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针线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针线包

针线包,一般为布制袋状物体,有一可封闭式开口,用于装放针,线,顶针,小剪子等,为家居必备品,其形式现在发展的多样,形式越发美观。针线包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的革命光荣传统,在战争年代,每人必备,随身携带,自己缝补,代代相传。

中文名

针线包

外文名

Sewing Kit

普通样式包分大、中、小三种式样。 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基本上相同 用 处用于装放针,线,顶针,小剪子等

目录

基本简介

▪ 普通样式

▪ 制作工艺

故事流传

基本简介

普通样式

针线包,其形式现在发展的多样,形式越发美观。 针线包是藏族妇女用以装针、线等物,制作精美的一种装饰小包,配挂在妇女身上。

针线包分大、中、小三种式样。

制作工艺

大、中、小三种针线包的用料、制作工艺基本上相同。

将其中一种的制作工艺记述于后。原材料有硬牛皮(未经硝鞣的牛皮)、软牛皮(经过硝鞣处理并染上颜色的牛皮,颜色有黑、红两种)、黄铜、铁(铁皮、铁丝)、珊瑚珠、硼砂等。用黑色的软牛皮和硬牛皮制作包身

,包的前盖和后片连在一起。后片的扇形中心切去一个三角形,软、硬牛皮形状一样,只是软牛皮比硬牛皮稍大。将软牛皮用化纤绳缝制,在前盖的中间凸出一道与边缘形状一样的梗;制作两个同样大的空心黄铜圆片,在圆片上錾花;制作一个稍大的空心黄铜圆片,片上也錾花;制作两个同样大的黄铜套,套的大小与所安珊瑚珠相同;剪制两个与空心黄铜片一样大的黄铜圆片,中间钻上小孔;制作一个与所安的大珊瑚珠同大的黄铜套;制作一个与大一点的空心黄铜圆片同大的白铁皮,边缘上留一个三角形,将三角形弯向圆内,作为包盖的扣,圆反中心钻一小孔;用黄铜制作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蝴蝶花,中心钻一个小孔;用白铁皮制作两个“L”形状的花板,在两端和弯角处各钻一小孔;用白铁皮剪制一个“~~”形的花板,在两端和中间各钻一个小孔;用黄铜

制作三个同样的“+”字形小花,中心钻上小孔;用黄铜制作一个圆形、中间凸起的花,中心钻一小孔;用白铁皮剪制两个与“L”板相同的铁板,不錾花,只在两端和弯角处钻一小孔;用白铁皮剪制一个所“~~”形花板相同的铁板,也不錾花,在两端和中间钻上小孔。将大的圆黄铜花安在盖的中间,白铁圆板贴在盖内,有三角形处朝下,中心孔中安上铁丝作为铆钉,正面套上大黄铜套,套内装上黑松油,珊瑚珠的下端装在套内,珠眼穿在铁丝上,将铁丝钉曲进行铆固;盖的上端中间将圆形凸起的花铆固;盖的上端两边安同样大的圆形花,将圆形套安在花中间,套内装上黑松油,珠眼穿在铁丝上进行铆固;把三角形的蝴蝶花铆固在两边弯角处;把天花的“L”形铁反垫在盖内两边,把有花的“L”形铁板放在盖面两边,两端用铆个铆固,弯角处加一个“+”字形小花,用铆钉铆固;将有花的“~~”形铁板放在盖面的下端边缘,无花的“~~”形铁板放在盖内对应处,用铆钉把两端铆固,在中间加一个“+”字花,用铆钉铆固,包盖即完成。用黄铜制作一个长方体,将其分为五份,两端的两份短一点,中间三份长一点,各份之间制作一个凸梗,在凸梗上錾槽,两端切去外端的两个角,在中心钻一小孔,中间的一份中央钻一个长方形的孔;制作一个带脚的黄铜环,脚与中间一份的长方体孔一样大并穿入孔中,把长方体的黄铜铆固在包顶上。用黄铜制作10个带脚的小圆钉,将其均匀地铆固在包的后片上。用红牛皮剪制一个长方形作为包底和两侧,用化纤绳将前、后片和长方形红牛皮缝合;用黄铜皮剪制一个长方形,在其上錾花,两边錾成花边,中间等距离钻三个孔;用黄铜制作三个带脚的圆环和三个中间外凸的圆形花,中心钻一小孔,将黄铜环的脚穿在圆形花的孔中,穿入长方形黄铜花板的孔内,铆固在包底上,包角处用铆钉铆固。用铁丝制作四个铁环,将铁环分别套在带脚的黄铜环上。用紫铜丝编制两根铜链,把铜链的一端套在包底两边的铁环上。用黄铜制作两个小铃,将小铃套在铜链的下端。用红牛皮剪制一个长梯形,将长梯形的大端剪成等腰三角形,用黄铜片剪一个形状似梯形的红牛皮,只是稍小一点而已,在其上錾花,并在等距离处钻三个小孔;用白铁皮剪制一个比黄铜片形状稍大一点的铁片,与黄铜片上孔对应处也钻三个小孔;将红牛皮小端和黄铜片的小端卷一个圈,牛皮在内,黄铜片在外,白铁片在中间,制作三个圆白铁皮中间外凸的。

