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野豇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野豇豆

中文学名:野豇豆

别 称:山土瓜、野绿豆、野豆子、鼠尾豆、野刚豆子、六豆参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属:豇豆属

种:野豇豆

分布区域: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

采集时间:秋季

野豇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 (Linn.) Rich.的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具有解毒益气,生津,利咽之功效。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咽喉肿痛,瘰疬,毒蛇咬伤。 [1]

野豇豆入药部位

根。

野豇豆性味

味甘、苦,性平。

野豇豆归经

归胃、大肠、肝经。

野豇豆功效

解毒益气,生津,利咽。

野豇豆主治

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咽喉肿痛,瘰疬,毒蛇咬伤。

野豇豆相关配伍

1、治暑热烦渴:野豇豆根9-12g,西瓜皮10-20g,淮山15g。水煎服。 2、治神经衰弱,血虚头晕:野豇豆根15g,女贞、丹参、首乌各12g,五味子6g。水煎服。 3、治瘰疬:野豇豆根60g,与猪瘦肉同煮食。(1-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野豇豆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60g。外用:适量,捣敷。

野豇豆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茎基,须根和泥土,晒干。

野豇豆形态特性

多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根纺锤形,木质;茎被开展的棕色刚毛,老时渐变为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着,长3-5毫米,基部心形或耳状,被缘毛;小叶膜质,形状变化较大,卵形至披针形,长4-9(-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全缘,少数微具3裂片,两面被棕色或灰色柔毛;叶柄长1-11厘米;叶轴长0.4-3厘米;小叶柄长2-4毫米。花序腋生,有2-4朵生于花序轴顶部的花,使花序近伞形;总花梗长5-20厘米;小苞片钻状,长约3毫米,早落;花萼被棕色或白色刚毛,稀变无毛,萼管长5-7毫米,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上方的2枚基部合生;旗瓣黄色、粉红或紫色,有时在基部内面具黄色或紫红斑点,长2-3.5厘米,宽2-4厘米,顶端凹缺,无毛,翼瓣紫色,基部稍淡,龙骨瓣白色或淡紫,镰状,喙部呈180°弯曲,左侧具明显的袋状附属物。荚果直立,线状圆柱形,长4-14厘米,宽2.5-4毫米,被刚毛;种子10-18颗,浅黄至黑色,无斑点或棕色至深红而有黑色之溅点,长圆形或长圆状肾形,长2-4.5毫米。花期7-9月。

野豇豆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

野豇豆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顶端有残留草质茎痕。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疤痕。气微,味淡,微有豆腥味。

野豇豆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解毒益气,生津,利咽。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咽喉肿痛,瘰疬,毒蛇咬伤。”

野豇豆附注

根含有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等。


参考来源

  1. 野豇豆, 浙江省林业局,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