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野蔷薇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须根的干燥根。秋季挖根,切片晒干。全国各地均产。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缩尿,敛疮;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尿频遗尿,烫伤。[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野蔷薇根
汉语拼音:yě Qiánɡ Wēi Gēn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脾、胃、肾经
功能: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缩尿,敛疮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尿频遗尿,烫伤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野蔷薇根
所属功效类
祛风湿药
科属
蔷薇科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须根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的切片,直径0.5-2cm。表面棕色至深棕色,具纵皱纹,有时可见须根痕。切面淡黄棕色至淡棕色,类圆形者可见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味淡。(《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脾、胃、肾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功效
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缩尿,敛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尿频遗尿,烫伤。(《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9-15g;外用适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中药配伍
- ①治关节炎,半身瘫痪,月经不调,小便失禁,白带,口腔糜烂:野蔷薇根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 ②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妇女月经过多:鲜蔷薇根一两。炖瘦猪肉吃。
- ③治习惯性鼻衄:蔷薇根皮二两。炖母鸡服。每周一次,连服三周。
- ④治夏天热疖:鲜蔷薇根三两。煎水代茶。(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 ⑤治烫伤(未破者):倒钩刺根、斑鸠毛各等量。煨水洗伤处。
- ⑥治跌打劳伤:倒钩刺根一两。煨水成浓汁,兑酒服。
- ⑦治吐血或痔疮出血:倒钩刺根一两。煨水服。(⑤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中药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毒性
毒性试验表明,野蔷薇根浸膏13.4g/kg,20g/kg,27g/kg分别给小鼠灌胃,每日1 次,连续5d或10d,部分动物肝、肾有脂肪变,无组织坏死,停药后病变可逆。小鼠腹腔注射本品总提取液的LD50为127g(生药)/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 1.《别录》: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
- 2.《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痈疽恶疮, 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 肠风泻血, 恶疮疥癣,小儿疳虫肚痛。
- 3.《纲目》: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
- 4.《纲目拾遗》:治肺痈吐脓痰,酒煎服。
- 5.《浙江民间草药》:活血调经,清下焦湿热。
传说渊源
相传很久以前,在浙江天目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姑娘名叫蔷薇,父亲早年去世,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邻居青年阿康,为人善良,更乐于助人,常帮助蔷薇砍柴、挑水,日久天长,两人互相爱慕,私订了终身。
有一年,皇帝下旨,选美女进宫,蔷薇被选中。姑娘闻讯,当即昏厥。官吏逼迫,要带人进京。母亲苦苦哀求,才答应推迟两天。好心的乡亲们暗中告诉蔷薇,躲进深山,如官府要人,就说患急病死了。
谁知此事走漏了风声,被贪财的人向官府告了密。县官上奏朝廷,皇上大怒,下令追捕,活着要人,死了要尸。阿康和蔷薇火速进山,奋力逃奔。但步行怎逃得过骑马的追兵。耳闻马蹄声已近,为了不牵累阿康,蔷薇毅然跳下了万丈山崖。阿康悲痛万分,亦随着跳下。追兵搜巡,在山崖下寻到了两具尸体,运回京城。
皇帝见尸,又气又恨,命人浇油烧尸,但烧了一昼夜,尸体却肤色不改,完好无损。又命人举刀碎尸,但钢刀却砍不进。皇上恼羞成怒,下令抛入大海,可尸体却不沉。此时,朝廷上下怨声载道,有胆大之士骂皇上是凶残的昏君。皇帝不敢再继续作孽,命人打捞尸体,合葬于天目山下。
不久,那座新坟上长出一朵美丽的花,花茎上长着许多刺。人们都说这花是蔷薇姑娘所变,花刺乃阿康为保护蔷薇而生,故取名“蔷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