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市胡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錢市胡同
錢市胡同位於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臨近著名的商業區大柵欄。歷史上和現在一直是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人對面走過都要側身而行,或者需要得有一人先退入胡同中的門樓, 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築。 一個人推着一輛自行車就難以通行了。盡端是一庭院,上有罩棚,旁有鋪房,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的"錢市"遺存,是早期金融市場的雛形。錢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
基本信息
錢市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0.7米最窄處0.4米 目錄 1歷史沿革 2歷史故事 3歷史意義 4公交線路
歷史沿革
胡同盡西頭有一座大罩棚,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大廳,簡稱"錢市",胡同名稱由此而得。其實這交易大廳只是銀兩和制錢互相兌換的場所,但交易者並不攜帶實際的銀兩和制錢上市,只是賬面交易,盈虧在兌率的差價。當時的錢市胡同還比較寬敞,不像現在這樣狹窄。可以說錢市胡同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故事
錢市"的形成與"爐行"有關,爐行即官家批准熔鑄銀錠的作坊。 珠寶市街是清代爐行最集中的地段,形成了錢市,民國以後爐行蕭條,錢市無市,才改建成銀號鋪房,形成一條窄胡同。 街南四組三合院和一間鋪面,每組三合院占地80平方米,從門上匾書有更改的跡象分析,當時是爐行,後改為商店作坊。街北四組均為獨立式房屋,有二層、三層樓,原是銀號。 三合院結構均採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形式,磚門樓,抬梁式屋架,仰合瓦頂,屋頂現尚存氣窗,是爐行冶煉銀錠的作坊,北面樓房是中、西兩種式樣,栓、窗套、檐口線腳及鐵花護欄等裝飾,都體現中西結合。三層樓後半部用中式建築,前半部有一個兩坡頂涼棚,做為中西兩種風格的過渡,門上有石匾,匾名"大通銀號"。二層摟門上有石匾,匾名"萬豐銀號"。 小巷西端是錢市的兩排平房,中間天井升高,上加五撰懸山式屋頂,兩側升天窗。 錢市胡同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同時,在一片狹小的土地中創造出緊湊而多樣的建築空間環境,既反映這條街巷特有的屬性,也顯示出建造設計者的聰明才智。
錢市胡同的風景
在清朝錢市胡同兩側都是當時的政府特別批准的專門從事貴金屬熔鑄行業的作坊,這種行業在當時被稱為"爐行"。清《朝市叢載》記載:"銀錢市,在前門外珠寶市中間路西小胡同。"在清末廢兩改元之前,北京全城的錢莊、糧棧及各行各業較大的商號,每天早晨都要到錢市參加交易將銀兩換成制錢,或將制錢換成銀兩,於是錢市就變成了當時的重要金融市場。民國建立之後,爐行失去了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加之幣制改革,對貴重金屬熔鑄的市場需求萎縮,爐行蕭條錢市無市,改建成銀號鋪房,因而這裡可以算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當時錢市胡同兩側的銀號利用法律的漏洞,無節制地擴建他們的商號建築,侵吞公共通道,最終使錢市胡同成為北京最窄的一條胡同。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意義 目前錢市胡同 內共有10戶門牌, 並存留有"大通銀號"、"萬豐銀號"等早期金融企業的建築,有的院落保存着清光緒年間的木架構天棚,有的門框上還釘着當年"京師商務會"的鐵牌照,是考查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銀號商業建築和早期金融市場很好的標本。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