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坛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之间,总面积975.46平方千米。 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截至2021年10月,金坛区下辖1个街道、6个镇及经济开发区、茅山旅游度假区、华罗庚高新区。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坛区常住人口为585081人,占常州市的11.09%。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金坛区境内有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境内有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旅游景区、茅山森林世界、华罗庚公园、金坛博物馆等景点景观。 2020年,金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4.33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9.98亿元,增长6.6%。[1]

历史沿革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 金坛区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属楚。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云阳县,金坛属之;三十七年(前210年),云阳县改为曲阿县,金坛属曲阿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楚地为荆、楚两国。金坛属荆国曲阿县。十二年(前197年),废荆立吴,金坛属吴国曲阿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撤吴国,金坛改属江都国曲阿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废江都国,金坛隶会稽郡曲阿县。新莽元年(9年),曲阿改为凤美。东汉初复名曲阿。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钱塘江西部地区置吴郡,金坛改属吴郡曲阿县。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复改曲阿县为云阳县,属毗陵典农校尉。 晋太康二年(281年),撤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云阳县复为曲阿县,并分曲阿县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属之。永嘉五年(311年),毗陵郡改为晋陵郡,延陵县属之。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晋陵郡改隶南徐州,延陵县属南徐州晋陵郡。齐、梁、陈各朝隶属未变。 隋开皇九年(589年),扬州改蒋州,延陵县属蒋州。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因延陵南界距治所京口(今镇江)太远,别置金山府,仍属延陵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润州,延陵县改属江都郡。大业末年(617年),天下纷乱,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金山县为螂砑县。武德二年(619年),复名金山县,属茅州。武德七年(624年),废茅州,金山县改隶蒋州。武德八年并入延陵县,蒋州改为扬州,金山属扬州延陵县。武德九年延陵县改属润州。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复置金山县,遂更名金坛县,仍隶润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为丹阳郡,金坛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丹阳郡为润州,金坛又属润州。 五代因袭唐制,金坛属南唐润州。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南),金坛隶属两浙路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润州升为镇江府,金坛属之。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两路,金坛属两浙西路镇江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镇江府升为镇江路,金坛属镇江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江淮行省治所由扬州迁杭州,改称江浙行省,金坛隶江浙行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十二月改为镇江府,金坛属之。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后,金坛改属南京(南直隶)镇江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金坛属江苏省镇江府。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期间,改镇江府为镇江郡,金坛县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后仍隶江苏省镇江府。 民国元年府制废,金坛属江苏省第三区。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金坛属金陵道。十六年(1927年),道废,直隶江苏省。二十二年(1933年)3月,省以下设行政督察区,金坛属镇江行政督察区;同年12月,改属溧阳行政督察区。二十三年(1934年)2月至二十六年(1937年)7月,金坛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1月,民国政府在苏南设江南行署,金坛属江南行署。二十九年(1940年)1月,江南行署将所属各县划为三个行政督察区,金坛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江南行署撤销。金坛仍属民国政府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丹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后,金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乡区分属三县一行政办事处。三十年(1941年)3月,成立金溧宜武丹县;同年6月,分县而治。三十一年(1942年)4月改名为茅东县;同年7月,县东北部与丹阳、武进相邻边区建立金丹武行政办事处,三十一年(1942年)3月,并入金坛县。三县一处,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前,除镇江县属苏南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外,余均属苏南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十年(1941年)11月后,五、六两专署合并,成立苏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县一处皆属之。三十二年(1943莫阿迷)3月,撤苏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苏南行政公署,三县同属之。三十三年(1943年)2月,苏南区划为四个分区,茅东、金坛、溧阳三县分属第一、第二、第三行政分区专员公署。三十四年(1945年)5月,一、三,二、四行政分区专员公署分别合并为苏南第一、第二行政分区专员公署,茅东、溧阳二县属第一行政分区专员公署,金坛县属第二行政分区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县均告终止。 1949年4月24日,金坛解放,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同年11月,改属常州专区。 1953年1月,撤常州专区,属江苏省镇江专区。 1958年8月,撤镇江专区,金坛属常州专区。 1959年9月,撤常州专区,金坛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起,实行市管县体制,金坛属常州市。 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以原县行政区域为市行政区域。金坛市由江苏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仍暂由常州市管辖。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

