的索引。钱先生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侄子们也十分友爱。
 +
== 五四先锋 ==
 +
* 八十年前
 +
有一位三十二、三岁的中年人在四处奔波。他身材不高,戴着近视眼镜;夏天穿件竹布长衫,腋下夹一个黑皮包。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了高谈阔论的声音。他就是钱玄同。之所以四处奔波,是为了约稿,或跟友人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内云:“顷见5号《新青年》胡适之先生《文学刍议》,极为佩服。其斥骈文不通之句,及主张白话体文学说最精辟……具此识力,而言改良文艺,其结果必佳良无疑。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钱玄同的出阵,使陈独秀、胡适在寂寞中深受鼓舞。陈独秀对钱玄同的“崇论宏议”表示“钦佩莫名”。他在复钱玄同信中说:“以先生之声韵训诂学大家而提倡通俗的新文学,何忧全国不景从也。”胡适说,钱玄同对他的赏识使他“受宠若惊”,“自信心更强了”;又说,“钱教授是位古文大家。他居然也对我们有如此同情的反应,实在使我们声势一振。”尤其重要的是,钱玄同将“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确定为文学革命的对象,击中了当时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的要害。钱玄同认为:“六朝的骈文满纸堆垛词藻,毫无真实的情感,甚至用典故代替实事,删割他人名号,去迁就他的文章对偶,打开《文选》看,这种拙劣恶滥的文章,触目皆是。直至现在,还有一种妄人说,文章应该照这样做。《文选》文章为千古之正宗。这是第一种弄坏白话文的文妖。”可见,钱玄同是从更新文学观念和促使文章发展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的角度反对“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的。
 +
 
 +
作为文学革命的声援者和呐喊者,钱玄同并不兼事创作,一生未做过一首新体诗。但是,钱玄同却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早在清末留学时期他就跟章太炎先生合办《教育今语杂志》,用白话文撰写论文。坊间流行的《章太炎的白话文》一书,文章多出自钱玄同手笔。归国后他又在浙江办过《通俗白话报》。第一篇近于白话的论学书,就是钱玄同与陈独秀在《新青年》3卷6号发表的通信。《新青年》杂志从4卷1号起刊登白话文章,使用标点符号,也是钱玄同宣传、鼓动、争取的结果。此后,钱玄同用白话撰写了大批杂文,对守旧文人和封建遗老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的文风慷慨豪放,有如长风穿谷,奔流击石,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均有较高建树。
 +
 
 +
催促新文学作品诞生并予以奖掖支持,是钱玄同“五四”时期又一历史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鲁迅在钱玄同的敦促下创作的。为约请鲁迅替《新青年》写稿,钱玄同常于下午4时来到绍兴会馆,一直聊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到位于琉璃厂的北高师教员宿舍——他把这种长谈戏称为“生根”,意即坐下不走,屁股生根。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的1917年8月,钱玄同跟周氏兄弟在补树书屋的老槐树下有一场石破天惊的谈话。当时鲁迅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岁月。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斩钉截铁地反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鲁迅终于答应了钱玄同的请求,写出了振耳发聩的《狂人日记》。对于胡适尝试用现代白话作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用古语,不抄袭前人诗里说过的话,钱玄同表示“非常佩服,非常赞成”,赞扬他“知”了就“行”,以身作则,做社会的先导。
 +
 
 +
然而,钱玄同的学术造诣主要还是体现在文字学中的音韵部分。他既得章太炎先生真传,又能综合顾(炎武)、江(永)、孔(广森)、段(玉裁)、戴(震)、严(可均)诸家之长,铸古融今,自创系统。由于他能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古韵,卓然成为音韵学界“古今中外派”的集大成人物。
 +
== 国语运动 ==
 +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二、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四、提倡世界语。五、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此外,他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了大批英才。
 +
 
 +
在评介钱玄同的学术成就时,我们决不能忽视他在史学界的贡献。他既反对“泥古”,又反对“蔑古”。他辨真伪,审虚实,求真信,成为了承袭清代道咸年间今文家极盛余绪而又启发现代用科学方法扩大辨伪运动的第一人。一般人多以顾颉刚为古史辨运动的领袖人物,殊不知在这方面对他启发最大的是钱玄同,是钱玄同要他重新清理今古文之争的公案造成了他辨古史的动机。早在1920年,钱玄同对顾颉刚说:“今文家攻击古文家伪造,这话对;古文家攻击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这话也对。我们今天,该用古文家的话来批评今文家,又该用今文家的话来批评古文家,把他们的假面具一齐撕破。”顾颉刚认为这是一个极锐利、极彻底的批评,是一个击碎玉连环的解决方法。他回忆说:“我的眼前仿佛已经打开一座门,让我们进去对这个二千余年来学术史上的一件大公案作最后的解决。”
 +
 
 +
任何人的学术成就都不是孤立取得的,都不可能与其人格无关。凡是跟钱玄同先生接交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论学无门户之见。与人交谈时话多而急,庄谐杂出,尤娴于近代秘闻轶事。“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就是他的处世原则。他坚信凡事总是前进,决无倒退之理,因而能服膺真理,追赶时代。他年少时一度赞同保皇派主张,认为“皇帝圣明,德泽广被”,因而撕毁谭嗣同的《仁学》,斥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訄书》是“叛逆之论”。1903年至1904年间受章太炎、邹容影响,很快就确立了民族民主革命立场,剪辫排满,义不帝清。
 +
 
 +
不过,钱玄同也有一个遭人非议之处,那就是偏激。钱玄同也承认,他的主张常涉两个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但这种“偏谬精神”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内核,其核心是反封建精神。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坚兵难摧敌垒。
 +
 
 +
钱玄同晚年因国事蜩螗,外寇侵凌,常满腔孤愤,抑郁难语,“魂忽忽若有之,出不知其所往”。自热河沦陷后,他有约三个月光景谢绝饮宴。但同时也使他更坚定了反帝爱国立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曾经留日的钱玄同即与日人断绝交往。1933年5月,他书写了《中华民国华北军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抗日战死将士墓碑》。1936年,他跟北平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提出抗日救国七条要求。日寇占领北平后,钱玄同复名钱夏,表示是“夏”而非“夷”,决不做敌伪的顺民。他蛰居养疴,誓不?伪命。1939年1月17日因右脑溢血猝逝,终年52周岁。
 +
 
