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河广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河广场(Sungei Wang Plaza)开业于1977年,是武吉免登一带历史最悠久的购物中心[1],占地120万平方呎,拥有800多间零售店面,是青少年的主要聚集地。

中文名:金河广场

外文名:Sungei Wang Plaza

前身-中华游艺场

在20世纪初至中期,金河广场的所在地为中华游艺场。当时的中华游艺场的入门票是每人两角半,场内拥有许多娱乐设备,包括中华舞厅、大歌厅,以及专门放映二轮片的中山戏院京都戏院。中华游艺场的舞台每晚呈现不同的歌唱、粤剧、谐剧及艳舞等节目,在场内还有两家以粤菜驰名的酒家,分别是乐园酒家和麦二酒家,不少人在此举办婚宴和宴客。当时吉隆坡市民的娱乐选择不多,加上游艺场的入门票廉宜,可以欣赏各类精彩的演出,吸引不少的市民前来。在60年代,随着电影院的盛行,现场的登台表演逐渐不受落,使的中华游艺场的入场人数逐渐减少,造成其在1970年代停业和拆除,并兴建成现今的金河广场。

蓬勃发展时期

金河广场落成后,诺大的面积加上各种商品及娱乐都聚集在同一屋檐下,售卖的商品从流行服饰、美发、电子产品、书籍、到百货,加上包含电影院及溜冰场,各式衣食住行等设备包罗万有,对于购物中心仍不是很盛行的70年代,金河广场很快地就成为当时吉隆坡最时髦之地,商场内长期都人流如织。

进入80年代至90年代,虽然许多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吉隆坡各处林立,但无一能撼倒金河广场的地位,这里依旧是当地年轻人首选的聚集地,也是游客前来吉隆坡必逛的购物中心。在迈入21世纪,市郊的现代化购物中心林立,但是对于资金有限的年轻人而言,平价的流行服装依旧是这些客群的首选,加上在商场内的中庭,每逢周末都有不少的歌手和艺人在此举办活动,许多年轻人都会特地远道而来会面自己心仪的偶像,加上2003年吉隆坡单轨(KL Monorail)的开通后,隔邻的武吉免登站(Bukit Bintang)带来不少的人流,因此这里的人潮依旧不减。

除了长期举办各式的活动吸引人潮外,金河广场也曾进行多次的硬件设备提升及重新规划商场内的空间,如1999年在商场内推出贩卖各式电子产品为主的硬件区、2002年将商场6楼的顶楼改建为集合流行服饰摊位、保龄球场和卡拉OK等娱乐场所的潮流特区,在近期该区又进行一次的整修,使得整个区域充斥香港街头的感觉,并改称为“6楼后座”。

金河广场连续30年屹立不倒,一直都是吉隆坡人流量最高的购物中心,被不少的经济学者称为“奇迹”,而不少市民都认为这一带是风水宝地,金河广场获得财神爷的眷顾才能历久不衰。

迈入没落期

大型购物中心不停地开幕,吉隆坡人也大量迁至郊区,随着年轻人的购买能力增加,大家更倾向于到临近的郊区大型购物中心购买国际品牌的服饰。武吉免登商圈内,占地面积更大的购物中心——成功时代广场(Berjaya Times Square)、柏威年广场(Pavilion KL)和华氏88广场(Fahrenheit 88)的陆续开幕和改装,加上吉隆坡捷运工程的展开,金河广场周围因工程而导致破烂和壅塞的交通环境,造成年轻族群逐渐远离金河广场。自2009年起,金河广场的生意额下降超过6成,不少业者因为生意额的滑落而撤出金河广场,虽然商场的管理层在2013年11月,耗资3000万令吉为商场内部进行大规模的翻新计划,重新粉刷天花板、建筑结构和外观、翻新厕所和电梯等候听、更换手扶电梯及加强商场内的灯光照明,但依旧无法挽救人潮。在2014年10月,商场的业者与管理者展开对话,希望能改善颓势,这场对话会也引起不少媒体开始关注金河广场的没落。

啦啦文化

马来西亚华裔族群习惯将穿着奇装异服,自以为很新潮年轻男女称为啦啦仔和啦啦妹,他们说穿着的服装则称为“啦啦装”(用粤语发音)。由于金河广场是吉隆坡主要贩售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亦有许多针对青少年的娱乐场所,因此逐渐成为许多啦啦仔和啦啦妹聚集及约会的场所,也是啦啦文化文化的发源之处。随着金河广场的没落,这些啦啦文化正转移至成功时代广场。

视频

从金河广场看长寿全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