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浦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浦镇是广东汕头市潮阳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东起文光街道办事处,西接和平镇南临练江,北连河溪镇南与潮南区井都镇隔江相望。[1]

交通

金浦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国道324线贯穿全境约7公里,辖区内各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化,分布有序,四通八达,主要路段全部架设路灯,交通方便通畅。

气候

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历年平均气温在21.7℃,降雨量在1550毫米左右。

经济

民国初废都为区,属潮阳县第一区,1956年设金浦乡,1958年并入红潮公社。1959年拆置金浦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4年11月划入潮阳市区,撤镇设金浦街道办事处。辖三堡居委会和南门、寨外、梅西、梅东、大沟5村委会,办事处驻三堡居委会,是1926-1945年中共潮汕特委和潮阳、惠来县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金浦街道有户籍的人口为82763人,其中农业人口77811人,城市居民人口4952人,外来暂住人口10000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口密度为2080人/平方公里,属于人多地少的行政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000人,城镇化水平80.92%。86000人(2010年)。

1971年围龟头海海滩426.7公顷为良田,有鱼塘52公顷,是淡水鱼主产地。经济逐渐由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展,工业有纸类加工、文具、金属型材、工艺制品、烟草薄片、服装毛织、电子、制漆等。建筑业盛,有"建筑之乡"美誉,国内总有大小施工队300多个。有砖瓦厂贝灰窑抽纱厂等企业80多家。甘薯加工业著名,所产"白雪薯粉"远销国内外,农作物以粮食为主,主要有稻谷、番薯等;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甘蔗等,是潮阳区蔬菜、水产品、家禽、水果供应的生产基地之一。林业主要有相思、松柏、木麻等经济林。[2]

企业

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草原文具厂:创始于1996年,生产基地位于"文具摇篮"之称的汕头市潮阳区,广州、佛山等文具重点集散地均有办事处。

汕头市万丰纸品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一家以信誉、技术、管理为导向的纸制品、包装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七层、五层、四层、三层, E坑瓦楞纸板以及纸箱、纸盒等纸制品,企业占地总面积50多亩。生产厂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地处国道324线金浦路段,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一期厂房拥有生产线4条;大型货车40多辆。二期厂房拥有先进生产线2条;大型货车20多辆。庞大运输车队,生产员工500余人,年生产能力达一亿平方米。在行业之中,名列粤东地区前茅。

汕头市潮阳区金浦金辉盛纸品厂:1998年5月18日经潮阳市环境保护局审批同意,建设再生纸生产线2条(配套1台1800型瓦楞纸机及1台1092型南金纸机)。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3000万元,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30平方米,年产瓦楞纸3.3万吨,南金纸0.3万吨。

汕头市潮阳区辉星纸品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金叶烟草薄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潮阳分公司。

潮阳市金浦南门工艺毛织厂。

潮阳市金浦梅西毛织厂。

潮阳市金浦梅西塑料泡沫制品厂。

潮阳市金浦辉达五金皮塑工艺厂。

潮阳市金浦针织五金工艺厂。

潮阳市金浦工业开发公司。

汕头市潮阳金属型材厂。

潮阳区金浦金辉甲鱼养殖场。

历史文化

"深浦"与"金浦"的来源

金浦俗称深浦,是潮阳区郊区的一个古老乡村。据《永乐大典》卷5343所引《图经志》,至迟在永乐初年,潮州府前往省城南路铺舍便有"深浦铺"之名。《广东省潮阳市地名志》称"(金浦村)创于南宋宝庆至景定年间(1225--1364)。其祖先郑氏到此定居,因濒练江,地势低洼,取名深浦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该村人宝庆府知府、湖北安襄郧兵备道郑之侨倡议改称今名。到了清乾隆年间,乡里出了一个深谙五行之道人,名叫郑甲。他知道:"邻乡梅花属木,而深浦属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水滋木会使梅更旺,但对本乡则不利。而要将水改为火,又恐伤睦邻之道,于心不忍。便改"深浦"为"金浦"。这样,金、水(浦)、木(梅)相辅相成,两乡同样兴旺。此后,书牍公文便把这里写为"金浦",但群众口头仍称它为"深浦"。