 +
钱玄同一生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古史辨运动以及音韵学诸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的国家、民族决不会忘记这种使它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人物。由于钱玄同多议论,少著述;加之他对于旧作采取了一种近乎苛求的态度,以致他的文章还从来没有系统搜集,辑佚成册。虽然钱玄同并未因其少著专书而损及其学术声誉,但他的文章未能结集出版,毕竟影响了他学说的传播,不利于对他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历史定位。
 +
== 人物评价 ==
 +
* 恃才傲物
 +
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同的二公子。
 +
 
 +
钱玄同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62岁,难怪会有一个大34岁的大哥钱恂。父亲死时,钱玄同还小,长兄为父,因此他对大哥钱恂很畏惧,钱恂是晚清的名人,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做过外交官,知道满人怎么回事,所以思想颇开放。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像他这种有违教诲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
 
 +
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逆徒。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
 
 +
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都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
 
 +
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年代初,章太炎带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都给我念日语字母。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在日本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有什么好吵的。
 +
 
 +
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临了却分道扬镳。众所周知,鲁迅写小说,是因为受一个叫金心异的人教唆,金心异就是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钱玄同把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钱玄同似乎更愿意和周作人作朋友,对鲁迅则敬而远之。鲁迅死了以后,钱玄同写文章纪念,不愿多谈对方的不是,然而对鲁迅情书中提及他的那几句话,依然耿耿于怀。因此,他只说他们之间曾经很投机,说鲁迅“治学谨严”,但是“多疑,轻信,迁怒”。对于曾经大吵过一架的黄侃,在他死后,钱玄同的评价是“小学本师传”、“文章宗六代”,说他是同门中的“隽才”,这里面显然有客气的成分,因为毕竟走的不是一条路。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
 
 +
客观地说,钱玄同和鲁迅还应该算是同路人,他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人各有志,钱玄同的奋斗目标,和刘半农一致,是语音方面的革命。刘半农带着大批科学仪器,从法国载誉归来,钱玄同曾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音。
 +
 
 +
* 反纲常名教的完人
 +
钱玄同出身于清末一个旧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所以,他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反对也最坚决,激烈的言论很多,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极守礼法的人。
 +
 
 +
钱玄同出生时,父亲已62岁,哥哥已34岁,父兄对他管教甚严。他少年时父母双亡,一直跟随兄嫂生活,凡事必禀命于兄长。他对兄嫂十分尊敬,每到阴历年必携妻、儿一起到哥哥家拜祖先。钱玄同到晚年,已80高龄的嫂子编著关于清代闺媛诗文,他亲自去复印、校对,并为此书编了一个依"广韵"排列姓名的索引。他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侄子们也十分友爱。
 +
 
 +
钱玄同反对包办婚姻,主张自由恋爱。但他与由哥哥包办的妻子徐□贞关系非常和谐。妻子身体不好,他关心体贴,照顾周到。旧社会文人嫖娼、纳妾都是平常事,钱玄同从不嫖娼,说“如此便对学生不起。”有人以他妻子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妾,他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他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
 
 +
他大力支持长子秉雄自由恋爱,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绝对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他亲自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百余人到中山公园今雨轩,为其长子举行订婚仪式。他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并再次大声呼吁:“反对包办式的婚姻!“后来,他又请黎锦熙等挚友为长子的《订婚纪念册》签名留念。
 +
 
 +
钱玄同在思想上勇于冲破旧礼教的揭绊,而行为上则严于律己,看似矛盾,实则是言行高尚的统一。黎锦熙就曾说:"钱先生自己一生在纲常名教中,可真算得一个‘完人’。又说:“他一生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之‘功利主义’,墨家的人生观。”
 +
 
 +
* 幽默教授
 +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钱玄同30年代起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
 
 +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
 +
 
 +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学生听了都大笑。
 +
 
 +
从不判卷子的教授
 +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其中之一即是:他从不批改学生们的考卷。
 +
 
 +
钱玄同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处任教,各校对这位大学者的这一“陋习”虽说无可奈何,但也各有对策。
 +
 
 +
北京大学为此特意刻了一枚木质图章,上书“及格”二字。钱玄同收到考卷后,即直接送到教务室,由教务室统一盖上及格的图章,而后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别记入学分档案。
 +
 
 +
北大的宽容态度,使钱先生对自己的做法愈发地得意,竟向外四处推广,及至他到燕京大学兼课时,仍旧照此办理。不料此番他碰了个钉子:学校方面竟将他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样退回。钱先生登时也来了脾气,毫不退让,又将考卷原封不动地退了回丸校方很是生气,警告钱先生,如再次拒绝判卷,将按照校纪对他进行惩罚,拍发相当数额的薪金。钱先生对此立即作书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从命,现将薪金全数奉还。”信内附钞票若干。
 +
 
 +
这场官司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但钱玄同从不判卷的大名,却从此在北京城内四处传开。
 +
 
 +
* 不耻下问
 +
钱玄同虽说在判卷方面架子极大,但说到治学求知,钱先生则是虚怀若谷,常常不耻下问,充分体现了一位著名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
 +
 
 +
钱玄同在北大讲授的是音韵学。他口才流利,思维敏捷,讲课时滔滔不绝,风趣诙谐,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在一堂讲授广东音韵的课后,他竟收到了一位广东籍学生李锡予的信,对他的讲授提出了不同意见。
 +
 
 +
钱玄同认真地阅读了李锡予的来信,认为李讲的有道理。下次上课时,钱先生当众宣读了李的来信,他不仅表扬了李锡予,还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确实是不甚了解。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都能独立思考,对他讲课中的不当之处,多多提出批评与纠正。钱玄同作为闻名中外的著名人物,竟能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求教。他这种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地赢得了广大师生们的尊敬

於 2019年1月13日 (日) 20:03 的最新修訂

錢玄同
出生 1887年9月12日
浙江吳興
逝世 1939年1月17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原名錢夏,字德潛,號疑古
職業 思想家、語文改革活動家,思想家

== 基本信息 ==

  • 中文姓名:錢玄同
  • 外文名稱:Xuantong qian
  • 國 籍: 中國
  • 民 族: 漢族
  • 出 生 地:浙江吳興
  • 出生日期:1887年9月12日
  • 職 業:思想家、語文改革活動家,思想家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 代表作品:《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
  • 主要成就:領導革命
  • 信 仰:共產主義