区划沿革

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金坛城内设坊(街、巷),城外设乡,乡以下设都,都下分里(保、村)。光绪十一年(1885年),城区计有22坊、2街、17巷,农村有9乡、3镇、36都、135里(保、村)。清末改都为图,改里为村。城内称市,市下设图,图下分街道;农村乡下设镇,镇下辖图,图下设村。自宣统三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分为1市区,8乡区,22镇,162图,76条街道,1355村。 中华民国初年,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清制。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全县设1市、8乡、162图。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始改变建制,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下设闾邻。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底,金坛区、乡、镇、闻、邻划定。全县设9区,282乡,40镇,1896闾,8341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金坛城区始行保甲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改间邻为保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办理完竣,设6区,66乡,6镇,538保,5714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县设6区,66乡,6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区、乡镇进行划并调整,撒6个区,设5个区。是时,全县计设5个区,28个乡,2个镇,263保,3824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撤区,全县调整为16乡,2镇,155保,2639甲。 1949年5月,全县设7个区,28乡,2镇;同年10月,改划为8个区,49个乡,2个镇;12月又划为53个乡,1个镇,15个区属村。 1950年6月,全县共设8个区,63个乡,5个镇。 1951年5月,至此,全县划为9个区,63个乡,5个镇。 至1956年4月初,全县设8个区,63个乡,1个区属镇,6个居民委员会;同年4月起,金坛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变动,全县划并为4个区,37个乡,1个县属镇,1个区属镇。原金城区改为金城镇。 1957年8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镇18乡。 1958年9月,撤销乡、村建制,建立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全县设8个公社,1个县属镇,70个生产大队,919个生产队。 1960年8月,全县设19个人民公社,291个大队,3147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全县设26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县属城镇公社,396个大队,3986个生产队。 1982年底,全县设26个人民公社,1个镇,418个大队,4550个生产队,7个居民委员会。 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村以下设村民小组。全县依原辖区改设26个乡,1个镇,418个村民委员会,4550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设22个乡,6个镇,425个村民委员会,4739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金坛区辖18个镇、10个乡。 2007年3月,金坛区将15个镇调整为7个镇。 2015年1月28日,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金坛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金城镇辖11个村,指前镇辖12个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金坛区下辖1个街道、6个镇及经济开发区、茅山旅游度假区、华罗庚高新区。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 [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地理中心,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之间,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界茅山,与句容市接壤,南濒长荡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全区总面积975.4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4.22平方千米。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金坛区属于扬子古陆东端的下扬子台褶带。境内广大地区为古生代以来的坳陷区沉积了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在地质历史上,这些地层经受多期构造运动,每期构造运动都破坏和改造了原有的构造体系并以重叠和交接的方式复合,其中尤以中生代燕山期的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的深大断裂和断陷盆地,特别是控制了晚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老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产生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又切割了燕山期北东、北北东向的断陷和隆起构造,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构造格局。境内最主要的断裂有6条。北西向断裂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有4条。此外,与茅山断裂带相伴生的还有一些北西、北北西向的张扭性断裂斜切茅山。

地形地貌

金坛区西缘为南北走向的茅山低山丘陵,其东为长江三角洲西部的冲积湖积平原区,冲积湖积平原区中央微凹,东西两侧微凸,自西向东可进一步分为三个次一级地貌单元:西部的黄土缓岗,中部的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从总体上看,全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常态地貌有基岩的低山丘陵,黄土岗地,冲积、湖积平原。

气候

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020年,金坛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平均偏高1.4℃。

气温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年平均气温15.3℃,1月最冷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55年1月7日,为-16.0℃,7月最热,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1959年8月22日,为39.3℃。历年日最高温度≥35.0℃的高温,年平均为12天。历年日最低温度≤0℃,初终间天数平均为52.8天。最早出现时间是1968年11月10日,最迟结束时间是1962年4月3日。

