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重阳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阳大桥

图片来自自由时报

重阳大桥是一座位于中华民国台湾河川淡水河桥梁,为台北盆地内重要的联络通道之一、市道103甲线路段,连接三重至阳明山地区(士林北投)。

特色

全桥以新北市三重区集贤路为起点,跨越淡水河河道后,连接至台北市士林区中正路,并有匝道衔接至百龄桥头,另于三重区自强路五段设有台北市入口匝道,是往来三重地区与士林、北投的最近通道。主桥全长905公尺、宽20至40公尺,设有4线快车道,2线慢车道与人行道,完工当时为台湾最大跨径斜张桥,亦为首座钢结构斜张桥。

简介

三重市以前称为三重埔,“埔”是平原的意思,由淡水河冲积而成的沙洲平原。

在清朝时代,台北盆地对外连系,都是依赖淡水河和淡水河支流所形成的水运系统,当时从大陆来的大帆船可直达新庄的“头前埔”,头前是一重的意思,接著有“二重埔”、“三重埔”…。“三重埔”则有第三段沙洲的意思。

后来因为淡水河淤积,河床渐高,船只航行不方便,开发的重心,就转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区。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三重地区逐渐繁荣,造成三重地区对陆路交通之需求,为了破除淡水河对地域之限制,因而在淡水河上兴建了数座与台北市连系之桥梁。

重阳桥是联络三重、芦洲与台北市的重要桥梁,是三重市、芦洲、五股一带进出台北市士林、北投、阳明山的捷径。

重阳桥于民国七十五年四月廿二日兴建,完工于民国七十九年十二月,民国八十年元月通车,全长905公尺,宽20至40公尺。

台北市端引桥衔接百龄桥;三重市端引桥有两处,一为35公尺宽的计画道路部份,自堤防往芦洲方向,连接集贤路。一为自堤防连接至自强路仁义街口。

这座桥梁耗费新台币十九亿馀元,主桥塔高七十二公尺,原来为橘红色,在民国九十二年改漆为银白色。

重阳桥通车12年后,因为原有油漆已经剥落,民国92年10月17日,台北县政府补助新台币二千万元,全面油漆和加装复金属灯和纳气灯,粉刷重整后,主桥塔改成银白色,配上夜晚光雕的效果,重阳大桥焕然一新,淡水河倒影出橘黄色与白色的灯光,相当漂亮。[1]

历史

  • 1986年4月22日,开始动工兴建。
  • 1990年12月完工。
  • 1991年1月通车,同时征收过路费。收费标准为大型车20元、小型车10元。
  • 1993年11月1日起停止征收过路费,同时拆除桥上收费站

结构

重阳桥是一座3跨双塔复合式斜张桥,2座H型RC桥塔高72公尺,搭配对称扇形9根双索面斜拉索,以拉住钢构造桥面系统,斜拉索套管是铝合金,桥塔原为橘色,后改漆为白色,于2017年改为米黄色。

重阳桥机车道问题

重阳桥机车引道在台北市端无论上下桥皆须经过一个大回转发夹弯,该弯设计原是为减少坡度却适得其反,限速不断下修至15公里/小时但机车事故数字仍居高不下,更被民众讽为骑士杀手。2018年3月4日新设机车引道通车,新设机车引道之通行宽度由3公尺增加至4公尺,转弯半径由6.5公尺加大为25公尺,速限由15公里/小时提高至25公里/小时,总经费2亿5000万馀元。[2]

相邻道路

淡水河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淡水河 东行道路
县道集贤路
自强路五段
三重区
重阳大桥

新北市    台北市
中正路
24px百龄桥
24px重庆北路四段
环河北路三段
士林区

影片

重阳大桥正式通车前影片(1990)


参考文献

  1.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8/whes/main/oursite.html 重阳桥的诞生],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 重阳桥新设机车引道将于107年3月4日通车.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2018-03-02