錢玄同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德潛,又號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將號綴於名字之前,稱為疑古玄同。五四運動前夕改名玄同。漢族,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 1887年9月12日(農曆清光緒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錢玄同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五四」時期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議並參加擬制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20世紀初在日本留學。三十年代還為《世界日報》副刊《世界語之光》題寫刊名。著有《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古音無邪紐證》等論文。

人物生平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於[[浙江吳興(清湖州府歸安縣)。

1904年(光緒三十年),時年18歲,在湖州剪辮,與友共辦《湖州白話報》,封面上只寫"甲辰年"、不書光緒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習師範,與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會。

1908年(光緒三十八年),始與魯迅黃侃等人師從章太炎學國學,研究音韻、訓詁及《說文解字》。

1910年(宣統二年)回國後曾任中學教員、浙江省教育總署教育司視學、北京高等師範附中教員、高等師範國文系教授、 北京大學教授、《新青年》編輯、北平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率先在《新青年》上發表致陳獨秀的白話信,並敦請他人用白話作文。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錢玄同先在杭州教育專署任科員、視學。

1913年(民國二年)到北京,任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附屬中學國文、經學講師。

1915年(民國四年),就任該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文字學教授。

1917-1927年,兼任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同年他向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投稿,倡導文學革命,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揭幕人之一,成為倡導新文化,攻擊封建主義,提倡民主、科學的勇士。

錢玄同從1913年到北京高等師範執教,連續在北京師範大學任專任教授二十餘年。他講授的課程,以音韻學為主,還有"說文研究""經學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書真偽略說"等。並長期任國文系主任。

1917年(民國六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為會員,會長是蔡元培。該會宗旨是研究本國語言選定標準,以備教育界採用。兼任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常駐幹事,致力國語運動。他在《新青年》上發表《對文學芻議的反應》,激烈反對作文"用典"即。他說:"凡用典者,無論工拙,皆為行文之疵病。"他 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象語代事實者, 尤為惡劣。"

1918年(民國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議和影響下第4卷第1號開始用白話文出版。同年,錢先生成為《新青年》的輪流編輯之一。在這期間,他曾動員魯迅給《新青年》寫文章。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他寫出的頭一篇作品,並且頭一次用魯迅作筆名。 1919年(民國八年),他成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會員,並任常駐幹事。同年,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出版了《國音字 典》,最終由教育部公布成為教育標準,錢玄同起了關鍵作用。

1920年(民國九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號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提出:"對於漢字形體的改良……選取普通常用的字約三千左右,凡筆畫繁複的,都定他一個較簡單的寫法。"錢玄同抄用的簡體字,大部分是固有"擬體字",新造字則不多。但不論造新的還是采舊的,錢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張"是:減省筆畫。錢玄同通過學術的方法,以學理來闡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並以自己的專長,通過學術的途徑,為推進國語盡力。在論及"國音"、"京音"問題時,主張國語當以在現在社會上最占勢力的普通話為根據,決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為根據。

錢玄同認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準備,因此他提出了十項籌備事項和五項"補偏救弊"的辦法。

1922年(民國十一年),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4次大會上,錢玄同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 ,並成為"漢字省體委員會"委員。

1925年(民國十四年),錢玄同與黎錦熙一起創辦並主持《國語周刊》。"國語統一籌備會"於1928年改組為"籌備委員會",於1935年又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他都一直任常務委員。同年,錢玄同抱病堅持起草了《第一批簡字表》。可以說,建國以後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錢玄同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做過很多堅實的奠基工作,他稱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驅。

1928年(民國十七年),錢玄同曾任辭典處國音大字典股主任。1928年7月12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即教育部)電請錢玄同、黎錦熙為"國語統一會"的籌備員,改組國語統一籌備會。9月26日,中華民國大學院正式公布"國語羅馬字"。12月國語統一籌備會改稱"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錢玄同、黎錦熙、陳懋治、汪怡、沈頤、白鎮瀛、魏建功為常務委員。 [3]

1931年(民國二十年),錢玄同任國音字母講習所所長。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錢玄同與黎錦熙共任《中國大辭典》總編纂。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錢玄同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並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共2300多字。[4]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大學院公布了其中的324個字。這是歷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簡化漢字。此外,錢玄同還倡導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阿拉伯數字、公元紀年法、漢字橫行書寫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17日,錢玄同忽然右腦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國醫院逝世。

主要貢獻

  • 五四先鋒

在"五四""文學革命的前驅者中,錢玄同可說是一員驍將,一位急先鋒。他雖然並不是發難者,但卻最早給發難者以強有力的支持。催促新文學作品誕生並予以獎掖支持,是錢玄同"五四"時期又一歷史貢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魯迅在錢玄同的敦促下創作的。

1917年(民國六年)初,當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之後,錢玄同立即在該刊2卷6號發表《通信》作為聲援,內云:"頃見5號《新青年》胡適之先生《文學芻議》,極為佩服。其斥駢文不通之句,及主張白話體文學說最精闢……具此識力,而言改良文藝,其結果必佳良無疑。惟選學妖孽、桐城謬種,見此又不知若何咒罵。"

錢玄同認為:"六朝的駢文滿紙堆垛詞藻,毫無真實的情感,甚至用典故代替實事,刪割他人名號,去遷就他的文章對偶,打開《文選》看,這種拙劣惡濫的文章,觸目皆是。直至現在,還有一種妄人說,文章應該照這樣做。《文選》文章為千古之正宗。這是第一種弄壞白話文的文妖。"[7]

錢玄同的出陣,使陳獨秀、胡適在寂寞中深受鼓舞。尤其重要的是,錢玄同明確將"桐城謬種"和"選學妖孽"確定為文學革命的對象,擊中了當時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選》所選駢體文的舊派文人的要害。

錢玄同反對封建主義文化制度,也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寫過一篇《關於反抗帝國主義》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兩項戰鬥任務結合起來考慮,主張一面積極反抗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學思想和現代的文化知識"喚醒國人",使國人愛護自己的國家。錢玄同曾經主張"歐化",認為中國根本改革之路在"歐化"。他對"歐化"的解釋是"全世界之現代文化,非歐洲人所私有,不過歐洲人聞道較早,比我們先走了幾步。"[10]