降水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有80%的年份雨量在900毫米以上。全区降水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全年有三个较明显的多雨期:一般4月至5月为春雨期,6月至7月为梅雨期,9月至10月为台风秋雨期。4月至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7.5%,7月份雨量167.3毫米,为全年最多月;12月和1月雨量为最少月,平均30毫米左右,相对为全年偏旱期。 金坛区最大年降水量是1956年1546.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是1978年561.1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是1956年9月24日250.8毫米,历年(指1954至1980年,下同)各月日降水量>0.1毫米的平均日数为124.2天;≥5.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51.3天;≥1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30.6天;≥25.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10.4天;≥5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3天;≥10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0.5天;≥150.0毫米的平均日数为0.1天。

湿度

1954年至1980年,金坛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大的为86%,小的为76%,平均为80%。

日照

1956年至1987年,金坛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033小时,最多年份是1967年2378.2小时,最少年份是1970年1791.7小时,年际差586.5小时。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份占56%,日照平均百分率为46%,以7、8月为最高,7月54%,8月60%;春季3至5月多阴雨,日照百分率只有40%左右;秋季10月、11月天高气爽,日照百分率可达50%左右。

霜降

历年(1953年至1987年,下同)初霜日最早是1980年10月22日,初霜最迟是1984年11月26日。历年终霜日最早是1966年3月3日,最迟是1982年4月23日,历年初终间平均霜期139天,最短的103天(1972年至1973年度),最长的179天(1958年至1959年度)。平均无霜期226天。 历年(1953年至1987年,下同)初雪日最早是1969年11月16日,初雪日最迟是1962年2月7日,历年终雪日最早是1962年2月8日,最迟是1961年4月2日,历年初终间平均雪期79天,最短的为2天(1962年至1963年度),最长的为118天(1969年至1970年度)。历年降雪日数平均8天,最多年为1969年的19天。每个冬季都有降雪,但积雪一般不厚,超过10厘米的只有7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64年、1966年、1977年、1984年)。最大积雪厚度为1984年1月17日至18日的32.6厘米。

金坛区地处季风区,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以东南风机率最多。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1955年、1980年最大风速18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11.6天。

水文

金坛区位于太湖流域上游湖西地区的西北部,西靠茅山,北东两面为丹徒、丹阳及县内洮漏间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面高地之水均汇聚金坛中部洼地,西北部通济河之水(旧称大溪)因上承丁角高骊山之水,面积大,水量多,为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系发生重大变化,上游拓宽了大运河及丹金溧漕河,金坛区水流不再以本流域径流为主,而改为引江水为主,丹金溧漕河成为引水主流,通济河则降为辅助引水的河道。

截至1987年底,金坛区有大小河流216条,总长512千米,其中流域性干河有丹金溧漕河等9条,长129.3千米。乡镇间干河有上新河等35条,长165.5千米。乡村支河172条,长217.3千米。外荡湖泊现存4个,内荡湖泊减少为9个。

土壤

据1982年至1985年金坛土壤普查,按土壤属性和生产性能划分,金坛区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4个土属,49个土种。水稻土为主要土类,有15个土属,计60.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87%;黄棕壤土类有4个土属,计12.25万亩,占低山丘陵面积的91.6%;基性岩,石灰岩、紫色土类,计0.74万亩;沼泽土、潮土类土属计0.33万亩。 综观金坛区土壤分布状况,西以茅山丘陵为起点,向东侧为粗骨土——黄刚土——板浆白土——马肝土——黄泥土.县城中心东西两侧地区,则以板浆白土、白土、黄泥土为主,夹杂小面积乌散土、乌栅土、青泥土、滩乌土、沼泽土等。

自然灾害

2020年,金坛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低温、暴雨洪涝、高温连阴雨等。综合年景评估:主要农作物、旅游与交通行业等气候年景较好;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大于弊,粮食增产,品质好;特色农业种植、河蟹养殖及水环境等气候年景则较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金坛区水面积较大,湖河库塘蓄水量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上游丹金溧漕河、大运河,通济河及各通江干河均已拓浚,沿江建闸纳潮,又在镇江谏壁建成能抽水150秒立方米的翻水站,年入境水量已增至10至14亿立方米。在沿江闸坝和翻水站的控制调节下,入境水量不再受自然降水影响。如1984年为丰水年;入境水量为13.35亿立方米。1978年为大旱年,入境水量仍有12.16亿立方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北部入境水量已成为金坛区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

