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鐘鳴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鐘鳴鄉素有「二十四口金鐘撲地」美稱的鐘鳴鄉,位居彝良北部,東南與兩河鎮、龍安鎮接壤,西與大關天星鎮毗鄰,北與鹽津縣相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3公里,境內地形複雜,海拔在700——2021米之間,立體氣候突出。全鄉總面積105.6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為24106.3畝,轄鐘鳴、木龍、廟林、扯爐、山河、麻窩6個村,139個農業合作社,居住着漢、彝、苗三種民族。2013年3月,撤鄉改鎮為鐘鳴鎮。[1]

中文名稱:鐘鳴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省昭通市

電話區號:0870

面 積:105.6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17860人(2017年)

車牌代碼:雲C

耕地面積:24106.3畝

鄉鎮簡介

鐘鳴鄉是彝良縣轄鄉,在縣城北18.25公里(公路70公里)。鄉人民政府駐鐘鳴村,海拔1535米,全鄉年平均氣溫16農貿集市,主街1條。東與兩河鄉接壤;南與龍安鄉相連;西隔洛澤河與大關青龍鄉、天星鎮毗鄰;北與鹽津縣柿子鄉接界。居住着漢、苗、彝三個民族。轄鐘鳴、麻窩、木龍、扯爐、山河、廟林6個村民委員會,139個村民小組。以駐地鐘鳴得名。境內山巒起伏,屬深切割山中地貌。最高點在山河村民委員會紅椿灣山頂,海拔2001米;最低點在木龍村民委員會魏家堡堡,海拔700米。多屬高二半山區。南溫帶、北亞熱帶氣候型。土壤為黃壤、紫色土、沙質土。植被為針葉林、闊葉林,主要樹種為杉、松、白楊、竹子。森林面積138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3%。境內有鐘鳴國營林區。有鐘鳴水庫(庫容量211萬立方米),其中水田547畝。主產玉米、水稻、小麥、薯類、豆類及烤煙、油菜籽。

歷史沿革

1961年屬兩河區,1962年設鐘鳴區,1964年並兩河區。1984年由兩河公社析設鐘鳴區,1988年建鄉。地形東高,西低。

人口統計

2006年底,全鄉總戶數4885戶,人口18673人,其中農業戶數4559戶,農業人口18257人。漢族戶數4593戶,人口17457人;苗族戶數190戶,人口788人;彝族戶數102戶,人口428人。人口密度174人/平方公里。有勞動力8554人,其中男勞動力4522人,女勞動力4032人。

17860人(2017年)。

農村經濟

2005年底,全鄉476戶18538人,實現糧食總產量902.6萬斤,農民人均有糧497斤;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112.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3.43元;地方財政收入35.73萬元。

2007年實現財政收入45.3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01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8元。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有煤、鐵、硅、石英砂等礦產資源10餘種,其中石英砂儲量居全縣第二位;全鄉有林地面積75156畝,林木種類90餘種;鐘鳴水庫、寨上苗族風情園、「二十四口金鐘撲地」等風景區遐邇馳名。

基礎設施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1998年實現村村通公路,2005年底已有116個社通公路,社通路率為83.5%;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夯實,已實現灌溉面積4000餘畝;通訊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移動通訊也已開通。

發展戰略

鐘鳴鄉,不僅僅在實施着一個鄉的發展戰略,更是作為整個昭通城市發展構架中的一個活力細胞,推動着城市向東進發。工業化的進程是一個重要標誌,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更是有效地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載體功能,讓城東項目區名副其實地成為昭通的「東城」。縣委、縣政府提出在城市建設中,要按照昭通市區的標準建設昭通。

看到,不僅僅在昭通縣城,鐘鳴鄉在項目區建設中,也是按照昭通市區的標準進行。作為城市節點,他們自覺地把項目區和街區建設放在了城市建設的高起點上。另外,他們還着力搞好項目區和街區綠化,通過實行屬地管理,落實到街區村(社區)、企業,共栽植綠化樹木4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投資50萬元,在團結路新安裝路燈116盞。並制定出台了項目區和街區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嚴厲打擊違法建設等行為,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按照彝良縣城市發展戰略構想的要求,鐘鳴鄉作為彝良向昭通駛出的一艘「工業航母」,一方面承接着昭通市區的產業轉移,加快與昭通開發區的接軌,一方面在承接縣城部分職能的同時,不斷尋求加速工業化進程的突破之路,成為彝良與昭通相向發展的一座穩固的橋頭堡。