故事流传

老旧家里总有一个针线包,大多搁在屋角那口大木箱里、层层叠叠的衣服堆中或家中某一个抽屉里,要缝补了直奔而去,顺手又方便。放针线的器具也不相同,外婆把针线放在小竹篮中,因为外公有编织的手艺,他编了个带着两个小耳朵的篮子送给外婆,外婆就用它装了针、线、缝鞋底剩的边脚余料,满满一篮;我妈把针线放在一个小塑料包里,包内分了好几格,绣花用的线和专门的针是一格,各种各样的扣子是一格,顶针和小剪子又是一格,规规矩矩。而到了我,针线包就是超市里买的那种精致漂亮的手工艺篮,只是某一天想用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毕竟,用的时候太少了。

喜欢看外婆和妈妈缝针线的模样。那时妈妈回家看外婆,两个人相对而坐,外婆纳鞋底,妈妈绣花,谁的手艺更高我看不出来,但我知道外婆做的事费力多了。她把已经准备好的很多层浆好的布搁在一块,比照着鞋子剪,一只手力气不够,两只手来,握着剪子柄,咬牙切齿的,旁人看着都费劲,这是做鞋的第一个步骤。然后她再从篮子里取出棉线和大头的针、锥子、顶针来。针的鼻眼大,外婆不费事就把线穿了进去,然后将针尖在头顶上刮那么几下,线横着放在嘴边,用牙轻轻一弹,再将锥子在鞋底钻个洞,针带着线很容易就穿了过去,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妈妈的工作就显得轻巧,针小小的,线细细的,手在绷子上穿梭,有股江南绣娘的味道。那是一个淡黄色绣咖啡色菊花的枕头图案,妈妈特意为外婆绣的,当女儿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样尽孝道呢。两人有时坐在太阳下,有时在屋里的电灯下,边做手工边说话,旁边就是那个竹篮子。不做了,外婆和妈妈就把手中未完的活计往竹篮子一放,竹篮子就被安顿在外婆床边的柜子上。

所有的针线包中数外婆的最大,装的东西最齐。她那家什已经不叫针线包了,该叫针线筐。小表弟出门打架,衣服被扯了个大口子,外婆从针线筐里能找到近似的布,连缀起来,丝毫不损衣服的美观。冬天为避免把毛衣弄脏,我吵着要一副袖套,外婆又把针线筐拿出来,让我选自己喜欢的布,一个小时就把袖套做好,就连皮筋也在筐里找得到。衣服穿烂了,无法修补,外婆就把扣子剪下来,用一根线穿好,下次新衣服上又可以用。外婆的针线筐是一个全家人都离不开的百宝囊。

妈妈的针线包工具齐全,可是用来缝补的机会已经不多。不过针线包还是要的,有时挽个裤边缀个扣子什么的,还缺不了。但她的针线包里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彩线:绣枕头的花线、用剩的毛线,还有专门买来的锦纶线,一小团一小团,五颜六色。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上的衣料不多,买来纯色的的确良做衣服,妈妈总会用自己的绣花手艺让衣服变得引人注目,不过是往衣服上绣些小猫小狗小花篮什么的,可衣服穿上总会有人追着问这衣服是哪买的,妈妈就很骄傲。这是妈妈的针线包的最大功用了。 参考资料1. 相关资讯 .福州晚报网[引用日期2013-03-0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