土地资源

经1982年10月至1985年9月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实地调查量算,金坛区(原金坛县)总面积为975.49平方千米,折合为146.32万亩。其中陆地(含山地)117.1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水面(含河流,湖泊、水库、塘坝)29.13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陆地中,已被利用面积达116.87万亩,占陆地总面积的99.73%,未利用地面积3116亩,占陆地总面积的0.27%。 根据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显示,金坛区辖区总面积97567.62公顷,农用地面积65002.8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4201.57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8919.8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3644.85公顷,开发强度为19.39%。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金坛区在采矿山5个,分别为大石包山水泥用灰岩矿区,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白云岩;朝阳洞水泥用灰岩矿区,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花山建筑用玄武岩矿区,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玄武岩;茅兴盐矿;陈家庄盐矿。

盐矿

由直溪凹陷内的老第三系地层中产出。盐矿分布范围约60.5平方千米,储量为162.42亿吨(氯化钠储量为125.38亿吨),分布于直溪、登冠、西呖、茅麓、花山等乡镇。埋深为808.6米至1236.84米,盐矿的盐层累计厚度为143米至237.32米,最大单层厚度为52.91米,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平均含量达85%左右。

石灰岩

金坛区境内有大小石灰岩矿点20余处,主要分布于茅山山脉一带,另外儒林柚山和唐王土山亦有分布。大、小石包山是江苏省少有的几个高品位石灰岩产地之一,位于薛埠镇西南5千米处,已探明该区有水泥石灰岩矿B+C+D级1262.96万吨,其中B级319.12万吨,C级。500.22万吨。除大、小石包山以外,还有不少石灰岩矿点。

煤和油页岩

金坛区境内的煤和油页岩矿体常成鸡窝状.茅山煤矿、阴山煤矿及煤岩山煤矿均开采结束。土山煤矿位于罗村i社头和唐王等乡交界处,面积约4.5平方千米,-600米以上储量453万吨,属焦煤——肥煤。其中B级储量110万吨,C级287万吨,D级56万吨。儒林煤矿储量264万吨,-290米以上的煤已采完,开采-370米二一290米之间的煤。在土山煤矿的煤层顼酃有厚约5米的油页岩,分布范围约19平方千米,估算储量1.38亿吨,平均发热量每公斤达650多卡。

粘土

金坛区境内已发现的粘土矿产有膨润土、陶瓷耐火粘土和凹凸棒石粘土等。膨润土主要由茅山东缘新生代玄武岩夹层中产比,质量较好,探明储量108.56万吨;陶瓷耐火粘土赋存于泥盆系五通组地层中.仅见于西营盘山,黄土墩和茅麓胡成岗,规模很小,储量不清;凹凸棒石粘土主要分布在花山乡东窑,探明储量189.2万吨,其中C级121.5万吨,D级67.7万吨;另外,境内西部岗地广泛分布第四系下蜀黄土可提供大量的水泥配料粘土和砖瓦粘土,仅薛埠镇北山、南山两矿点便拥有地质储量200万吨,为工业一级品矿石,属优质水泥配料粘土。

玄武岩

第三纪玄武岩在茅山东缘分布较为广泛,可分成以致密块状为特征的硬质玄武岩和以气孔状杏仁状为特征的软质玄武岩。硬质玄武岩除作建材外,还可作岩棉原料。主要分布于花山乡花山、朱林乡屯山、薛埠镇凉帽顶和锅底山,茅麓乡狮子山等。花山和凉帽顶玄武岩据明储量1061.35万吨,其中花山385.20万吨,凉帽顶676.15万吨。

泥炭

为第四系沼泽沉积。多见于境内东、北部的河头,白塔,城东尧塘4乡镇,指前镇也有分布,泥炭矿层厚约0.3至1.0米,估计储量356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0年末,金坛区户籍人口54.52万人,其中男性26.86万人,女性27.6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1:100。户籍人口出生率6.17‰,人口死亡率9.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坛区常住人口为585081人,占常州市的11.09%,与2010年金坛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5199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3090人,增长5.99%,年平均增长率为0.58%。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38164户,集体户8759户,家庭户人口为559209人,集体户人口为25872人;男性人口为296106人,占50.61%,女性人口为288975人,占49.3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7;0-14岁人口为66904人,占11.43%;15-59岁人口为364984人,占62.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3193人,占26.1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4284人,占19.5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5034人,占65.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0047人,占34.19%。