錢玄同的觀點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作為代表:

"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 語言貢獻

在中國近現代的國語運動中,錢玄同是國語運動的積極參加者。錢玄同早年積極宣傳漢語改用拼音文字,曾採用國際音標制定漢語拼音字母。

在語言文字學方面的主要貢獻集中體現在語文改革活動、文字、音韻和《說文》的研究等幾個方面。錢玄同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態度很堅決。

錢玄同在《論應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寫作大綱》中提出改革大綱十三事,如用"國語"作文;規定語法之詞序;小學課本、新聞紙旁註注音字母;文章加標點符號;用阿拉伯號碼和算式書寫數目字;用公元紀年;書寫方式改左行直下為右行橫迤等,都是有關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後來和趙元任、黎錦熙等數人共同制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這一切在當時都很具建設性。

《文學學音篇》是錢玄同1917年在北京大學預科講授文學學音韻部分的講義。它是中國第一部音韻學通論性的著作,首次把古今字音的演變劃分為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現代六個時期,形成了第一個完整的漢語語音史分期方案;首次把近代音列入研究內容,指出《中原音韻》是近代北音的上源,拓寬了音韻學的研究範圍。從歷史的觀念出發,錢玄同分五章系統論述了古今音韻的發展。他從"注重之點,尤在應用方面,不以考古為重"出發,把論述重點放在"於考古通今,其用甚大"的《廣韻》和由讀音統一會討論制定。

錢玄同在國語運動中的建樹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定國音常用字彙(歷時10年,合計12220字)。

二、創建以白話文編輯的國語教科書。

三、起草《第一批簡體字表》(計2300餘字)。

四、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錢玄同執教近三十年,開設過"古音考據沿革"、"中國音韻沿革""說文研究"等課程,為中國語言學界培養了大批英才。

  • 史學貢獻

錢玄同在史學界也有相當的貢獻。他既反對"泥古",又反對"蔑古"。他辨真偽,審虛實,求真信,成為了承襲清代道咸年間今文家極盛餘緒而又啟發現代用科學方法擴大辨偽運動的第一人。顧頡剛成為古史辨運動的領袖人物,在這方面對他啟發最大的是錢玄同,是錢玄同要他重新清理今古文之爭的公案造成了他辨古史的動機。

錢玄同對於"經學"創見甚多。他有兩句名言:"考古務求其真,致用務求其適。"他發表在《古史辨》上討論上古歷史和儒家經書的文章,獨見很多,影響很大。郭沫若對錢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觀點非常讚賞,說:"這些見解與鄙見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發的。"

錢玄同一生在新文學運動、新文化運動、國語運動、古史辨運動以及音韻學諸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思想觀點

  • 反綱常名教

錢玄同出身於清末一個舊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禮教頗多頗嚴。他對三綱五常等舊禮教最痛恨,反對也最堅決,激烈的言論很多,是一個敢於向舊禮教宣戰的先鋒大將。

錢玄同自號"疑古玄同",對過去的大師,常持堅決否定態度。20年代初,錢玄同和大學剛畢業的顧頡剛討論今古文,以《聊齋志異》上的故事舉例,說明他們這一代學人治學應該有的態度:

書生桑生先後接納了兩名女子,這兩個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擊,一個說對方是鬼,一個說對方是狐,桑生起初以為她們只是妒忌,說着玩玩,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發現她們果然一個是鬼一個是狐,事實證明兩個女人說得都對。

這個故事正好可以用來面對今古文之爭:"今文家攻擊古文家偽造,這話對;古文家攻擊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這話也對。我們今天,該用古文家的話來批評今文家,又該用今文家的話來批評古文家,把他們的假面具一齊撕破。"

顧頡剛認為這是一個極銳利、極徹底的批評,是一個擊碎玉連環的解決方法:"我的眼前仿佛已經打開一座門,讓我們進去對這個二千餘年來學術史上的一件大公案作最後的解決。"

  • 主張一夫一妻

舊社會文人嫖娼、納妾都是平常事,錢先生從不嫖娼。有人以他妻子徐婠貞身體不好為由勸他納妾,錢先生嚴辭拒絕,說:"《新青年》主張一夫一妻,豈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錢先生還說:"三綱像三條麻繩,纏在我們的頭上,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一代代纏下去,纏了兩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這頭上纏的三條麻繩。我們以後絕對不許再把這三條麻繩纏在孩子們頭上!可是我們自己頭上的麻繩不要解下來,至少新文化運動者不要解下來,再至少我自己就永遠不會解下來。為什麼呢?我若解了下來,反對新文化維持舊禮教的人,就要說我們之所以大呼解放,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來自私自利,新文化還有什麼信用?還有什麼效力?還有什麼價值?"

  • 倡導自由戀愛

錢玄同反對包辦婚姻,主張自由戀愛,大力支持長子錢秉雄自由戀愛,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絕對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錢先生親自發請柬邀請親朋好友百餘人到中山公園今雨軒,為其長子舉行訂婚儀式。錢先生即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稱讚自由戀愛是進步,並再次大聲呼籲:"反對包辦式的婚姻!

人物軼事

  • 催生狂人日記

如果沒有錢玄同的勸說,中國文學史上或許沒有魯迅這個名字。

1917年(民國六年)初,錢先生在向《新青年》撰稿期間,經常勸說周氏兄弟為《新青年》撰稿。周作人很快就有稿子交來,而其兄周樹人卻遲遲沒有動手。

張勳復辟失敗之後的1917年8月,錢玄同跟周氏兄弟在補樹書屋的老槐樹下有一場石破天驚的談話:

錢:"你抄了這些有什麼用?"答:"沒有什麼用處。"錢又追問:"那麼,你抄他是什麼意思呢?""沒有什麼意思。"錢玄同再一次建議說:"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周樹人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並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錢玄同立刻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錢玄同這句話切中要害,打動了周樹人的心,使周走出隱默,終於寫出了震耳發聵的抨擊舊禮教的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發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號上,署名魯迅。從此,周樹人一發而不可收,小說、雜文等作品不斷,在同舊世界的鬥爭中,衝鋒陷陣,所向披靡,成為文化革命的主將。[8]