两处不确

上引《地名志》所言有二处不确:其一是,称该村创于宋宝庆至景定年间不确。据邑人明大理寺卿周光镐《明农山堂集》卷之十《金浦郑氏大宗祠记》:"潮之郑氏,族非一,而诗礼鼎甲,则惟金浦为望。盖自宋铁石公讳升者以仕入潮,奠居金浦,植德敦行,尚义乐施。尝捐赀建石梁三矼,以通利涉,乡人德焉。"卷之十五《明茂材介石郑公孺人萧氏合葬墓志铭》:"先世闽之莆人,宋有都劝椽升者,姓于潮之金浦里,元有襄州路务使佐龙者,方大其族。而都劝椽故曾捐赀伐石,造潮东桥,石未泐也。"据《闽书》等志书,郑升字元举,号铁石,世居莆田涵头。举宋仁宗皇佑元年己丑(1049)进士,官至循阳理椽。莅政有能声。后爱潮阳山川之美,卜居金浦。则其时应大约在北宋神宗熙宁至元丰年间(1064--1264)。 其不确处之二是,取名金浦并非迟至清郑之侨始倡改,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已有文献称其为金浦了。据明代邑人、翰林院编修萧与成于嘉靖三十年续修的《萧氏族谱》之《潮邑世系列传》中,称"七世大六房(萧)星字季辰,号闽斋……葬金浦上浦,详具《墓志》。""八世四房正己字子维,号淇园……女二,一适金浦村封御史郑公荫……"等。上引明万历年间邑人周光镐之文,也称金浦,则村名美称金浦应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前。当然,在称金浦的同时,现存明代有关文献也有称深浦的,如上引《永乐大典》至迟于永乐初年便有"深浦铺"之称;成书于嘉靖二十六年、潮州知府郭春震所修的《潮州府志》称"潮阳县县廓都统附廓、深浦、冈头、练江、海口、大湖六村";嘉靖十八年由邑人南京户部科给事中陈江重修《陈氏族谱》也称之为深浦;《萧氏族谱》个别地方也称深浦。可见,在明代,金浦和深浦之称已并行,雅俗共存,并非迟至清代才由郑之侨改称。

双髻山、曾山古寺

潮阳古八景之一的龙首环青,是很有特色的浏览胜地,它位于金浦官路村北面山谷。这里环境空寂幽静,四周绿树环抱,曾山古寺独卧其中。从寺后山径可登双髻峰,潮阳水河,尽收眼底,确是壮观。据《潮阳县志》载:"双髻山即曾山","上有岩曰宝峰岩,石屋天成,深广八尺,也为大颠旧迹"双髻山有摩崖石刻数处;为:"(宋)绍圣乙亥岁(1095年)开"、"(宋)政和丙申岁(1116年)岁重开头陀"、"(元)至正丙午重兴住持元清记"及明代成化辛丑、民国了卯僧人镌石铭记5幅。记录了这里岩寺兴废历史。相传至明代,此处便改名为曾山古寺了。而且僧入不仅于岩洞修禅且建寺,今曾山古寺依山建筑寺庙数座,其门匾"曾山古寺"是清代乾隆辛丑金浦人氏宫为湖北安襄郧兵备道的郑之侨题字。寺于峰厂之平坡,绿树遮荫,曲径通幽,风光如画。 双髻山由于环境幽静,列朝士子也曾到此潜心攻读,这里有"双峰书院"旧址。原书院有房屋六间,今岩石尚有倒塌三间的天然石洞。据说明朝峡山人氏宫至大理寺卿的周光镐以及金浦的郑绍杰先后曾到这里读书。清代金浦的郑安道、郑光治与华阳游姓少年也曾来此致志学习而先后登第。清代光绪十七辛卯年梅花的郑佐卿捐资修葺书院,聘请棉城举人陈宗翼到此任教,有十几名少年到此就读。登山到此游览,对探讨潮阳教育史也有一定裨益。

从曾山古寺再往上攀登,便至双髻峰顶。《潮阳县志》记:"双髻山高数百丈,周围数十里为近县山之特秀,航海者率望此以为准。"清代诗人郑安怀《登双髻山望海》诗中有:"高峰耸双翠,桀然云气屯。登临山背尽,白日手可扪。纵目杏无极,空光荡心魂。风声摇天外,怒浪长澜奔。"

梅花潮乐社

金浦街道梅花潮乐社成立致力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于2010年10月6日举行成立揭牌仪式。金浦梅花具有较好的潮乐基础,曾经有过组办潮剧团的经历,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演奏潮乐的人较少,为使潮乐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在梅花陇尾宫理事会及众多老艺人的努力下,成立了梅花潮乐社。该社是一个由潮乐爱好者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文艺团体,将组织热爱潮州音乐、戏曲的群众进行潮乐排演,并在加强与各地乐社交流学习的同时,致力培养下一代接班人,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对潮乐有爱好和兴趣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培养。

善堂

金浦念敬善堂:位于金浦七里港边,始创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首届主持人郑餐霞、郑端青。向以救苦扶难、施棺赠药、修尸埋骨等为宗旨,广受社会好评。1950年后,其址曾被改为榨糖厂、小学教室、防汛防洪指挥部等之用,约1964年遭拆毁。为弘扬先贤功德,在众乡民及各界热心福利事业人士的拥护下,于1974年兴工重建,至1977年竣工。1995年初,因广汕公路拓宽需要,原址被拆除,同年6月经当地和海内外热心人士捐资,复建新宇至1997年竣工剪彩。

梅花梅福善:堂址创建于明洪武甲子年(1384年),民间俗称"陇尾宫",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由主持僧如师正名"魁首庵"。1991年11月11日成立梅福善堂福利会。10年来,该堂大力开展施医赠药、修桥筑路、收尸骨等福利活动,在民间颇有影响。[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