经济

综述

2020年,金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4.33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9.98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0:50.8:45.2。

金坛风光

2020年,金坛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82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税收收入44.01亿元,同比下降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8%。分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7.13亿元、1.97亿元,同比增长12.4%和23.4%;增值税完成11.21亿元,同比下降37.5%;其他税收收入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3.1%。经开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9亿元。 2020年,金坛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15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分别为14.89亿元、2.33亿元和8.43亿元,同比增长15.4%、117.4%和4.1%。 2020年,金坛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24.4%、-21.9%和53.0%。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0.1%,计划总投资超亿的投资项目完成额同比增长41.8%。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0338户、注册资金289.01亿元,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2326户、注册资金3181.74亿元。 2020年,金坛区共签约引进项目121个,协议总投资480.32亿元,工业项目中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光伏新能源等“三新一特”产业占比92.0%,其中,超30亿元或3亿美元的项目4个,超100亿元、50亿元的重大项目均实现突破。 2020年,金坛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7元,同比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18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6.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0年,金坛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47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全年小麦平均亩产332公斤,较2019年增加22.2公斤,水稻平均亩产629.2公斤,较2019年下降1.1公斤。 2020年,金坛区一村一品示范镇达到5家,尧塘街道获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以长荡湖大闸蟹作为建设主导品种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连续三年上榜“中国茶叶百强县”,完成高标准农田0.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960亩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9.8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8.3%。

第二产业

2020年,金坛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4.1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28.39亿元,同比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3.4%。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经开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830.8亿元。 2020年,金坛区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335.9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纺织服装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7.37亿元、297.78亿元和110.46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61.69亿元、278.65亿元。 2020年,金坛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97.55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税119.11亿元,实现利润78.8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和11.3%。 2020年,金坛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施工产值424.7亿元,签订合同额61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和3.3%。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在施工规模扩大的同时,从事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达到了14.8万人,同比增长0.4%。

第三产业

2020年,金坛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1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208.42亿元,同比增长1.8%;农村实现零售总额35.73亿元,同比下降6.2%。从行业类型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9.38亿元、180.10亿元、1.10亿元和1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3%、-10.0%和-28.8%。

2020年,金坛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0.26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市平均13.9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61.7亿元,增长14.1%,进口58.56亿元,增长38.4%。签约引进外资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6.5亿美元,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36亿美元。接待游客763.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91亿元。

截至2020年末,金坛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79.87亿元,比年初增加71.74亿元,增长5.9%,其中住户存款515.96亿元,较年初增长11.9%,单位存款763.65亿元,较年初增长2.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22.01亿元,比年初增加181.59亿元,增长21.6%,其中短期贷款409.17亿元,较年初增长11.6%,中长期贷款603.62亿元,较年初增长30.9%。

2020年,金坛区实现保费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6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9.3%;全年各类保险理赔和给付支出5.0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财险赔付支出3.10亿元,同比增长9.9%,寿险赔付支出1.96亿元,同比下降10.4%。

交通运输

综述

2020年,金坛区公路总里程达1045千米,航道总里程达300千米。全年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1376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69亿人千米;完成公路货运量2274万吨,完成水路货运量1874万吨,港口吞吐量172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454万吨,船舶总吨位26万吨,全社会船舶拥有量669艘,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736.5万人次。全年优化公交线路6条,新购新能源公交车44辆、改造老旧公交站台5对。

公路

金坛区境内有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 [30] 境内也有沪蓉高速公路。张常溧公路、金武公路、大广公路、金宜公路、常溧公路,五条一级公路贯穿全区的东西南北。 2020年,金茅公路东延、金茅公路东延连接线-中兴北路、薛埠物流大道(茅山旅游大道一304县道)等项目建成通车。茅山旅游大道获评“品质工程常州市级示范项目”,265省道常州段(金坛段)工程获评“全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