  • 巧演雙簧戲

1917年(民國六年)初,在北京高師國文部任教授的錢玄同就開始給《新青年》雜誌投稿,積極支持文學革命,參加國語研究會。1918年(民國八年),為擴大《新青年》的影響,特別是要對一些守舊派思想進行全面批判,錢玄同和劉半農經過一番策劃求,決定以一反一正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寫文章,引起爭論,批駁那些腐朽落後的反對新文化運動的頑固派。 1918年(民國八年)3月,錢玄同化名王敬軒在《新青年》上發表題為《文學革命之反響》一文,洋洋灑灑數千言,羅織新文化運動種種罪狀,攻擊主張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劉半農撰寫了萬餘言的《復王敬軒書》,針對王敬軒所提出的所有觀點一一加以駁斥,把實無其人的王敬軒批駁得體無完膚。這實際上是錢、劉二人演出的一場"雙簧"戲,故意製造一場論戰,以便把問題引向深入,喚起社會的注意。魯迅後來稱這場論戰是一場"大仗"。

錢、劉的"雙簧"戲上演後不久,真正的新文化運動反對派確實跳了出來。他們因王敬軒被批駁而坐立不安,要為王敬軒鳴不平了。

1919年(民國九年)春,赫赫有名的桐城派代表林琴南在上海《新申報》上的《蠡叟叢談》中發表文言小說《荊生》影射攻擊《新青年》的幾個編輯,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陳獨秀以狄莫影射胡適,以浙江人金心異影射錢玄同。林琴南在小說里幻想出一個英雄"荊生",讓這個偉丈夫尋釁鬧事痛打田、狄、金三人,發泄他維護舊禮教、反對新文化的積怨,從精神上滿足了衛道者們的私怨。但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為表示對林琴南使用的卑劣手段的蔑視,錢玄同雖有很多筆名,又常以"金心異"自稱,魯迅也常以"心異兄"、"心翁"稱之。他們都曾使用"金心異"這個名字寫文章,"回敬"過林琴南的誹謗、攻擊。

  • 一生死過三次的人

錢玄同很唯物,從不諱言"死"字。

1927年(民國十六年),錢先生年屆40時,打算在《語絲周刊》上發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當時正值張作霖進北京自稱大元帥,白色恐怖籠罩,為避免引起麻煩,這個專刊並沒有刊行。但在與南方交換廣告時,這個專刊的要目在南方某刊物上登出來了。不明內情的人一見目錄,信以為真,並互相轉告。一時間,錢玄同的朋友、學生紛致信函悼唁,在北京演出了一場悼念活人的鬧劇。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夏,北平漢奸文人、偽古物陳列所所長錢桐病故。漢口的英文《楚報》誤將錢桐為錢玄同,發了消息。他在南方的學子見到後,非常悲痛。雖北平已淪陷,仍有人寄去輓聯等悼唁。家裡人收到後,都瞞着他燒掉了,怕他生氣,因為他對接受日偽聘任的人有切齒之恨。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為解決李大釗子女生活困窘和籌措赴延安的路費,錢先生拖着病體,四處聯繫變賣大釗的藏書。1月17日傍晚,錢先生從外面回來,即感身體疲憊、頭痛,立刻送往醫院,確診為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僅52歲。

  • 從不判卷

錢玄同是五四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曾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處任教。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其中之一即是:他從不批改學生們的考卷。

北京大學為此特意刻了一枚木質圖章,上書"及格"二字。錢玄同收到考卷後,即直接送到教務室,由教務室統一蓋上及格的圖章,而後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別記入學分檔案。

北大的寬容態度,使錢先生對自己的做法愈發地得意,竟向外四處推廣,及至他到燕京大學兼課時,仍舊照此辦理。不料此番他碰了個釘子:學校方面竟將他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樣退回。錢先生毫不退讓,又將考卷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校方很是生氣,警告錢先生,如再次拒絕判卷,將按照校紀對他進行懲罰,扣發相當數額的薪金。錢先生對此立即作書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從命,現將薪金全數奉還。"並在信內附上鈔票若干。

錢先生從不判卷的大名,從此在北京城內四處傳開。

另外,錢玄同雖說在判卷方面架子極大,但說到治學求知,錢先生則是虛懷若谷,常常不恥下問,體現了一位著名學者嚴謹的治學風範。

  • 幽默教授

錢玄同口才流利,思維敏捷,講課時滔滔不絕,風趣詼諧,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一同學請他舉一個例子,他說:

北京有一位京韻大鼓女藝人,形象俊美,特別是一口潔白而又整齊的牙齒,使人注目。女藝人因一次事故,掉了兩顆門牙,應邀赴宴陪酒時,坐在賓客中很不自在,儘量避免開口。

萬不得已,有人問話才答話。答話她一概用"閉口音",避免"開口音",這樣就可以遮醜了,如這樣的對話:"貴姓?""姓伍。""多大年紀?""十五。""家住哪裡?""保安府。""幹什麼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話,都是用"閉口音",可以不露齒。

等到這位女藝人牙齒修配好了,再與人交談時,她又全部改用"開口音",於是對答又改成了:"貴姓?""姓李。""多大年紀?""十七。""家住哪裡?""城西。""幹什麼工作?""唱戲。"

  • 錢氏日記

錢玄同以"打通後壁說話,豎起脊梁做人"為一生的座右銘。所以其一生的主張都與他的這種其率真坦蕩不無關係,且在日記裡面也有展示,使錢玄同日記充分顯示出歷史碎片的原生態特點。

比如1917年9月30日是舊曆中秋節,魯迅的日記甚為簡潔。而在同一天錢玄同的日記中則不然:"今天是舊曆的中秋節。我這幾年以來很厭惡這個不適於實用的陰曆,因此,遇着陰曆的過年過節總勸婠貞不要有什麼舉動。所以今天家裡一切照常。午後二時訪蓬仙。四時起偕蓬仙同訪豫才啟明。蓬仙先歸,我即在紹興館吃夜飯。談到十一時才回家宿矣。"

錢玄同的日記,裡面也記錄了他的個人病史資料。從早年留日時期的失眠、多汗、發寒熱,到晚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視網膜炎,都有齊心記載。

作為文化名人,錢玄同一生交遊很廣,他的日記也因此有了關於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黃侃等許多歷史人物的具體文字記錄,這些都是研究那段歷史的珍貴資料。錢玄同又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治學範圍涉及經學、史學、文字學以及音韻學等許多方面,他在日記中常有自己讀書的心得和治學的思考。

