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鱼草(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鱼草
1829506.jpg
圖片來源 https://plant.cila.cn/news/jinyucaodegeshichuanshuo.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金鱼草

汉语拼音:Jīn Yú Cǎo
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金鱼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金鱼草

拼音名:Jīn Yú Cǎo

英文名:Common Snapdragon

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rrhinum majus L.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80cm。茎直立,基部有时木质化,茎中上部被腺毛,基部有时分枝。下部的叶常对生,上部的叶常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6cm,无毛,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密被腺毛;花梗长5-7mm;花萼与花梗近等长,萼5深裂,裂片卵形,钝或急尖;花冠颜色多种,红色、紫色至白色,长3-5cm,基部在前面下延成兜状,上唇直立,宽大,2半裂,下唇3浅裂,在中部向上唇隆起,封闭喉部,使花冠呈假面状;雄蕊4,二强。蒴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强裂向前延伸,被腺毛,先端孔裂。

生境分部

各地庭园栽培,有时逸为野生。原产欧洲南部。

化学成分

  • 全草含环烯醚萜(iridoid)成分龙头花甙(an-tirrhinoside)[1],还含一些带有侧链的脂肪酸(branched chain fat-ty acid)[2]。
  • 叶含侧链脂肪酸[2,3]以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4,5],脱氧核糖核酸(deoxy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黄酮(flavone)以及-香豆酸(p-coumaric acid)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的、阿魏酸(ferulic acid)的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的葡萄糖酯(glucose esters)[7]。
  • 种子含侧链脂肪酸,已分离得到16-甲基十七烷酸(16-methyl heptadecanoic acid)、12-甲基十六烷酸(14-methyl bexadecanoic acid)[2,3]。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外用用于跌打扭伤、疮疡肿毒。[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金鱼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金鱼草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