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动力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英文简写为QED)是量子场论中最成熟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对象是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即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湮没、带电粒子间的散射、带电粒子与光子间的散射等等。它概括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各个领域中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中文名:量子电动力学
上属学科:物理学
应用学科:量子力学术语
'范 畴:数理科学
学科概况
量子电动力学是量子场论发展中历史最长和最成熟的分支,简写为QED。它主要研究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在原则上,它的原理概括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及粒子物理各领域中的电磁相互作用过程。它研究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即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带电粒子(例如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没以及带电粒子之间的散射、带电粒子与光子之间的散射等。从应用范围的广泛、基本假设的简单明确、与实验符合程度的高度精确等方面看,在现代物理学中是很突出的。
发展过程
1925年量子力学创立之后不久,P.A.M.狄拉克于1927年、W.K.海森伯和W.泡利于1929年相继提出了辐射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在量子力学范围内,可以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当作微扰,来处理光的吸收和受激发射问题,但却不能处理光的自发射问题。因为如果把电磁场作为经典场看待,在发射光子以前根本不存在辐射场。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量子力学中的定态,没有辐射场作为微扰,它就不会发生跃迁。自发射是确定存在的事实,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并定量地给出它的发生几率,在量子力学中只能用变通的办法来处理。
一个办法是利用对应原理,把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看成是许多谐振子的总和,把产生辐射的振荡电流认定与量子力学的某些跃迁矩阵元相对应,用以计算自发射的跃迁几率。从这个处理办法可以得到M.普朗克的辐射公式,以此反过来说明对应原理的处理是可行的。
另外一种办法是利用A.爱因斯坦关于自发射几率和吸收几率间的关系。虽然这些办法所得的结果可以和实验结果符合,但在理论上究竟是与量子力学体系相矛盾的──量子力学的定态寿命为无限大。
辐射场
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对辐射场加以量子化。除了得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明确表述以外,还解决了上述矛盾。电磁场在量子化以后,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都成为算符。它们的各分量满足一定的对易关系,它们的“期待值”(即实验中的测量平均值)应满足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它们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均方差同时为零)。作为一个特例,它们不可能同时确定为零。在没有光子存在的状态(它被称为是辐射场的真空态)中,和的平均值为零。但与的平均值不为零(否则均方;差就同时为零了)。这就是量子化辐射场的真空涨落。它与量子力学中谐振子的零点能十分类似。场在量子化以后,产生和湮没成为普遍的、基本的过程。因此在原子处于激发态时,虽然没有光子存在,电子仍能向低能态跃迁并产生光子。从辐射场量子理论的表述出发,可以计算各种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基本过程的截面,例如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轫致辐射、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等。这些结果都是用微扰论方法取最低级不为零的近似得到的,与实验有较好的符合。但不论是那一种过程,计算高一级近似的结果时,一定遇到发散困难,即得到无限大的结果。这一点是J.R.奥本海默在1930年首先指出的。此后十几年中,尽管在许多电磁基本过程的研究上,以及高能辐射在物质中的贯穿和宇宙线的级联簇射等方面的研究上,量子电动力学继续有所发展,但在解决基本理论中的发散困难上仍处于相对的停滞状况。
修正
在新的理论表述形式下进行了各种过程的高阶修正的计算,这些结果都满足了由于实验条件和精确度的提高对理论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量子电动力学是一种规范场的理论。将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统一起来是量子场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电弱统一理论的标准模型以及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都是属于规范场理论的范畴。它们的建立都从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及方法中得到借鉴和启示。从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中建立起来的重正化理论不仅用于粒子物理,而且对统计物理也是有用的工具(见相和相变、重正化群)。 [1]
视频
量子电动力学是如何准确预测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的
参考文献
- ↑ [古普塔著.量子电动力学:人民邮电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