  • 尊敬師長

錢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20世紀30年代初,他已經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來北京講學,他執弟子禮甚恭,馬前鞍後唯唯諾諾,親自為老師翻譯,因為章的浙江話,很多北方同學聽不懂。他的這種舉動,一時傳為尊師的美談。

錢玄同出生時,父親已62歲,哥哥已34歲,父兄對他管教甚嚴。少年時父母雙亡,一直跟隨兄嫂生活,凡事必稟命於兄長。錢先生對兄嫂十分尊敬,每到陰曆年必攜妻、兒一起到哥哥家拜祖先。錢先生到晚年時,已80高齡的嫂子編著關於清代閨媛詩文,錢先生親自去複印、校對,並為此書編了一個依"廣韻"排列姓名的索引。錢先生對與自己年齡相差無幾的侄子們也十分友愛。

五四先鋒

  • 八十年前

有一位三十二、三歲的中年人在四處奔波。他身材不高,戴着近視眼鏡;夏天穿件竹布長衫,腋下夾一個黑皮包。他走到哪裡,哪裡就響起了高談闊論的聲音。他就是錢玄同。之所以四處奔波,是為了約稿,或跟友人討論「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在「五四」文學革命的前驅者中,錢玄同可說是一員驍將,一位急先鋒。他雖然並不是發難者,但卻最早給發難者以強有力的支持。1917年初,當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之後,錢玄同立即在該刊2卷6號發表《通信》作為聲援,內云:「頃見5號《新青年》胡適之先生《文學芻議》,極為佩服。其斥駢文不通之句,及主張白話體文學說最精闢……具此識力,而言改良文藝,其結果必佳良無疑。惟選學妖孽、桐城謬種,見此又不知若何咒罵。」此後,錢玄同又發表了《論應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應加標點符號,數目字可改用阿拉伯號碼,凡紀年儘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紀元,書寫方式「改右行直下為左行橫移」等主張。錢玄同的出陣,使陳獨秀、胡適在寂寞中深受鼓舞。陳獨秀對錢玄同的「崇論宏議」表示「欽佩莫名」。他在複錢玄同信中說:「以先生之聲韻訓詁學大家而提倡通俗的新文學,何憂全國不景從也。」胡適說,錢玄同對他的賞識使他「受寵若驚」,「自信心更強了」;又說,「錢教授是位古文大家。他居然也對我們有如此同情的反應,實在使我們聲勢一振。」尤其重要的是,錢玄同將「桐城謬種」和「選學妖孽」確定為文學革命的對象,擊中了當時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選》所選駢體文的舊派文人的要害。錢玄同認為:「六朝的駢文滿紙堆垛詞藻,毫無真實的情感,甚至用典故代替實事,刪割他人名號,去遷就他的文章對偶,打開《文選》看,這種拙劣惡濫的文章,觸目皆是。直至現在,還有一種妄人說,文章應該照這樣做。《文選》文章為千古之正宗。這是第一種弄壞白話文的文妖。」可見,錢玄同是從更新文學觀念和促使文章發展與時代發展步調一致的角度反對「選學妖孽、桐城謬種」的。

作為文學革命的聲援者和吶喊者,錢玄同並不兼事創作,一生未做過一首新體詩。但是,錢玄同卻有很深的文學造詣。早在清末留學時期他就跟章太炎先生合辦《教育今語雜誌》,用白話文撰寫論文。坊間流行的《章太炎的白話文》一書,文章多出自錢玄同手筆。歸國後他又在浙江辦過《通俗白話報》。第一篇近於白話的論學書,就是錢玄同與陳獨秀在《新青年》3卷6號發表的通信。《新青年》雜誌從4卷1號起刊登白話文章,使用標點符號,也是錢玄同宣傳、鼓動、爭取的結果。此後,錢玄同用白話撰寫了大批雜文,對守舊文人和封建遺老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他的文風慷慨豪放,有如長風穿谷,奔流擊石,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均有較高建樹。

催促新文學作品誕生並予以獎掖支持,是錢玄同「五四」時期又一歷史貢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魯迅在錢玄同的敦促下創作的。為約請魯迅替《新青年》寫稿,錢玄同常於下午4時來到紹興會館,一直聊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位於琉璃廠的北高師教員宿舍——他把這種長談戲稱為「生根」,意即坐下不走,屁股生根。張勳復辟失敗之後的1917年8月,錢玄同跟周氏兄弟在補樹書屋的老槐樹下有一場石破天驚的談話。當時魯迅正用鈔古碑的方式消磨歲月。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好比一間鐵屋子,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裡面的人們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臨死的悲哀。而如果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反倒使他們感到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錢玄同斬釘截鐵地反駁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魯迅終於答應了錢玄同的請求,寫出了振耳發聵的《狂人日記》。對於胡適嘗試用現代白話作詩,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用古語,不抄襲前人詩里說過的話,錢玄同表示「非常佩服,非常贊成」,讚揚他「知」了就「行」,以身作則,做社會的先導。

然而,錢玄同的學術造詣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字學中的音韻部分。他既得章太炎先生真傳,又能綜合顧(炎武)、江(永)、孔(廣森)、段(玉裁)、戴(震)、嚴(可均)諸家之長,鑄古融今,自創系統。由於他能運用現代語言學的方法研究古韻,卓然成為音韻學界「古今中外派」的集大成人物。

國語運動

在中國近現代的國語運動中,錢玄同的建樹至少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審定國音常用字彙(歷時十年,合計一萬二千二百二十字)。二、創編白話的國語教科書。三、起草《第一批簡體字表》(計二千三百餘字)。四、提倡世界語。五、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此外,他執教近三十年,開設過「古音考據沿革」「中國音韻沿革」「說文研究」等課程,為中國語言學界培養了大批英才。

在評介錢玄同的學術成就時,我們決不能忽視他在史學界的貢獻。他既反對「泥古」,又反對「蔑古」。他辨真偽,審虛實,求真信,成為了承襲清代道咸年間今文家極盛餘緒而又啟發現代用科學方法擴大辨偽運動的第一人。一般人多以顧頡剛為古史辨運動的領袖人物,殊不知在這方面對他啟發最大的是錢玄同,是錢玄同要他重新清理今古文之爭的公案造成了他辨古史的動機。早在1920年,錢玄同對顧頡剛說:「今文家攻擊古文家偽造,這話對;古文家攻擊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這話也對。我們今天,該用古文家的話來批評今文家,又該用今文家的話來批評古文家,把他們的假面具一齊撕破。」顧頡剛認為這是一個極銳利、極徹底的批評,是一個擊碎玉連環的解決方法。他回憶說:「我的眼前仿佛已經打開一座門,讓我們進去對這個二千餘年來學術史上的一件大公案作最後的解決。」