工業發展

電動車產業園

鐘鳴鄉有着雄厚的工業基礎,工業發展已經不再適合一哄而上的模式,鐘鳴深深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依託優勢產業,狠抓骨幹企業膨脹,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培植壯大骨幹企業,提升了工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先後有振興焦化、山水水泥、萬山集團等8個項目相繼擴產,鐘鳴鄉區域內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3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同比增長108.6%和164.2%。為了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後勁,鐘鳴鄉着力在引進產業關聯度高、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上下功夫,鄉新引進項目37個,實際到位資金3.83億元。先後有50萬噸焦爐、6000噸粗酚、聯信增壓器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建、續建的有電動車產業園、國盛科技、萬山減水劑等23個項目,簽訂合同準備動工的有紡織印染、億利工程機械等6個項目,正在洽談的金澤利大煉油、百合化工產業園等8個項目。為打造工業發展的良好平台,鐘鳴鄉將軟環境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來抓,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十條規定」,一切為經濟發展讓路,一切為新上項目開「綠燈」。

對所有項目實行「扎口式」管理,對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堅持政策跟着項目走,特事特辦。包靠重點工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縣級領導,經常深入包靠企業和項目,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加快了意向項目變合同,合同項目變開工,開工項目變投產步伐。成立了企業周邊環境治理領導小組,嚴厲打擊擾亂經濟發展的不法行為。整個鄉,從領導幹部到一般幹部,發揚「5+2」、「白+黑」精神,自我加壓,只爭朝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形成了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經濟發展

鐘鳴鄉小城鎮建設起點高,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境內設有3150KW變電站和日產3000噸自來水廠,水電可以滿足供應。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且價格低,有可支配勞動力2.6萬個;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存量大、且大都是公路沿線的荒山、荒水、荒坡、投資上千萬元的項目還可享受贈送土地的優惠。

鐘鳴鄉經濟建設步伐日益加快,2003年,鐘鳴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工業總產值9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3%,農業總產值達8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6.2%,首次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農業總產值的目標。農業仍然是張巷經濟的基礎。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運用,鐘鳴鄉的農業不斷朝着產業化方向發展,到2003年,鐘鳴鄉優質糧食種植面積達5,7萬百,年貢獻商品糧7600萬斤,糧食生產絕對值居市之首,是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在此基礎上,已經形成獨具特色和規模的2000畝種植基地,3000畝蔬菜種植基地,3000畝水禽養殖基地和20000條肉狗養殖基地。

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布局,在穩定發展糧、煙、畜三大產業的基礎上,結合鐘鳴的實際,積極發展天麻、核桃板栗、馬鈴薯、魔芋、果蔬、筍用竹、蠶桑等市場前景好、利於農民增收的產業。2008年,完成反季蔬菜種植300畝,占任務的300%,完成脫毒馬鈴薯種植2500畝,占任務的100%,完成魔芋種植2600畝,占任務的100%,完成天麻種植300畝、蠶桑種植500畝、核桃種植2000畝。

特色產業

鐘鳴鄉堅持科技興煙,嚴格落實國家「雙控」政策和各項優惠政策,認真抓好地塊規劃、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收購等各環節工作,烤煙生產穩步發展。2007年,完成大田種煙1200畝,完成收購產量31萬斤,產值1700532.26元。

培育壯大畜牧業:為使我鄉畜牧業得到持續、健康、穩步的發展,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科技興牧意識,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一是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春秋兩季防疫,常規防疫密度達95%以上,重大動物疫病防治100%,同時強制注射狂犬病疫苗1030隻,捕殺犬只988隻。動物產地檢疫和市場兩檢有序順利進行,同時加強了動物疫病工作的監測力度,2008年全鄉未出現任何動物疫情,有力保障了畜牧業健康發展。二是加快畜種改良步伐。今年,建成生豬凍精改良點1個,完成黃牛凍精改良512窩次,生豬雜交改良1590窩次。三是着力推廣種草及草料樣畜。在鐘鳴、廟林、麻窩三村引種特高黑麥草和紅、白三葉草各100畝,全鄉共推廣青儲草料4000餘噸,混合飼料100餘噸,濃縮飼料12噸,添加劑3.5噸,並推廣種植青綠飼料6500畝。四是狠抓養殖示範小區建設。配套生豬養殖「八改」技術,以生豬雜交改良為依託,新建成鐘鳴村大地生豬養殖小區1個,涉及50戶260餘人,實現改造衛生廄1200平方米,現有生豬存欄852頭,其中種公豬5頭,能繁母豬52頭,以點帶面,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扶持科技養殖大戶51戶。

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全鄉實現生豬存欄15478頭,出欄13400頭,牛存欄2561頭,出欄601頭,馬存欄20匹,出欄1匹,羊存欄1998隻,出欄562隻,家禽存欄14242隻,出欄12500隻,產蛋量45.62噸。發放能繁母豬補貼4.925萬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