水运

金坛区境内水陆交通便捷,丹金漕河和通济河组成的水运体系与长江和太湖相连通,可长年航行500至1000吨级的货船。

公共交通

2020年,金坛区城市公交全年完成客运量736.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84%,完成营收451万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52.13%;安全行驶1031.6万千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16.64%。镇村公交全年完成旅客客运量23.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75%,完成营收12.4万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53.49%;安全行驶里程147.02万千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13.13%。全区新辟城市公交线路3条,开通微循环公交705路、104路、114路,优化城市公交线路4条。 2020春运期间,金坛区客运站共投入运力293辆、13622座,发送15829班次,共发送旅客110048人次;城市公交262辆,发送旅客737034人次;镇村公交67辆,发送旅客21225人次。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全区客运班线共投入运力320辆、13802座,发送10394班次,运送旅客72154人次;城市公交262辆,发送226694人次;出租汽车279辆,发送219744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金坛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8所、在校学生66805人,专任教师5289人,其中1人被评为“感动江苏教育人物”,5人被评为“龙城十佳优秀教师”,8人被评为“常州市师德模范”,44人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组建13个中小学教育教学联盟,3所学校创建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新增省市级内涵项目16个。2020年,高考本一达线率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中考优分600分以上者达717人。金坛中专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8金8银12铜,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2金2银2铜。直溪“乡村留守儿童学堂”入选2020年度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科学技术

2020年,金坛区完成专利申请51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25件;获得专利授权32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9.36件。全年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有93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认定,新增认定75家,拥有有效高企227家。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27家。合作达成44项产学研项目,完成技术合同交易备案24亿元。新增获批2名省双创计划创新人才、4项市外国人才专项、6家市外国专家工作室。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金坛区共有区级电影院1座,影剧院7座,文化馆10座,综合性图书馆1座,藏书67.61万册,接待读者33.5万人次。华罗庚艺术团挂牌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第十部大型现代儿童剧《戏娃》首演;完成华罗庚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成功举办华罗庚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完成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分馆8个。区图书馆、唐王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7个项目入选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十百千”示范工程。陈曦篆书《念奴娇·庚子战役》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体育事业

2020年,金坛区新建4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钱资湖健身步道获评2020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日”“第五届体育四季联赛”“文体惠民城乡行”“钱资湖环湖长跑大赛”等品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完成“2020年江苏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2020年江苏省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小轮车、公路)”“2020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常州站)”办赛工作。 2020年,金坛区参加2020年江苏省县级组田径比赛,获全省县区总分排名第二;2020年江苏省县级组篮球比赛竞赛、体能均获第一;2020年江苏省青少年田径中长跑、竞走锦标赛,三人参赛获1金2银;2020年江苏省青少年自行车(小轮车、公路、场地)锦标赛获得3金,2020年中国BMX(小轮车)锦标赛获2金2银2铜。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金坛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2家,其中区属医院3家、卫生院12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院8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7人,注册护士1850人。金坛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于2020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常州市金坛妇幼保健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并进行室内安装及设备安装。新组建人民医院—金城镇卫生院,中医医院—薛埠中心卫生院2家紧密型医共体。 2020年,金坛区借助金坛区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平台,利用核心医院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续约率85.2%,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1.5%。特殊人群签约14137人。购买疫情防控应急设备320台(套),建设了标准化发热门诊6个,建设PCR实验室2个,购置7台PCR检测仪,其中疾控中心3台,区人民医院2台,区中医医院2台;培训了46名核酸检测人员并取得检测资质。

基础设施

2020年,金坛区完成公共自行车(共享助力车)建设运营,308处点位共投放4000余辆车,日使用量为3000余人次。全年共计完成维修水泥道路6000平方米、沥青道路2平方平米、人行道板1.2万平米、各类井盖400余座,清淤约5400立方。一污厂移址新建工程完成主体,新建新城路南延等污水管网14千米。全面完成15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020年,金坛区南沿江城际铁路按计划顺利实施,金坛高铁站规划确定,即将进场施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桩基工程全面开工。滨湖新城建设不断加快,钱资湖大桥建成通车,第一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华罗庚中学顺利竣工,金沙科技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华罗庚实验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工,爱琴海购物公园规划确定、即将开工建设。完成提档升级农村公路5千米,县道大中修5.5千米,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1千米。县、乡道及通镇公交的村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20年,金坛区核查社保税务信息比对差额人数4515人,及时将核查出应保未保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973人,净增参保4476人,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为全区5756家企业减免社保费7.6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250元/月提高到280元/月,缴费满15年的从280元/月提高到310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从630元/月提高到680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29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资115元/月。