任何人的學術成就都不是孤立取得的,都不可能與其人格無關。凡是跟錢玄同先生接交過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是一個個性十分鮮明的人。他為人正直,生活儉樸,論學無門戶之見。與人交談時話多而急,莊諧雜出,尤嫻於近代秘聞軼事。「打通後壁說話,豎起脊梁做人」就是他的處世原則。他堅信凡事總是前進,決無倒退之理,因而能服膺真理,追趕時代。他年少時一度贊同保皇派主張,認為「皇帝聖明,德澤廣被」,因而撕毀譚嗣同的《仁學》,斥鄒容的《革命軍》章太炎的《訄書》是「叛逆之論」。1903年至1904年間受章太炎、鄒容影響,很快就確立了民族民主革命立場,剪辮排滿,義不帝清。

不過,錢玄同也有一個遭人非議之處,那就是偏激。錢玄同也承認,他的主張常涉兩個極端,十分話常說到十二分。但這種「偏謬精神」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內核,其核心是反封建精神。在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也幾乎要流血的舊中國,在跟肉體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頑固派作鬥爭的過程中,非有大力難開新地,非有堅兵難摧敵壘。

錢玄同晚年因國事蜩螗,外寇侵凌,常滿腔孤憤,抑鬱難語,「魂忽忽若有之,出不知其所往」。自熱河淪陷後,他有約三個月光景謝絕飲宴。但同時也使他更堅定了反帝愛國立場。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曾經留日的錢玄同即與日人斷絕交往。1933年5月,他書寫了《中華民國華北軍第七軍團第五十九軍抗日戰死將士墓碑》。1936年,他跟北平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名提出抗日救國七條要求。日寇占領北平後,錢玄同復名錢夏,表示是「夏」而非「夷」,決不做敵偽的順民。他蟄居養疴,誓不?偽命。1939年1月17日因右腦溢血猝逝,終年52周歲。

錢玄同一生在新文學運動、新文化運動、國語運動、古史辨運動以及音韻學諸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的國家、民族決不會忘記這種使它們引以為自豪的歷史人物。由於錢玄同多議論,少著述;加之他對於舊作採取了一種近乎苛求的態度,以致他的文章還從來沒有系統搜集,輯佚成冊。雖然錢玄同並未因其少著專書而損及其學術聲譽,但他的文章未能結集出版,畢竟影響了他學說的傳播,不利於對他進行全面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準確的歷史定位。

人物評價

  • 恃才傲物

錢玄同的身世頗為奇特,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學家錢三強,是錢玄同的二公子。

錢玄同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62歲,難怪會有一個大34歲的大哥錢恂。父親死時,錢玄同還小,長兄為父,因此他對大哥錢恂很畏懼,錢恂是晚清的名人,曾在日本、俄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做過外交官,知道滿人怎麼回事,所以思想頗開放。錢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紀30年代初,他已經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來北京講學,他執弟子禮甚恭,馬前鞍後唯唯諾諾,親自為老師翻譯,因為章的浙江話,很多北方同學聽不懂。他的這種舉動,一時傳為尊師的美談。其實他也只是做做樣子,根據舊的家法,像他這種有違教誨的弟子,早就應該逐出師門。

當時不少學者都激烈偏執,但像錢玄同這麼極端,還真不多見。他自號「疑古玄同」,對過去的大師,常持堅決否定態度。作為古文派大師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錢玄同受老師影響,有非常高的古文經學造詣,然而他後來也拜今文經學大師崔適為師,並自稱「乃始專宗今文」。實事求是地說,對於古文和今文,錢玄同都是背離師門的逆徒。20年代初,錢玄同和大學剛畢業的顧頡剛討論今古文,以《聊齋志異》上的故事舉例,說明他們這一代學人治學應該有的態度。書生桑生先後接納了兩名女子,這兩個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擊,一個說對方是鬼,一個說對方是狐,桑生起初以為她們只是妒忌,說着玩玩,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發現她們果然是鬼是狐,事實證明兩個女人說得都對。這個故事正好可以用來面對今古文之爭,今文學家說古文經過劉歆偽造,說得是對的;古文學家說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對的。因此,現代學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學家的觀點來批評今文學家,用今文學家的觀點批評古文學家,從相互指責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錢玄同的舊學十分了得,像他這樣的弟子,做老師的想恨都恨不起來。他提倡廢除古文,甚至要廢除漢字,不是因為自己不行,而是為了要讓後人學起來方便,是純粹為後人着想。錢玄同能寫一手漂亮的隸書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寫章太炎的《小學問答》刻印出版,這事遭到了魯迅的指責,認為像他這樣激烈的人,不該這樣復古。

人本事大了,難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幾位弟子,老實說脾氣都不小,擱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黃侃和幾位鬧文學革命的師弟鬥氣。30年代初,章太炎帶着黃侃到北京講學,錢玄同對老師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對師兄卻根本不買賬。有一天,在章太炎住處,黃侃開玩笑地對錢玄同說:「二瘋,你來前,我告你!你可憐啊!先生也來了,你近來怎麼不把音韻學的書好好地讀,要弄什麼注音字母,什麼白話文。」錢玄同頓時翻臉,拍着桌子厲聲說:「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話文,混賬!」章太炎聞聲趕來,哈哈大笑,排解說不許再爭什麼注音白話文,都給我念日語字母。章的意思十分明顯,想想當年在日本一起學習的同門之誼,有什麼好吵的。

