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南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密生短柔毛。
叶互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椭圆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5-3.5厘米。
顶端尖,有时钝,基部宽楔形,表面疏生柔毛或近于无毛,背面密生短柔毛。
花数朵簇生于叶腋;雄花有雄蕊3。
雌花萼片卵状,密生短柔毛,子房通常5-8室,花柱合生。
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有纵沟,外面有绒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概述
野南瓜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野南瓜直立多枝灌木,高l-3m。
小枝灰褐色,密被锈色或黄褐色短柔毛。
叶互生;叶柄长1-3mm,被柔毛;托叶三角形至狭三角形,长1-2mm,被柔毛。
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倒卵形,长3-9cm,宽1.2-3.5cm。
先端钝至急尖,稀近圆形,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钝形。
上面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
侧脉5-8对,下面明显。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小,2-5朵簇生于叶腋。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 算盘子 | 拉丁学名 | Glochidion puberum L | 别称 | 算盘子、金骨风、雷打火烧子、狮子滚球、野南瓜 分布区域 我国中部,南至广东、云南答省区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科 | 大戟 |
药品简述
药名:算盘子。
汉语拼音:suanpanzi
英文名:PuberulousGlochidion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chidionpuberum(L.)Hutch.[AgyneiapuberaL.]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大戟科。
性味:苦;凉;有小毒。
归经:肾经。
功能: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生态环境:生于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果实。
采收储藏:秋季采摘,拣净杂质,晒干。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叶煎剂对志贺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伤寒沙门菌等9种肠道菌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贺痢疾杆菌最敏感,在试管内的效价为1:1280;根煎剂无抗菌作用。
常用选方
1、治疟疾:野南瓜一两。酒水各半煎,于疟发前二至三小时服。
2、治疝气初起:野南瓜五钱。水煎服。
3、治睾丸炎:鲜野南瓜三两,鸡蛋二个。
先将药煮成汁,再以药汁煮鸡蛋,一日二次,连服二天。(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文献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2、《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
3、《四川中药志》:治气痛,腰痛。[1]
生药材鉴定
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8-10条纵沟。
红色或红棕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
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