历史文化

非遗文化

据2022年2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金坛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地方方言

金坛区位于吴方言区与北方方言区的交汇处,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境内操吴方言的人口与操北方方言的人口不相上下,两者大致以金城镇和丹金溧漕河为界,环城的城东乡、城西乡和河东面的河头、尧塘、岸头、汤庄、水北、涑渎、五叶、儒林等乡大都操吴语,沿河的白塔、社头、指前等乡镇操吴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人各半,河西的朱林、直溪、西旸、茅麓、薛埠、罗村等乡镇大都操北方方言。金城镇存在着“双语”现象:城中居民有的说吴方言,有的说北方方言,还有的会说两种方言。 金坛区境内的吴方言是原有的语言,北方方言则跟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有关,咸丰六年(1856年)及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两攻金坛城,经此战争金坛城人口剧减,大量江北移民迁入金坛境内并在金坛西部定居下来。这些江北移民与金坛本地人通婚,繁衍生息。江北移民的迁入,带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在长期互相渗透和影响之下,形成了现在金坛境内吴语和北方话并存的现状。

风景名胜

金坛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20年底,金坛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

焕彩金坛

东方盐湖城坐落于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一期“盐泉小镇-道天下”项目占地27.8平方千米。景区融中国道教名山—茅山的“山、水、茶、盐、药、泉”六大自然资源及道文化、金坛地缘文化,以一期道天下景区为“一核”、加上茅东风情小镇、山地运动公园和道养生休闲公园为“三区”的规划分区。 花谷奇缘旅游景区,位于茅山旅游度假区内的花海小镇,是华东地区“花”主题原创旅游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5000亩,拥有花神园、法国花园、荷兰花园、玫瑰花园、茉莉花园、厨房花园、儿童花园、音乐花园等十大特色花园及两大原生花海,同时配有风情商业街、星空露营地、亲子游乐园、生态农业区、体验牧场、艺术展览中心等互动游乐产品。 茅山森林世界围绕“野趣”主题,拥有极限滑草、网红秋千、高空挑战塔、玻璃滑道、天空步道、丛林漂流等近四十项山野游乐项目,有艺术、盆景、赏石茶艺等三大博物馆,茅山肴、大灶台、野趣烧烤、石锅饭等饮食,以及野趣度假酒店、星空球形帐篷酒店、茶田帐篷酒店、竹林山居、知青客栈五大山野美宿。 华罗庚公园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私家花园命名“雅约园”。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更名为“中山公园”,文革期间改为“人民公园”。1992年为纪念华罗庚先生命名为华罗庚公园。公园内有古城墙、护城河、华罗庚纪念馆、世纪钟广场等等。

其他景区

长荡湖旅游度假区,以长荡湖为中心,面积约188平方千米。以金坛区儒林镇为核心旅游小镇,建设渔乡田园、活力水岸、生态湿地三大功能片区。 长荡湖湿地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平原湿地。水景是长荡湖湿地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湿地水域面积近万亩,内有沼泽、滩涂、芦苇等景观。 金坛博物馆位于城南风景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属于典型的水乡仿古建筑。馆内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达国家一级文物标准20余件,达国家二级文物标准100余件,达国家三级文物标准300余件,藏品有陶瓷器、铜器、玉石器、书画等,共分六个展厅陈列。

著名人物

自三国至清末,金坛区境内有影响力的诗人、学者、著述家、政治家有百人以上,其中佼佼者有唐代诗人储光羲、戴叔伦,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清代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近现代的《神曲》译者王维克,《民立报》主编徐血儿,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汤定元、地质学家孙枢、自动控制学家冯纯伯、生物学家王志新、物理学家周远、微电子专家胡正明等先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还有人造地球卫星功臣钱骥、法学家杨兆龙、教育家段力佩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