錢玄同不僅和黃侃心存疙瘩,和魯迅後來鬧得也不愉快。他們既是師出同門,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殺殺,臨了卻分道揚鑣。眾所周知,魯迅寫小說,是因為受一個叫金心異的人教唆,金心異就是錢玄同。那時候,魯迅埋頭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錢玄同把魯迅從古書堆里拉了出來,促使他成為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錢玄同似乎更願意和周作人作朋友,對魯迅則敬而遠之。魯迅死了以後,錢玄同寫文章紀念,不願多談對方的不是,然而對魯迅情書中提及他的那幾句話,依然耿耿於懷。因此,他只說他們之間曾經很投機,說魯迅「治學謹嚴」,但是「多疑,輕信,遷怒」。對於曾經大吵過一架的黃侃,在他死後,錢玄同的評價是「小學本師傳」、「文章宗六代」,說他是同門中的「雋才」,這裡面顯然有客氣的成分,因為畢竟走的不是一條路。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客觀地說,錢玄同和魯迅還應該算是同路人,他們的方向大致相同,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人各有志,錢玄同的奮鬥目標,和劉半農一致,是語音方面的革命。劉半農帶着大批科學儀器,從法國載譽歸來,錢玄同曾非常激動,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知音。

  • 反綱常名教的完人

錢玄同出身於清末一個舊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禮教頗多頗嚴。所以,他對三綱五常等舊禮教最痛恨,反對也最堅決,激烈的言論很多,是一個敢於向舊禮教宣戰的先鋒大將。但是,他自己卻是一個極守禮法的人。

錢玄同出生時,父親已62歲,哥哥已34歲,父兄對他管教甚嚴。他少年時父母雙亡,一直跟隨兄嫂生活,凡事必稟命於兄長。他對兄嫂十分尊敬,每到陰曆年必攜妻、兒一起到哥哥家拜祖先。錢玄同到晚年,已80高齡的嫂子編著關於清代閨媛詩文,他親自去複印、校對,並為此書編了一個依"廣韻"排列姓名的索引。他對與自己年齡相差無幾的侄子們也十分友愛。

錢玄同反對包辦婚姻,主張自由戀愛。但他與由哥哥包辦的妻子徐□貞關係非常和諧。妻子身體不好,他關心體貼,照顧周到。舊社會文人嫖娼、納妾都是平常事,錢玄同從不嫖娼,說「如此便對學生不起。」有人以他妻子身體不好為由勸他納妾,他嚴辭拒絕,說:「《新青年》主張一夫一妻,豈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他還說:「三綱像三條麻繩,纏在我們的頭上,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一代代纏下去,纏了兩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這頭上纏的三條麻繩。我們以後絕對不許再把這三條麻繩纏在孩子們頭上!可是我們自己頭上的麻繩不要解下來,至少新文化運動者不要解下來,再至少我自己就永遠不會解下來。為什麼呢?我若解了下來,反對新文化維持舊禮教'的人,就要說我們之所以大呼解放,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來自私自利,新文化還有什麼信用?還有什麼效力?還有什麼價值?所以我自己拼着犧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他大力支持長子秉雄自由戀愛,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絕對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他親自發請柬邀請親朋好友百餘人到中山公園今雨軒,為其長子舉行訂婚儀式。他即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稱讚自由戀愛是進步,並再次大聲呼籲:「反對包辦式的婚姻!「後來,他又請黎錦熙等摯友為長子的《訂婚紀念冊》簽名留念。

錢玄同在思想上勇於衝破舊禮教的揭絆,而行為上則嚴於律己,看似矛盾,實則是言行高尚的統一。黎錦熙就曾說:"錢先生自己一生在綱常名教中,可真算得一個『完人』。又說:「他一生安身立命之處,還是『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之『功利主義』,墨家的人生觀。」

  • 幽默教授

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錢玄同30年代起一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36年,錢玄同在北師大中文系講傳統音韻學,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一同學請他舉一個例子,他說——北京有一位京韻大鼓女藝人,形象俊美,特別是一口潔白而又整齊的牙齒,使人注目。女藝人因一次事故,掉了兩顆門牙,應邀赴宴陪酒時,坐在賓客中很不自在,儘量避免開口,萬不得已,有人問話才答話。她一概用「閉口音」,避免「開口音」,這樣就可以遮醜了,如這樣的對話:「貴姓?」「姓伍。」「多大年紀?」「十五。」「家住哪裡?」「保安府。」「幹什麼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話,都是用「閉口音」,可以不露齒。

等到這位女藝人牙齒修配好了,再與人交談時,她又全部改用「開口音」,於是對答又改成了:「貴姓?」「姓李。」「多大年紀?」「十七。」「家住哪裡?」「城西。」「幹什麼工作?」「唱戲。」學生聽了都大笑。

從不判卷子的教授 錢玄同是五四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其中之一即是:他從不批改學生們的考卷。

錢玄同曾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處任教,各校對這位大學者的這一「陋習」雖說無可奈何,但也各有對策。

北京大學為此特意刻了一枚木質圖章,上書「及格」二字。錢玄同收到考卷後,即直接送到教務室,由教務室統一蓋上及格的圖章,而後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別記入學分檔案。

北大的寬容態度,使錢先生對自己的做法愈發地得意,竟向外四處推廣,及至他到燕京大學兼課時,仍舊照此辦理。不料此番他碰了個釘子:學校方面竟將他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樣退回。錢先生登時也來了脾氣,毫不退讓,又將考卷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丸校方很是生氣,警告錢先生,如再次拒絕判卷,將按照校紀對他進行懲罰,拍發相當數額的薪金。錢先生對此立即作書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從命,現將薪金全數奉還。」信內附鈔票若干。

這場官司的結局究竟如何,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但錢玄同從不判卷的大名,卻從此在北京城內四處傳開。

  • 不恥下問

錢玄同雖說在判卷方面架子極大,但說到治學求知,錢先生則是虛懷若谷,常常不恥下問,充分體現了一位著名學者嚴謹的治學風範。

錢玄同在北大講授的是音韻學。他口才流利,思維敏捷,講課時滔滔不絕,風趣詼諧,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但是,在一堂講授廣東音韻的課後,他竟收到了一位廣東籍學生李錫予的信,對他的講授提出了不同意見。

錢玄同認真地閱讀了李錫予的來信,認為李講的有道理。下次上課時,錢先生當眾宣讀了李的來信,他不僅表揚了李錫予,還坦率地承認,自己不是廣東人,對廣東音韻確實是不甚了解。同時,他還希望同學們都能獨立思考,對他講課中的不當之處,多多提出批評與糾正。錢玄同作為聞名中外的著名人物,竟能不恥下問,虛心向學生求教。他這種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深深地贏得了廣大師生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